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3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层、设置于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设置于金属网格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方的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方的第二导电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方的第二衬底层;金属网格层的各条走线与衬底层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使第一导电层的厚度小于各条走线的厚度时第一导电层不损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在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的走线与第一衬底层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减小位于走线坡度区域上方的第一导电层所受的应力,以便在确保第一导电层不损坏的情况下使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低于各条走线的厚度,从而在保障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靠性的情况下降低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致变色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为了提升电致变色的均匀性,通常在电致变色器件的衬底层上设置金属网格层,由于金属容易参与电致变色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所以需要在金属网格层上设置一层导电层,以便保护金属网格层。现有技术中,为了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及较好的保护金属网格层,通常在金属网格层上镀一层较厚的导电层,且导电层的厚度大于金属网格层的走线的厚度,以便将金属网格的走线覆盖住,以保护金属网格层,但是,由于需要镀的导电层较厚,所以使整体成本增加。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既具有较高可靠性又能够降低成本的电致变色器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保障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靠性的情况下降低了整体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设置于所述金属网格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方的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方的第二导电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方的第二衬底层;所述金属网格层的各条走线与所述第一衬底层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使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小于各条所述走线的厚度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不损坏。可选的,所述预设夹角为30°。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90μm~100μm。可选的,所述第一衬底层和/或第二衬底层为基于玻璃制作而成的衬底层。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为氧化烟锡ITO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层、设置于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设置于金属网格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方的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方的第二导电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方的第二衬底层;金属网格层的各条走线与衬底层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使第一导电层的厚度小于各条走线的厚度时第一导电层不损坏。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的走线与第一衬底层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减小位于走线坡度区域上方的第一导电层所受的应力,以便在确保第一导电层不损坏的情况下使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低于各条走线的厚度,从而在保障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靠性的情况下降低整体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金属网格层走线与第一导电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保障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靠性的情况下降低了整体成本。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的金属网格层走线与第一导电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层1、设置于第一衬底层1上方的金属网格层2、设置于金属网格层2上方的第一导电层3、设置于第一导电层3上方的电致变色层4、设置于电致变色层4上方的第二导电层5及设置于第二导电层5上方的第二衬底层6;金属网格层2的各条走线与第一衬底层1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使第一导电层的厚度小于各条走线的厚度时第一导电层不损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金属网格层2在设置于第一衬底层1的表面时,使金属网格层2上的各条走线与第一衬底层1的接触角(如图2所示的θ1和θ2)小于预设夹角,从而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各条走线的坡度区域的陡峭程度,各条走线坡度区域陡峭程度的降低使设置在金属网格层2上方的第一导电层3中位于各条走线坡度区域上方的导电层受到的应力减小,根据其所受应力的大小可以适当减少第一导电层3的镀膜厚度,并能够在第一导电层3的厚度低于金属网格层2的各条走线的厚度时,第一导电层3不损坏,从而能够在确保第一导电层3的可靠性的情况下降低第一导电层3的厚度,以降低镀膜成本。本申请不仅能够较好的保护金属网格层2的各条走线,而且还能够降低整体成本。另外,本申请中的第一衬底层1、第二衬底层6、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均为透光的层结构,此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做详述。进一步的,金属网格层2的各条走线与第一衬底层3的接触角小于30°。具体的,为了在确保第一导电层3及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靠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第一导电层3的使用成本,所以本申请中的预设夹角优选为30°,也即金属网格层2的各条走线与第一衬底层1的接触角小于30°。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金属走线时可以选择事项的光刻胶固化工艺,将光刻胶和金属的粘附力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并在蚀刻走线时令横向蚀刻的速度大于纵线蚀刻的速度,从而使走线的坡度较小,使金属网格层2的各条走线与第一衬底层1之间的接触角低于30°。更进一步的,金属网格层2的各条走线与第一衬底层1的接触角不小于20°。具体的,为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降低工艺制作难度,本申请中的各条走线与第一衬底层1的接触角的范围可以在[20,30)的范围内。另外,第一导电层3的厚度具体可以设置为50nm~100nm的范围内。当然,第一导电层3的具体厚度值应根据走线与第一衬底层1的具体接触角的数值及走线的厚度值进行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更进一步的,电致变色层4的厚度为90μm~110μm。具体的,由于电致变色层4越厚,其遮光效果越好、反应时间越长,为了确保遮光效果并降低反应时间,本申请中的电致变色层4的厚度具体可以为100μm,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其厚度在100μm±10μm的范围内即可。具体的,第一衬底层1和/或第二衬底层6为基于玻璃制作而成的衬底层。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透光材料制作而成的衬底层,例如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透明的塑胶材料等制作而成的衬底层,具体采用哪种衬底层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具体的,第一导电层3和/或第二导电层5为氧化烟锡ITO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氧化烟锡ITO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及较高的透光性,所以本申请中的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均可以采用ITO层。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透光性导电层,例如基于导电高分子材料或氧化锌等制作而成的导电层,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层、设置于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底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设置于所述金属网格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方的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方的第二导电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方的第二衬底层;所述金属网格层的各条走线与所述第一衬底层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使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小于各条所述走线的厚度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不损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底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上方的金属网格层、设置于所述金属网格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方的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方的第二导电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方的第二衬底层;所述金属网格层的各条走线与所述第一衬底层的接触角小于预设夹角,使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小于各条所述走线的厚度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不损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