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2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包括上联板支架、衬套、车把管上夹架、车把管下夹架和上联板,所述衬套位于所述上联板支架的底部,所述衬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塞柱和衬垫,所述衬垫的外径大于所述塞柱的外径,所述塞柱插入所述车把管上夹架的螺栓孔内。所述上联板支架、衬套、车把管上夹架、车把管下夹架和上联板通过螺栓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不拆手把包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包装成本,而且不拆手把包装木箱已经过强度试验验证、小批试包,现已进入量产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包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或者电瓶车在出厂运输前需要对车头进行固定包装,包装方式为使用上联板固定于车头上,通过上联板支架将上联板和木质框架连接,从而达到固定车头的目的。根据车把的安装形式不同,摩托车分为车把分离式车型和车把一体式车型,其中车把一体式车型在包装运输前车把管由两套车把管上夹架和车把管下夹架装置夹紧固定,位于车把管两侧的车把管上夹架和车把管下夹架上设有贯穿螺纹孔,车把管螺栓设置在螺纹孔上。当包装时,需要通过上联板支架将车头与木质框架连接,传统的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需要拆除车把管上夹架取出车把管,使用螺栓将上联板支架固定在上联板下夹架上面。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为了固定车把管,前制动油缸和右手把开关均要拆除,而车把管、前制动油缸和手把开关包装和固定,包装工艺方面前后涉及5个岗位工序变化,操作比较繁琐,使用的包装物料有14种,包装投入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工序复杂、包装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包括上联板支架,所述上联板支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40°~75°,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衬套,位于所述上联板支架的底部,所述衬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塞柱和衬垫,所述衬垫的外径大于所述塞柱的外径,所述衬套沿轴心设有贯穿孔,所述衬垫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车把管上夹架和车把管下夹架,所述车把管上夹架和车把管下夹架上设有贯穿螺栓孔,所述塞柱插入所述车把管上夹架的螺栓孔内;上联板,位于车把管下夹架底部,所述上联板上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上联板支架、衬套、车把管上夹架、车把管下夹架和上联板通过螺栓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贯穿孔、螺栓孔和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还设有中间板,所述第一侧板与中间板之间的夹角a为130°~155°,所述第二侧板与中间板之间的夹角b为80°~90°;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中间板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中间板的中心还设有第四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衬套数量为一个,所述车把管一侧通过螺栓将所述上联板支架、衬套、车把管上夹架、车把管下夹架和上联板固定,所述车把管另一侧通过车把管螺栓将所述车把管上夹架、车把管下夹架和上联板固定。优选的,所述衬套数量为两个,所述车把管两侧均通过螺栓将所述上联板支架、衬套、车把管上夹架、车把管下夹架和上联板固定。优选的,所述螺栓为六角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上夹架的凹槽空隙中加入衬套,可以实现在车把管上夹架上方安装上联板支架,因此,整车在车头打歪的情况下,可以不拆手把包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包装成本,而且不拆手把包装木箱已经过强度试验验证、小批试包,现已进入量产应用,取得良好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传统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联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平面展开图。图中,1、上联板支架,11、第一侧板,111、第一通孔,12、第二侧板,121、第二通孔,13、中间板,131、第四通孔,2、衬套,21、塞柱,22、衬垫,23、贯穿孔,3、车把管上夹架,4、车把管下夹架,5、车把管螺栓,6、螺栓孔,7、上联板,71、螺纹孔,8、螺栓,9、车把管,10、凹陷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包括:上联板支架1,上联板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中间板13,第一侧板11与中间板13之间的夹角a为155°,第二侧板12与中间板13之间的夹角b为90°;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位于中间板13的同一侧,第一侧板11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1,第一侧板11与木质框架固定,两个第一通孔111可以实现结构的固定,第二侧板12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21,第二侧板12间接与车头固定,与车把管上夹架3上的两个螺栓孔6对应。衬套2,位于上联板支架1的底部,衬套2包括同轴设置的塞柱21和衬垫22,衬垫22的外径大于塞柱21的外径,衬套2沿轴心设有贯穿孔23,衬垫22与第二侧板12连接。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上设有贯穿螺栓孔6,塞柱21插入车把管上夹架3的螺栓孔6内。上联板7,位于车把管下夹架4底部,上联板7上设有两个螺纹孔71,与螺栓孔6结构对应。衬套2数量为两个,车把管9两侧均通过螺栓8将上联板支架1、衬套2、车把管上夹架3、车把管下夹架4和上联板7固定,螺栓8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21、贯穿孔23、螺栓孔6和螺纹孔71。由于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上具有两个螺栓孔6,因此车把一体式车型的上联板7通常具有两个螺纹孔71。固定前首先将螺栓孔6内的车把管螺栓5拆除,此时车把管上夹架3的顶部具有两个凹槽空隙10,将衬套2上的塞柱21填充在凹槽空隙10处,接着将上联板支架1设置在衬套2上方,第二通孔121与贯穿孔23对应设置,最后通过两个螺栓8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在车把管上夹架3和上联板支架1之间设置衬套2,填补了凹槽空隙10,即使不拆除车把管上夹架3,也能将上联板支架1与车把管上夹架3固定,且结构稳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把结构较长,车把管9由两套对称设置的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固定,因此对应的车头固定结构需要对称设置两套,本技术中的附图和结构描述均为一套车头固定结构。以上实施例中需要将两侧车把管螺栓5全部拆除,此时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均为无约束状态,再次固定安装时容易晃动,操作较困难,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如下改进,如图3-5所示,其余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衬套2数量由两个改为一个,车把管9一侧通过螺栓8将上联板支架1、衬套2、车把管上夹架3、车把管下夹架4和上联板7固定,车把管9另一侧通过车把管螺栓5将车把管上夹架3、车把管下夹架4和上联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联板支架(1),所述上联板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夹角为40°~75°,所述第一侧板(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侧板(1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21);衬套(2),位于所述上联板支架(1)的底部,所述衬套(2)包括同轴设置的塞柱(21)和衬垫(22),所述衬垫(22)的外径大于所述塞柱(21)的外径,所述衬套(2)沿轴心设有贯穿孔(23),所述衬垫(22)与所述第二侧板(12)连接;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所述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上设有贯穿螺栓孔(6),所述塞柱(21)插入所述车把管上夹架(3)的螺栓孔(6)内;上联板(7),位于车把管下夹架(4)底部,所述上联板(7)上设有两个螺纹孔(71);所述上联板支架(1)、衬套(2)、车把管上夹架(3)、车把管下夹架(4)和上联板(7)通过螺栓(8)固定,螺栓(8)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1)、贯穿孔(23)、螺栓孔(6)和螺纹孔(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联板支架(1),所述上联板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夹角为40°~75°,所述第一侧板(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侧板(1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21);衬套(2),位于所述上联板支架(1)的底部,所述衬套(2)包括同轴设置的塞柱(21)和衬垫(22),所述衬垫(22)的外径大于所述塞柱(21)的外径,所述衬套(2)沿轴心设有贯穿孔(23),所述衬垫(22)与所述第二侧板(12)连接;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所述车把管上夹架(3)和车把管下夹架(4)上设有贯穿螺栓孔(6),所述塞柱(21)插入所述车把管上夹架(3)的螺栓孔(6)内;上联板(7),位于车把管下夹架(4)底部,所述上联板(7)上设有两个螺纹孔(71);所述上联板支架(1)、衬套(2)、车把管上夹架(3)、车把管下夹架(4)和上联板(7)通过螺栓(8)固定,螺栓(8)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1)、贯穿孔(23)、螺栓孔(6)和螺纹孔(7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一体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还设有中间板(13),所述第一侧板(11)与中间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飞徐明韩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