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2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包括上联板支架、工艺螺母和上联板,所述上联板支架、工艺螺母和上联板通过上螺栓和转向柱螺栓紧固在一起,所述上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转向柱螺栓连接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联板和上联板支架之间设置工艺螺母,在打紧上螺栓时,上联板支架会压紧工艺螺母。即使继续增加上螺栓的紧固力,作用在转向柱螺栓上的压紧力也不会有较大变化,增加的紧固力主要作用在工艺螺母上,而且工艺螺母与转向柱螺栓超出上联板的12mm能完全啮合,可避免转向柱螺母松脱和丢失不良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包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或者电瓶车在出厂运输前需要对车头进行固定包装,包装方式为使用上联板固定于车头上,通过上联板支架将上联板和木质框架连接,从而达到固定车头的目的。根据车把的安装形式不同,摩托车分为车把分离式车型和车把一体式车型,传统的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将上联板、防护材料和上联板支架固定于整车原装转向柱螺母和转向柱螺栓之间,这种结构的缺点是:(1)上联板紧固时整车原装转向柱螺母产生的压紧力完全作用于整车上联板,当打紧扭矩增大时,作用在上联板上的压紧力也变大。(2)由于转向柱螺栓超出上联板只有12mm(转向柱螺栓上边缘有1×1倒角),除去防护材料(纸板和珍珠棉块)和上联板支架的厚度7mm,与转向柱螺母有效连接螺纹丝牙为4个。包装箱运输中,由于颠簸防护材料会受到挤压而收缩,转向柱螺母有松脱和丢失的隐患。(3)因为上联板支架紧挨上联板固定,与整车左右手把相互干涉。所以整车包装时需拆除左右手把,使用连接件将手把固定在包装箱顶架上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工序复杂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包括上联板支架,所述上联板支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工艺螺母,位于所述第二侧板底部,所述工艺螺母沿轴向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上联板,位于所述工艺螺母底部,所述上联板上设有一个第三通孔;所述上联板支架、工艺螺母和上联板通过上螺栓和转向柱螺栓紧固在一起,所述上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转向柱螺栓连接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还设有中间板,所述第一侧板与中间板之间的夹角a为110°~140°,所述第二侧板与中间板之间的夹角b为100°~120°;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中间板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上螺栓为法兰面螺栓,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小于所述法兰面螺栓的法兰面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直径。优选的,所述中间板的中心还设有第四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的长度为15mm~22mm。优选的,所述工艺螺母的外壁为六棱柱形。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之间通过异径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上联板和上联板支架之间设置工艺螺母,在打紧上螺栓时,上联板支架会压紧工艺螺母。即使继续增加上螺栓的紧固力,作用在转向柱螺栓上的压紧力也不会有较大变化,增加的紧固力主要作用在工艺螺母上。而且工艺螺母与转向柱螺栓超出上联板的12mm能完全啮合,可避免转向柱螺母松脱和丢失不良发生。(2)本技术因为增加了工艺螺母,在高度方向,上联板支架会高过左右手把。因此,整车在车头打歪的情况下,可以不拆手把包装。经过包装木箱强度试验验证、小批试包,现已进入量产应用,取得良好效果。(3)本技术所述的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可以整车不拆车把包装,节省国内和海外市场整车装配的工时,节约人工成本;减少因装配不当和包装失误引发的碰划伤不良频次,提高品质;减少整车配件固定的连接件和包装辅料,降低包装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传统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所述的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联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平面展开图。图中,1、上联板支架,11、第一侧板,111、第一通孔,12、第二侧板,121、第二通孔,13、中间板,2、工艺螺母,21、第一螺纹孔,22、第二螺纹孔,3、上联板,31、第三通孔,4、上螺栓,5、转向柱螺栓,6、异径,7、转向柱螺母,8、珍珠棉块,9、纸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包括:上联板支架1,上联板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第一侧板11与木质框架固定,第二侧板12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21,第二侧板12与车头连接,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夹角为40°~60°,由于木质框架水平设置,而车头具有一定倾角,因此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工艺螺母2,位于第二侧板12底部,工艺螺母2沿轴向设有第一螺纹孔21和第二螺纹孔22。上联板3,位于工艺螺母2底部,上联板3上设有一个第三通孔31,对于车把分离式车型,上联板3上只需要与转向柱螺栓5对应的一个第三通孔31。上联板支架1、工艺螺母2和上联板3通过上螺栓4和转向柱螺栓5紧固在一起,上螺栓4连接第二通孔121和第一螺纹孔21,转向柱螺栓5连接第三通孔31和第二螺纹孔22螺纹。使用时,上联板3与车头上的转向柱螺栓5直接连接,首先将工艺螺母2与上联板3固定,接着通过上螺栓4将上联板支架1与工艺螺母2固定,固定上联板支架1时需要将工艺螺母2固定,仅旋转上螺栓4,由于上螺栓4与第一螺纹孔21配合,而转向柱螺栓5和第二螺纹孔22配合,因此旋转上螺栓4时仅对工艺螺母2产生压紧力,对转向柱螺栓5的压紧力不会变化,减少对原装转向柱螺栓5的磨损。转向柱螺栓5为整车原装标准件,其与普通螺栓的主要区别在于螺柱部分的中心设有通孔,且螺柱外径较大,一般为22mm左右。实施例,如图2-5所示,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包括:上联板支架1,上联板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中间板13,第一侧板11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1,第一侧板11与木质框架固定,第二侧板12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21,第二侧板12与车头连接,第一侧板11与中间板13之间的夹角a为130°,第二侧板12与中间板13之间的夹角b为120°;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位于中间板13的同一侧,设置中间板13可以增大木质框架和车头的竖直距离,减少碰撞,同时避免因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直接的连接边强度低产生断裂。工艺螺母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联板支架(1),所述上联板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侧板(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侧板(12)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21);工艺螺母(2),位于所述第二侧板(12)底部,所述工艺螺母(2)沿轴向设有第一螺纹孔(21)和第二螺纹孔(22);上联板(3),位于所述工艺螺母(2)底部,所述上联板(3)上设有一个第三通孔(31);所述上联板支架(1)、工艺螺母(2)和上联板(3)通过上螺栓(4)和转向柱螺栓(5)紧固在一起,所述上螺栓(4)连接所述第二通孔(121)和所述第一螺纹孔(21),所述转向柱螺栓(5)连接所述第三通孔(3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2)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联板支架(1),所述上联板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侧板(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侧板(12)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21);工艺螺母(2),位于所述第二侧板(12)底部,所述工艺螺母(2)沿轴向设有第一螺纹孔(21)和第二螺纹孔(22);上联板(3),位于所述工艺螺母(2)底部,所述上联板(3)上设有一个第三通孔(31);所述上联板支架(1)、工艺螺母(2)和上联板(3)通过上螺栓(4)和转向柱螺栓(5)紧固在一起,所述上螺栓(4)连接所述第二通孔(121)和所述第一螺纹孔(21),所述转向柱螺栓(5)连接所述第三通孔(3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2)螺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分离式车型的车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还设有中间板(13),所述第一侧板(11)与中间板(13)之间的夹角a为110°~140°,所述第二侧板(12)与中间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飞徐明韩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