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排气管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09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排气管组件及车辆,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支架及缓冲座,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凹槽部,凹槽部包括底边及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弯折部,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侧壁及第一弯折部,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弯折部,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侧壁及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上各设有一个用以连接车辆的副车架的安装孔;缓冲座与底边之间形成有通孔,缓冲座还包括用于连接排气管吊钩的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车辆排气管路传统的吊挂方式导致的安装空间缩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排气管组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排气管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排气系统通常挂接在车身和底盘挂钩上,用于将发动机工作产生的废气排出。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升级,汽车排气系统零部件也从催化器、消声器等,延伸到颗粒捕集器、选择性催化还原等,使得汽车的配置越来越丰富。在现有空间固定的情况下,车辆需要布置更多的零部件,也就对整车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车辆排气管路一般是从发动机下侧布置,排气管外的波纹管及其后方的管路需要与发动机舱的副车辆进行连接固定,进而排气系统在整车高度方向上时高于副车架,而采用传统的吊挂固定方式会缩减排气管路的安装空间,不利于排气系统零部件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排气管组件及车辆,以解决车辆排气管路传统的吊挂方式导致的安装空间缩减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包括支架及缓冲座,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座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括底边及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各设有一个用以连接车辆的副车架的安装孔;所述缓冲座与所述底边之间形成有通孔,所述缓冲座还包括用于连接排气管吊钩的限位孔。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板。可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为弧形。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底边的延伸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延伸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平面之间。可选的,所述缓冲座包括容置于所述凹槽部凹槽内的基座及凸出于所述凹槽的凸出部,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基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所述底边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所述底边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及所述底边形成所述通孔。可选的,所述缓冲座的材质为硅橡胶。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排气管组件,应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包括排气管、波纹管、吊钩及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结构,所述波纹管套设于所述排气管外侧,所述吊钩的一端勾住所述排气管的外壁,所述吊钩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并通过限位件进行固定。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排气管组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传统的排气管吊挂改为了将排气管悬置,固定结构布置在排气管路下方,进而将排气管路上方的空间空出来以安装排气系统的零部件,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排气系统的安装和布局。另外,固定结构通过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实现与副车架的安装连接,能对布置于上方的排气管路起到支撑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吊挂形式拉伸排气管路不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能更好地确保排气管路安装的稳固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固定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1。所述固定结构1包括支架(未标示)及缓冲座20,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12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座20的凹槽部13。所述凹槽部13包括底边133及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1和第二侧壁132,所述第一安装部11包括第一连接板111及第一弯折部(未标示),所述第一连接板111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1及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安装部12包括第二连接板121及第二弯折部(未标示),所述第二连接板121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侧壁132及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133的第一安装板113,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133的第二安装板123,所述第一安装板113及所述第二安装板123上各设有一个用以连接车辆的副车架的安装孔(图未示);所述缓冲座20与所述底边133之间形成有通孔223,所述缓冲座20还包括用于连接排气管吊钩的限位孔21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架可以是不锈钢材质,通过冲压工艺一次性成型。第一连接板111可以是相邻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31及第一弯折部,也可以是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31及第一弯折部。同样原理的,第二连接板121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二侧壁132及第二弯折部,或者是第二连接板121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二侧边及第二弯折部。支架通过第一弯折部的第一安装板113及第二弯折部的第二安装板123来安装连接在副车架上,缓冲座20上的限位孔211能够安装连接排气管吊钩,进而通过支架及缓冲座20将排气管固定在副车架上。相比于传统的通过吊挂行驶将排气挂吊挂固定在车身架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传统的排气管吊挂改为了将排气管悬置,固定结构1布置在排气管路下方,进而将排气管路上方的空间空出来以安装排气系统的零部件,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排气系统的安装和布局。另外,固定结构1能对布置于上方的排气管路起到支撑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吊挂形式拉伸排气管路不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1能更好地确保排气管路安装的稳固性。具体的,所述第一弯折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13及所述第一连接板111的第一支撑板112,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3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1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安装板113及第一支撑板112,第一安装板113与第一支撑板112之间的角度为直角,也就是说第一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缓冲座,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座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括底边及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各设有一个用以连接车辆的副车架的安装孔;所述缓冲座与所述底边之间形成有通孔,所述缓冲座还包括用于连接排气管吊钩的限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排气管路悬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缓冲座,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座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括底边及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平行所述底边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各设有一个用以连接车辆的副车架的安装孔;所述缓冲座与所述底边之间形成有通孔,所述缓冲座还包括用于连接排气管吊钩的限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鹏翔青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