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932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对中装置,对中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推杆;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的推动装置,其包括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推杆;以及用于使第一推杆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第一推杆可在第二推杆的推动下移动,并可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对中机构,由于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无连接,避免了第二推杆缩回时通过第一推杆对第二安装架施加力,导致第二安装架位移,影响对中精度;此外,即使第二安装架相对于第一安装架发生位移,只要第二推杆能够推动第一推杆动作,即可进行对中操作,避免了第二安装架位移对对中操作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中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中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对中机构,如图1所示,其内壳2’和外壳1’内部为真空、高温(200℃左右)环境,为减少内壳2’因高温所产生的变形应力,内壳2’仅放置在外壳1’内部,并未进行固定。外壳1’外安装有波纹管组件4’及低速双杆气缸3’,低速双杆气缸3’通过支架5’固定在外壳1’上,外壳1’与波纹管组件4’之间有密封圈8’以将外壳1’密封。对中时,低速双杆气缸3’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波纹管组件4’的推杆伸出,对托盘7’(托盘7’放置在传输轴6’上,托盘7’上可放置玻璃基片等物品)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低速双杆气缸3’的活塞杆缩回,并带动波纹管组件4’的推杆缩回,从而完成整个对中动作。由于内壳2’仅放置在外壳1’内部,并未进行固定,因此内壳2’的位置可能会发生位移。当内壳2’相对于外壳1’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时,内壳2’及外壳1’侧壁上的对中孔就无法对齐,从而使得对中机构无法对托盘7’进行对中。此外,当波纹管组件4’的推杆缩回时,也会对内壳2’的侧壁产生推力作用,从而使内壳2’发生相对位移,对对中结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中机构,其能够进行有效对中,且对中结果精确。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推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推动装置,其包括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推杆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推杆可在所述第二推杆的推动下移动,并可在所述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上述的对中机构中,第一安装架用于安装推动装置并为对中提供对照基准;第二安装架用于放置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且其上安装有第一推杆。对中操作时,第二推杆推动第一推杆运动,进而推动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位移,使该物品相对于第一安装架对中;对中完成后,第二推杆缩回,第一推杆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上述的对中机构中,由于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无连接,避免了第二推杆缩回时通过第一推杆对第二安装架施加力,导致第二安装架位移,进而影响第二安装架上放置的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的对中精度;此外,由于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无连接,因此即使第二安装架相对于第一安装架发生位移,只要第二推杆能够作用到第一推杆并推动第一推杆动作,即可进行对中操作,避免了第二安装架位移对对中操作造成的影响。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所述的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所述的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1’外壳,2’内壳,3’低速双杆气缸,4’波纹管组件,5’支架,6’传输轴,7’托盘,8’密封圈;1外壳,10第一通孔,2内壳,20第二通孔,21导向法兰,3推动动力设备,30第二推杆,4波纹管组件,40波纹管,41第三推杆,42连接法兰,43端面法兰,5支架,6第一推杆,60螺母,61防脱凸起,7复位弹簧,8密封圈,90传输轴,91托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实施例一: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对中装置。其中,第二安装架用于放置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对中装置用于推动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使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位移以相对于第一安装架对中。具体地,对中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推杆6;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的推动装置,其包括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推杆30;以及用于使第一推杆6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第一推杆6可在第二推杆30的推动下移动,并可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具体而言,当需要进行对中操作时,推动装置的第二推杆30伸出,并推动第一推杆6,第一推杆6进而推动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位移,使该物品相对于第一安装架对中;对中完成后,推动装置的第二推杆30缩回,第一推杆6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本实施例提供的对中装置,由于第一推杆6与推动装置的第二推杆30无连接,避免了第二推杆30缩回时通过第一推杆6对第二安装架施加力,导致第二安装架位移,进而影响第二安装架上放置的待进行对中操作的物品的对中精度;此外,由于第一推杆6与第二推杆30无连接,因此即使第二安装架相对于第一安装架发生位移,只要第二推杆30能够作用到第一推杆6并推动第一推杆6动作,即可进行对中操作,避免了第二安装架位移对对中操作造成的影响。可选地,第一安装架为外壳1,外壳1上设有第一通孔10;推动装置设置在外壳1的外壁上并安装在第一通孔10周围。推动装置位于外壳1的外侧,且外壳1上设有第一通孔10,以便推动装置的第二推杆30穿过第一通孔10来推动第一推杆6运动,进行对中。可选地,在一些情况下,外壳1内部需为密封真空环境。故此,设置推动装置还包括波纹管组件4,波纹管组件4可以用作密封隔离元件。具体地,波纹管组件4为焊接件,其包括波纹管40、第三推杆41和连接法兰42,连接法兰42与外壳1的外壁面固定,且连接法兰42与外壳1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如密封圈8),波纹管40一端固定在连接法兰42上,另一端与第三推杆41连接,第三推杆41设置在波纹管40内且穿过波纹管40,且第三推杆41的一端与第二推杆3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推杆6传动连接,用于推动第一推杆6移动。为了保证外壳1内部的真空环境,优选设置波纹管40一端焊接在连接法兰42上,且波纹管40的另一端和第三推杆41连接处设置端面法兰43,优选设置波纹管40的另一端和第三推杆41焊接在端面法兰43处,第二推杆30与端面法兰43连接,第二推杆30移动带动第三推杆41移动。波纹管组件4的密封性能好,耐压力性能优良,适用于在对外壳1内的真空环境进行密封的同时,使推动装置能够通过第三推杆41推动第一推杆6运动,进行对中操作。具体地,第三推杆41一端与第二推杆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推杆6传动连接,即第三推杆41与第一推杆6无连接,第三推杆41可以推动第一推杆6移动,但是不会拉动第一推杆6反向移动。当第二推杆30伸出时,带动第三推杆41同步进行伸出运动,第三推杆41接触并推动第一推杆6伸出,以便推动第二安装架上的物品,对第二安装架上的物品进行对中定位;当第二推杆30缩回时,带动第三推杆41同步缩回,第三推杆41与第一推杆6分离,第一推杆6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可选地,外壳1的外壁处还设置有支架5,推动装置还包括推动动力设备3,推动动力设备3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推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推动装置,其包括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推杆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推杆可在所述第二推杆的推动下移动,并可在所述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推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推动装置,其包括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推杆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推杆可在所述第二推杆的推动下移动,并可在所述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为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推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周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还包括波纹管组件,所述波纹管组件包括波纹管、第三推杆和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外壳的外壁面固定,所述第三推杆穿过所述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法兰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推杆连接,且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传动连接,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推杆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包括第一杆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杆部的靠近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的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端头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杆部的截面积;或者,所述第三推杆包括第二杆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杆部的靠近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的第二端头,所述第二端头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杆部的截面积;或者,所述第一推杆包括第一杆部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张津岩杨娜
申请(专利权)人: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