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HD控制的微流控芯片
本技术属于生物化学、生物医药和样品检测
,具体为一种基于MHD流体开关控制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微流控技术研究是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是一门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微流控技术是运用在把生物、化学和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微米尺度的芯片上,目前市场上的微流控芯片大都只能进行单一样品分析和检测,使用的是机械驱动方式,灵敏度不高、体积过大不利于集成化发展,如气压驱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MHD流体开关控制的微流控芯片,此微流控芯片有一个环形区,三个支路瓣与环形区相连,每一个支路瓣可作为多条检测路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基于MHD控制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为三层结构,包括基底层、盖片层、微流道层以及一个环形区,盖片层留有电极连接柱、储液室的试剂滴入口、注入口和分析检测室的观测口的孔,微流道层包括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均与环形区相连,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MHD 控制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为三层结构,包括基底层(10)、盖片层(9)、微流道层(3)以及一个环形区(2),所述盖片层(9)留有电极连接柱(5)、储液室的试剂滴入口(29)、注入口(1)和分析检测室的观测口(30)的孔,所述微流道层(3)包括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所述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均与所述环形区(2)相连,所述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均包括MHD 流体开关(4)、微流道(8)、储液室和检测室,所述MHD 流体开关(4)包括电极连接柱(5)、在所述微流道(8)的流道壁上电镀的电极(6)和设置在所述微流道(8) 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HD控制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为三层结构,包括基底层(10)、盖片层(9)、微流道层(3)以及一个环形区(2),所述盖片层(9)留有电极连接柱(5)、储液室的试剂滴入口(29)、注入口(1)和分析检测室的观测口(30)的孔,所述微流道层(3)包括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所述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均与所述环形区(2)相连,所述支路瓣Ⅰ、支路瓣Ⅱ和支路瓣Ⅲ均包括MHD流体开关(4)、微流道(8)、储液室和检测室,所述MHD流体开关(4)包括电极连接柱(5)、在所述微流道(8)的流道壁上电镀的电极(6)和设置在所述微流道(8)正下方嵌入的强磁铁(7),所述电极(6)和电极连接柱(5)相连接,所述基底层(10)上刻有放置所述强磁铁(7)的凹槽,所述盖片层(9)盖在所述微流道(8)的上方并将电极连接柱(5)从所述盖片层(9)露出,在不同的储液室注入样品或试剂后在所述MHD流体开关(4)的控制下流向预定的分析检测室分析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MHD控制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瓣Ⅰ包括通过微流道(8)与所述环形区(2)连接的第一储液室(11)和第三储液室(13),所述第一储液室(11)通过微流道(8)和MHD流体开关(4)分别连接第二储液室(12)和第二分析检测室(22),所述第一储液室(11)通过微流道(8)和MHD流体开关(4)分别连接第二储液室(12)和第九分析检测室(20),所述第二储液室(12)通过微流道(8)和MHD流体开关(4)连接第一分析检测室(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MHD控制的微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静,王欣欣,吴小如,曲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