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3381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包括接地引下线、接地极,接地极设置在原土导流区中,并连接接地引下线;还包括第一接地构件和第二接地构件,二者设置在原土导流区中,且第一接地构件的电阻率小于原土导流区的电阻率,第二接地构件的电阻率小于第一接地构件的电阻率;第一接地构件位于接地极外部,并与接地极接触良好,第二接地构件位于第一接地构件之下,并与接地极下部、第一接地构件接触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抑制在雷电冲击下因接地装置的端部效应引起的瞬态地反击电压,解决现有接地技术中在雷电冲击下,由于接地装置的端部效应,造成高压输变电系统瞬态电位的急剧升高,雷电流无法安全有效泄放,形成地电位反击电压,对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雷接地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抑制地电位升高的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接地技术存在的难点问题有:在冲击电涌的条件下,接地体因端部效应和感性分量会引起地电位升高,危害人员和设备运行安全。接地体端部效应的成因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电涌在散流土壤中产生时变磁场,导致电流密度沿接地体方向不均匀分布,呈现出接地体中部附近土壤中电流密度较小,接地体最末端因电荷累积致电流密度增加,形成端部效应。接地体的端部效应表现为:冲击电流不是沿接地体均匀地向大地流动,而是在端部形成电荷累积产生地电位升高;当雷电流到达时,由端部效应引起地电位升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注入点有限范围内。特别是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如ρ大于1000Ωm)地区,因接地体载流子对大地释放能力差,导致接地体的端部效应更为明显,所产生的地电位反击的危害更大。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接地装置还普遍难以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其能有效抑制地电位升高,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接地技术中在雷电冲击下,由于接地装置的端部效应,造成高压输变电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接地极连接接地引下线,将接地极置入电阻率小于原土导流区电阻率的第一接地构件中,并使接地极与第一接地构件相接触;2)将第一接地构件和电阻率小于该第一接地构件电阻率的第二接地构件埋入原土导流区中,并使第二接地构件位于第一接地构件之下,且第二接地构件与接地极下部、第一接地构件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接地极连接接地引下线,将接地极置入电阻率小于原土导流区电阻率的第一接地构件中,并使接地极与第一接地构件相接触;2)将第一接地构件和电阻率小于该第一接地构件电阻率的第二接地构件埋入原土导流区中,并使第二接地构件位于第一接地构件之下,且第二接地构件与接地极下部、第一接地构件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地电位升的引流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构件与原土导流区构成电涌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接地构件与第二接地构件构成电涌扩散通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建煌林志和林瑞宗戴争鸣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