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34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排,属于电气装置领域。铜排包括电流承载板和多个接线柱,各个接线柱分别等距间隔布置在电流承载板的一侧,铜排还包括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进风接头和出风接头,冷却管道设置在电流承载板的另一侧,进风接头和出风接头间隔布置在冷却管道上,且进风接头和出风接头均与冷却管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铜排的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排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排。
技术介绍
铜排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装置,在电路中起到传输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其结构较为固定,主要包括电流承载板和多个接线柱,各个接线柱等距间隔布置在电流承载板的一侧。在使用铜排时,将需要互连的电气设备分别与各个接线柱连接,从而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电气互连。在实际应用中,铜排通常设置在电控柜中,由于铜排存在电阻,所以当铜排通电后会发出热量。现有的铜排通常仅靠自身被动散热,散热效率较低,无法快速的消散热量,导致电控柜内的密闭空间温度上升,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排,可以实现铜排的快速散热。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排,所述铜排包括电流承载板和多个接线柱,各个所述接线柱分别等距间隔布置在所述电流承载板的一侧,所述铜排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进风接头和出风接头,所述冷却管道设置在所述电流承载板的另一侧,所述进风接头和所述出风接头间隔布置在所述冷却管道上,且所述进风接头和所述出风接头均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流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一侧边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相互垂直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均设置有所述接线柱。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接线柱朝向所述第二承载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承载板外,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接线柱朝向所述第一承载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均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各个所述接线柱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的各个所述接线柱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的接线柱一一对应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的夹角处构成安装空间,所述冷却管道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流承载板、所述冷却组件和所有所述接线柱均为一体式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组件为铜制结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线柱为铜制结构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铜排时,将进风接头与外部气源连通,使得气体能够进入冷却通道,并将电流承载板上产生的热量由出风接头带出,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作用。并且,可以在出风接头上连通一伸出电控柜的软管,使得带热量的气体排出电控柜,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排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排的正视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排的右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排的左视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电流承载板,11-第一承载板,12-第二承载板,2-接线柱,3-冷却组件,31-冷却管道,32-进风接头,33-出风接头,34-冷却板,a-安装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排,图1为铜排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铜排包括电流承载板1和多个接线柱2,各个接线柱2分别等距间隔布置在电流承载板1的一侧,铜排还包括冷却组件3,冷却组件3包括冷却管道31、进风接头32和出风接头33,冷却管道31设置在电流承载板1的另一侧,进风接头32和出风接头33间隔布置在冷却管道31上,且进风接头32和出风接头33均与冷却管道31连通。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铜排时,将进风接头32与外部气源(图未视)连通,使得气体能够进入冷却通道,并将电流承载板1上产生的热量由出风接头33带出,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作用。并且,可以在出风接头33上连通一伸出电控柜的软管(图未视),使得带热量的气体排出电控柜,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外部气源可以为鼓风机等,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优选地,冷却组件3为铜制结构件,能够利用铜的优良导热性,提高冷却组件3的散热效率。优选地,接线柱2为铜制结构件,能够利用铜的优良导电性,尽量减小接线柱2对电流传输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接线柱2的发热。优选地,电流承载板1、冷却组件3和所有接线柱2均为一体式结构,从而提高了铜排的结构强度,并且易于制造生产。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承载板1包括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第一承载板11的一侧边和第二承载板12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相互垂直布置。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相互垂直布置,且在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上均设置有接线柱2,所以铜排在电控柜内使用时,不仅能够如常见铜排一样纵向安装或者横向安装,还能够很好的适应电控柜的角落空间(相互垂直的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与电控柜的垂直角落空间相匹配),所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铜排能够更为充分的利用电控柜中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之间的夹角处构成安装空间a,冷却管道31设置在安装空间a内。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安装空间a容置冷却管道31,以降低铜排在电控柜中的占用空间。可选地,铜排可以包括冷却板34,冷却板34设置在安装空间a内,冷却板34的一侧边与第一承载板11固定连接,冷却板34的另一侧边与第二承载板12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承载板11、第二承载板12和冷却板34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简化铜排的结构,降低铜排的制造难度。具体地,出风接头33和进风接头32可以分别设置在冷却板34的两端(如图3所示),以提高气体在冷却管道31中的流程,并使得气体尽快充满整个冷却管道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上均设置有接线柱2,从而可以提高铜排连接电气设备的数量。具体地,第一承载板11上的接线柱2朝向第二承载板12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承载板12外,第二承载板12上的接线柱2朝向第一承载板1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承载板11外。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板11上的接线柱2设置在第一电流承载板1的外侧,第二承载板12上的接线柱2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2的外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便于操作人员接线。图4为铜排的左视图,结合图4,优选地,第一承载板11和第二承载板12均为长条形板状结构,第一承载板11上的各个接线柱2沿第一承载板11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第二承载板12上的各个接线柱2沿第二承载板12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等距间隔布置的接线柱2能够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各个接线柱2之间产生干涉。优选地,第一承载板11上的接线柱2和第二承载板12上的接线柱2一一对应布置。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一一对应的接线柱2可以便于操作人员接线。例如,当有两个电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排,所述铜排包括电流承载板和多个接线柱,各个所述接线柱分别等距间隔布置在所述电流承载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进风接头和出风接头,所述冷却管道设置在所述电流承载板的另一侧,所述进风接头和所述出风接头间隔布置在所述冷却管道上,且所述进风接头和所述出风接头均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排,所述铜排包括电流承载板和多个接线柱,各个所述接线柱分别等距间隔布置在所述电流承载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进风接头和出风接头,所述冷却管道设置在所述电流承载板的另一侧,所述进风接头和所述出风接头间隔布置在所述冷却管道上,且所述进风接头和所述出风接头均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一侧边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相互垂直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均设置有所述接线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接线柱朝向所述第二承载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承载板外,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接线柱朝向所述第一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程浩宇曾庆威马平安李相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