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127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包括动簧片、引出端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在动簧片的尾部与引出端之间;所述连接片为多个折弯成型的可导电金属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动簧部分进行功能分解,将其中的抗机械疲劳特性剥离出来,使得运动部分在自由行程过程中只有连接结构产生变形,而动簧片只有在超行程阶段才受力变形;同时通过对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减小运动部分动作过程中连接结构的变形量,以降低其对耐机械疲劳特性的需求;最终使产品具有结构紧凑、带负载能力强、超行程易调整、免异物污染以及可大批量生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继电器一般包括有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运动部分。磁路部分包括有线圈(含骨架和绕组)、轭铁、衔铁、永磁体和导磁片等部件。接触部分包括有动簧组件和静簧组件;动簧组件由动簧部分(含动簧片和触头)和引出端组成。运动部分一般为推动块或衔铁组件;衔铁组件一般由动簧部分和衔铁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形成。磁路部分与接触部分组装后形成继电器整件,再通过运动部分实现触点的断开和闭合。在上述结构中,动簧部分与引出端间主要通过铆接或者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连接方式:第一种是动簧片与引出端直接连接,如WO9318534A1、CN201616390U所披露;第二种是动簧片与引出端通过金属织线连接,如US4491813A所披露;第三种是直接连接和金属织线连接组合的方式,如JP11045646A所披露。因此,在继电器设计追求低功耗、高可靠性以及高负载的背景下,现有技术的这几种连接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种连接结构的弊端是:(1)动簧片在衔铁的整个行程中都要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包括动簧片、引出端和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具有刚性结构特点的尾部和具有柔性结构特点的头部;所述连接片连接在动簧片的尾部与引出端之间;所述连接片为多个折弯成型的可导电金属片,在连接片的长度的两端分别设有用来与动簧片的尾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用来与引出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片,且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分别处在两个大致平行的平面中,在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连接有多个折弯形成的中间部分,并使得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高度和长度方向均呈错位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包括动簧片、引出端和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具有刚性结构特点的尾部和具有柔性结构特点的头部;所述连接片连接在动簧片的尾部与引出端之间;所述连接片为多个折弯成型的可导电金属片,在连接片的长度的两端分别设有用来与动簧片的尾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用来与引出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片,且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分别处在两个大致平行的平面中,在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连接有多个折弯形成的中间部分,并使得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高度和长度方向均呈错位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中间部分包括第一水平片,所述第一水平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为第一连接片在所述第一水平片的宽度的一侧并沿着第一水平片宽度方向弯折大致90度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中间部分还包括第一竖直片,所述第一竖直片与所述第一水平片之间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为第一竖直片在所述第一水平片的尾端并沿着第一水平片长度方向弯折大致90度形成,所述第一水平片的头端为自由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片的头端中,在所述第一水平片的宽度的另一侧还设有倒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片的宽度的一侧中,在对应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一连接片之间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开口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的动簧片与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中间部分还包括第二水平片,第二水平片与第一水平片处在两个大致平行的平面中;所述第二水平片与所述第一竖直片之间具有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为第二水平片在第一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利超董欣赏林佳宾赖水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