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73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它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该化合物对水稻,苏丹草,稗草具有较好的生长调节活性,尤其是当R为H、4‑F、4‑CH3、2,6‑F时,可抑制稗草、苏丹草的根长和茎长,而对水稻的根长和茎长影响很小,因此可用作水稻田间的除草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N‑硝基‑2,4,6‑三氟苯胺活性单一的问题,拓展了该类化合物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于除草剂的用途。
技术介绍
N-硝基取代苯胺(又称取代苯基硝胺)类化合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BarringtonCross等在专利US3844762中报道了N-硝基-2,4,6-三取代苯胺类化合物对植物的茎具有抑制伸长、促进粗壮的作用;Thomas等进禾本科作物的茎杆行了大量的活性实验,发现N-硝基取代苯胺类化合物及其盐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茎具有显著的矮化和健壮作用,对果实具有增产作用。华中农业大学谢九皋教授于1986年开始研究N-硝基-2,4,6-三氯苯胺类化合物,在1992年筛选出活性显著的双效素-II(PGR),该类化合物对单子叶作物具有强的生理调节作用。2012年本课题组以非酸性硝化体系硝化芳胺得到N-硝基-2,4,6-三氟苯胺,并确认了该化合物对水稻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CN102311361)基于以上背景,为了进一步寻找新结构,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硝基2,4,6-三氟苯胺为先导化合物进行衍生合成,本课题组首次获得了一种新的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并验证了其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将具有较好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N-硝基2,4,6-三氟苯胺与苯基磺酰氯结构拼接,从而提供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通式(Ⅰ)中:R为苯环上的常规取代基。优选地,所述R为H、4-F、4-CH3、2,6-F。最佳地,所述R为4-F。试验表明,具有结构通式(Ⅰ)的化合物在50mg/L的浓度下,对水稻,苏丹草,稗草具有较好的生长调节活性,尤其是当R为H、4-F、4-CH3、2,6-F时,可抑制稗草、苏丹草的根长和茎长,而对水稻的根长和茎长影响很小,因此可用作水稻田间的除草剂,用于抑制稗草、苏丹草等杂草的生长,而不会对水稻作物产生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解决了N-硝基-2,4,6-三氟苯胺活性单一的问题,拓展了该类化合物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化合物I-1合成制备路线如下:在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2,4,6-三氟苯胺0.588g(4.0mmol),然后加入10mL三氯甲烷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0.64g吡啶(8.0mmol),搅拌反应0.5h后,缓慢滴加0.704g(4.0mmol)苯磺酰氯,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3h,反应完全后,将30mL5%稀盐酸倒入反应液中,室温搅拌3min后分液,取下层有机层,硅胶拌样,柱层析纯化得中间体。在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0.287g中间体(1.0mmol),然后加入6mL冰乙酸搅拌使其溶解,缓慢滴加3mL发烟硝酸,搅拌一段时间后缓慢滴加2mL乙酸酐,室温下搅拌反应12h,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倾倒至200mL冰水中,搅拌一段时间,抽滤得白色固体,室温下铺展晾干,得较纯的化合物I-1。中间体的结构表征数据如下:1HNMR(600MHz,Chloroform-d)δ7.59–7.52(m,1H),7.03(t,J=8.6Hz,2H),6.72–6.68(m,2H),6.67(s,1H).化合物I-1的结构表征数据如下:1HNMR(600MHz,Chloroform-d)δ7.76–7.70(m,1H),7.15(t,J=8.4Hz,2H),6.91(t,J=7.9Hz,2H).MS(-ESI)m/z366.98945,calcd.ForC12H5F5NO2S=m/z322.00402.选用不同的常规化工原料,参照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便可制备本专利技术中的其它化合物,部分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如下:化合物I-2白色固体.1HNMR(600MHz,Chloroform-d)δ8.14(d,J=7.6Hz,2H),7.77(t,J=7.5Hz,1H),7.64(t,J=7.9Hz,2H),6.91(t,J=7.9Hz,2H).MS(-ESI)calcd.forC12H7F3NO2Sm/z=286.01419.化合物I-3白色固体1HNMR(600MHz,Chloroform-d)δ8.01(d,J=8.4Hz,2H),7.43(d,J=8.2Hz,2H),6.90(t,J=8.0Hz,2H),2.50(s,3H).MS(-ESI),calcd.forC13H9F3NO2Sm/z=300.02240.化合物II-4白色固体1HNMR1(600MHz,Chloroform-d)δ8.19–8.12(m,2H),7.32(t,J=8.5Hz,2H),6.91(t,J=7.9Hz,2H)..MS(-ESI)m/z348.98825,calcd.forC12H6F4NO2Sm/z=304.00467。化合物II-5.白色固体1HNMR(600MHz,Chloroform-d)δ8.10(s,1H),8.02(d,J=8.0Hz,1H),7.74(d,J=8.9Hz,1H),7.59(t,J=8.0Hz,1H),6.93(t,J=8.0Hz,2H).MS(-ESI)calcd.forC12H6ClF3NO2m/z=319.97974。实施例2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实验供试靶标:水稻,稗草,苏丹草试验方法:平皿法测试浓度:50mg/L药剂配制:用分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化合物,加丙酮溶解配制成1×103ppm的均相溶液,加适量0.1%吐温-80稀释到50mg/L的药液。测试靶标作物种子处理:靶标作物种子于25℃水中浸泡12h,浸泡后的种子置于垫有湿润滤纸培养皿中,于35℃下催芽至露白芽备用。实验过程:量取10mL药液加到垫有两层滤纸的玻璃培养皿内(d=9cm),分别挑选10粒发芽状况一致的种子放入加药后的培养皿内,于温室培养箱内培养5天,每个样品重复3次,清水空白对照,丙酮溶剂对照,5天后及时对作物的根长,鲜重,干重进行测量。按照较正根(或茎)长的促进率来评价目标化合物对靶标作物生长的影响。校正根长(茎长)促长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R----校正根长(茎长)促长率;L0----对照根长(茎长);L1----处理根长(茎长);LS----溶剂对照根长(茎长)测定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抑制作用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化合物I-1~I-5对稗草、苏丹草的根长都有极为显著的抑制活性,对稗草、苏丹草的茎长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尽管个别化合物对稗草、苏丹草的茎具有促长作用,但促长率均低于10%,可忽略不计);另外,化合物I-1~I-4对水稻根长和茎长的抑制作用影响很小,个别化合物还体现出促进水稻根长和茎长的活性,因此,化合物I-1~I-4可用作水稻田间的除草剂,用于抑制稗草、苏丹草等杂草的生长,而不会对水稻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化合物I-5尽管也能抑制稗草和苏丹草的生长,但同时也抑制了水稻根长,因此不适合用作水稻除草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硝基-N-(2,4,6-三氟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通式(I)中:R为苯环上的常规取代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霞丽周阳海蔡聪周衡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