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金隆专利>正文

砖瓦干式施工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59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砖瓦干式施工构件由互相配合的固定条和连结器组成;固定条具有若干互相交错的凹部和凸部,凹部用于结合固定于屋顶或墙面,凸部向内形成凹槽;连结器设有用于结合于砖瓦背面或前缘的固定部,固定部的下端弯折延伸有可对应嵌入固定条凸部凹槽中的嵌合部。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不以水泥或其它材料为粘着界面而使砖瓦干式结合于各种不同材质的建筑物屋顶或墙面,且施工过程简单、施工质量亦可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砖瓦干式施工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砖瓦干式施工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固定条和连结器嵌组连结砖瓦的砖瓦干式施工构件。
技术介绍
砖、瓦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屋顶、墙面作为屋顶及墙面外装饰或结构补强之用。然而,在现有的砖、瓦与屋顶或墙面进行组合施工过程中,必须利用水泥作为粘着界面以使砖、瓦可以粘着在屋顶或墙面,是一种牵涉到水分的施工,极易受气候不佳或施工场所潮湿等不利因素而影响工期或施工进度;且该水泥粘着界面在尚未干涸前是属于不稳定而易使砖、瓦产生滑动偏移的物质,对于施工中砖、瓦粘着位置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通常必须由专业人员在施工的同时,进行精确的水平线及垂直线校正。因此,此种砖、瓦湿式施工将使得砖、瓦在组合施工时相当费时费工而不符合工程上的经济效益。并且,一旦砖、瓦随水泥干涸后则无法再行校正,而造成砖。瓦粘着施工质量良莠不齐无法控制的窘况,实为砖、瓦组合施工所极待解决的课题。此外,上述以水泥作为组合固定的湿式施工方式,受到水泥材料面附着粘性的限制,而仅能使砖、瓦限制应用在水泥材质的屋顶或墙面,而无法应用于金属、发泡树脂或木板所构成的屋顶或墙面上,因而极大地限制了砖、瓦的应用范围,导致建筑物的屋顶、墙面无法全面以砖、瓦进行装饰美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砖瓦干式施工构件,以使砖瓦可在不用水泥或其它材料为粘着界面的情况下结合于屋顶或墙面,从而使砖瓦结合于屋顶或墙面时不致产生偏移滑动,进而简化砖瓦的组合施工过程、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使砖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材质的建筑物屋顶和墙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利用互相配合的固定条和连结器组成一种砖瓦干式施工构件;固定条弯折形成若干互相交错的凹部和凸部,凹部用于结合固定于屋顶或墙面,凸部则向内形成凹槽;连结器设有用于结合于砖瓦背面或前缘的固定部,固定部的下端弯折延伸有一嵌合部,以对应嵌入固定条凸部的凹槽中。利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固定条和连接器可不以水泥或其它材料为粘着界面,而-->使砖瓦干式结合于各种不同材质的建筑物屋顶或墙面,且施工过程简单,施工质量亦可提高。以下结合具体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砖瓦干式施工构件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屋顶瓦片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砖、瓦干式施工构件的第一实施例,以下称施工构件,是应用于瓦片200固定在屋顶300的应用例,该施工构件100包括固定条10及连结器20,其中,该固定条10弯折形成若干凹部11及凸部12,该凹部11与凸部12的形状不限,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矩形为例,且凹部11与凸部12为相互交错排列相邻连结的结构,凸部12向内形成有一凹槽121,该凹槽121可以紧贴于屋顶300(如图2所示),并以钉A或其它等效的固定配件来固定连结于屋顶300。连结器20具有一固定部21,该固定部21的形状不拘,在第一实施例中,是配合该瓦片200的前缘210的形状构成,即该固定部21向内形成有一嵌槽211,以供瓦片200的前缘210对应吻合嵌入(如图2所示),而以固定部21夹住该瓦片200的前缘210,且由该固定部21下端弯折形成有一嵌合部23,该嵌合部23是配合固定条10的凸部12的凹槽121构成,可以借嵌合部23对应嵌合于固定条10的凸部12的凹槽121内,使连结器20与固定条10相连结,而让瓦片200以不通过水泥作为粘结界面的干式施工方式组合固定在屋顶300之上(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连结器20中的嵌合部23与固定部21间至少弯折形成有一缓冲折缘231,以加强固定部21与嵌合部23间的连结强度,并且,该嵌合部23的-->末端则至少弯折形成有一反扣缘232,以在连结器20嵌组于固定条10后,反扣在凸部12的下缘,使连结器20更加稳固结合于固定条10之上。请再配合图4A及图4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为该施工构件100的固定条10与连结器20实际用在多层瓦片200组合于屋顶300的应用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差异之处在于该连结器20的固定部21上端延伸形成有一钩部22,该钩部22是向上弯折的形状,该瓦片200的形态不限,在本专利技术中所列举的实施例是以文化瓦为例,该瓦片200在不通过水泥为粘着界面的前提下,先由连结器20的固定部21夹住瓦片200的前缘,再对应嵌入该固定条10的凸部12的凹槽121中,使瓦片200可以固定于屋顶300之上,并且,借由瓦片200的前缘210及前缘210下方的嵌角与固定条10的凸部12形成阻挡作用,使瓦片200可牢固固定于固定条10之上,并且借由该固定部21上端的钩部22来反钩住上一层瓦片200的后缘230,而使每一层的瓦片200通过本身连结的连结器20与下一层瓦片200的连结器20形成更稳固的前、后组合固定功能。请再参阅图5及图6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构件100的第三实施例,显示应用在一瓷砖400的应用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是在于该连结器20’的固定部21’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钩211’及212’,该钩211’及钩212’间具有压缩弹性,以对应嵌入瓷砖400背面的沟槽410中,该沟槽410为现有的瓷砖400背面所设置并用来加强与水泥的组合面积,在钩211’及212’嵌入沟槽310后,则利用该释放弹性向外撑开(如图6所示),使钩211’及212’可以稳固钩住沟槽310的上、下缘。同样地,由固定部21’下端延伸弯折成一嵌合部22’,并再借由固定部21’下端所形成的嵌合部22’对应嵌入原先固定于墙面500的固定条10的凸部12的凹槽121中,使瓷砖400可以牢固地结合于固定条10的之上及相对地依序嵌组于墙面500上,而在上述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连结器20’整体是由单一金属片弯折制成,是为了增加钩211’及212’的弹性,但在实际应用上也可以用模具铸造方式来构成。请再配合图7及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构件100的第四实施例,显示应用于大理石砖600的应用例,其中,该连结器20A的固定部21A为一平面,于固定部21A上至少设有一孔211A,可以平贴在大理石砖600的背面,并利用一钉A吻对孔211A钉入或其它等效的锁合配件来钉住固定在大理石砖600上。同样地,由该固定部21A下端延伸弯折形成一嵌合部22A,以借由嵌合部22A对应嵌入已预先固定于墙面500的固定条10的凸部12的凹槽-->121(如图8所示),以让大理石砖600可以牢固结合在固定条10之上,并逐一嵌组覆盖于墙面500。由以上图1至图8中所列举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实施例及施工操作方式的详细说明及叙述下,当可将其优点、实用功效及产业利用价值归纳如下:1、不需湿式水泥为粘结界面,可以不受气候及湿度限制进行施工。即借由固定条10及连结器20的相互嵌组结合,可以完全不必使用水泥作为粘结界面,而让砖、瓦结合固定于屋顶300或墙面500之上。2、施工简便省时省工省材料,可以大幅节省施工成本。借由简便的固定条10与连结器20的干式嵌组施工,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工工时及水泥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砖瓦干式施工构件,其特征在于由固定条和连结器组成;所述固定条弯折形成若干互相交错的凹部和凸部,凹部结合固定于屋顶或墙面,凸部向内形成凹槽;所述连结器设有用于结合于砖瓦背面或前缘的固定部,固定部的下端弯折延伸有可对应嵌入固定条凸部凹槽中的嵌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砖瓦干式施工构件,其特征在于由固定条和连结器组成;所述固定条弯折形成若干互相交错的凹部和凸部,凹部结合固定于屋顶或墙面,凸部向内形成凹槽;所述连结器设有用于结合于砖瓦背面或前缘的固定部,固定部的下端弯折延伸有可对应嵌入固定条凸部凹槽中的嵌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瓦干式施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的固定部向内形成有用于嵌入瓦片前缘的嵌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瓦干式施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固定部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金隆
申请(专利权)人:吕金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