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及其升降方法,包括:车身,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设置在滚轮的一侧;座椅,通过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升降组件,包括导向板和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导向板之间通过传动组件相互传动;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在导向板的底端,所述导向板靠近座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同时与若干个第二直齿轮相啮合。通过将座椅安装在升降装置上,保证了操作人员在室内装饰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独立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及其升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室内装饰辅助工具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及其升降方法。
技术介绍
在室内装修中,操作工人在对天花板或高处墙面进行作业时,往往需要通过梯子或脚手架来是人站在高处。但是,这些工具都有以下缺点:(1)只允许操作工人站立,没有防护措施,操作工人有可能从高处摔落;(2)工人没有办法拿很多工具上去,如果要更换工具,就要爬下来,然后再爬上去,非常麻烦。另外,现有的升降装置的高度无法自动调节,或者需要地面上的人进行调节,但是却无法准确的达到操作人员所需要的位置;或者操作人员需要自己进行高度调试,不仅过程繁琐而且还相当的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及其升降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包括:车身,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设置在滚轮的一侧;座椅,通过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升降组件,包括导向板和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导向板之间通过传动组件相互传动;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在导向板的底端,所述导向板靠近座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同时与若干个第二直齿轮相啮合。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壳体,其顶部固定在所述车身的底部,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限位槽;第二正反转电机,安装在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至壳体内;位于壳体内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紧密套接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与偏心齿轮相啮合;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有支撑脚;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吸铁石,所述偏心齿轮的短半径径向处设有第二吸铁石,所述第一吸铁石与所述第二吸铁石相互吸引。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三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关于移动板相背而置;所述第三直齿轮的个数和位置均与所述第二直齿轮相对应,相互对应第二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套接在同一旋转轴上;所述导向板的两侧面均匀设有齿条,所述第三直齿轮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向板的两侧,且均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齿轮靠近座椅的端面上设置有手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的另一侧设置有工具放置箱。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座椅、导向板和移动板均有木船改造而成。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开关设置在所述座椅上。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偏心齿轮通过旋转轴旋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导向板之间设置有卡箍。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升降装置推移至所需位置,开启第二正反转电机控制制动组件;步骤二:第二正反转电机运行,并带动旋转齿轮,旋转齿轮带动偏心齿轮推动移动块,移动块伸出壳体,并使得支撑脚与地面接触,齿轮及车身被抬起;从而被制动;步骤三:操作人员坐在座椅上,开启第一正反转电机,带动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同时第三直齿轮与齿条啮合,迫使移动板在导向板上移动,从而带动座椅的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座椅安装在升降装置上,保证了操作人员在室内装饰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独立的可操作性;过程简单易控制,省时省力;不需要操作人员上上下下的调试高度位置,坐在座椅上便可轻松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4中的各标注为:1车身,2座椅,3滚轮,4制动组件,5升降气缸,6导向板,7移动板,8第一直齿轮,9第二直齿轮,10第三直齿轮,11第三直齿轮,12齿条,13卡箍,401壳体,402第二正反转电机,403输出轴,404旋转齿轮,405偏心齿轮,406移动块,407支撑脚,408第一吸铁石,409第二吸铁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包括:车身1、座椅2和升降组件。其中,车身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3和制动组件4,制动组件4设置在滚轮3的一侧;座椅2通过升降气缸5安装在车身1上。座椅2的另一侧设置有工具放置箱。升降组件包括导向板6和移动板7,移动板7与导向板6之间通过传动组件相互传动;座椅2的一侧固定在导向板6的底端,导向板6靠近座椅2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反转电机,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直齿轮8,第一直齿轮8同时与若干个第二直齿轮9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三直齿轮10,与第二直齿轮9关于移动板7相背而置;第三直齿轮11的个数和位置均与第二直齿轮9相对应,相互对应第二直齿轮9与第三直齿轮10套接在同一旋转轴上;导向板6的两侧面均匀设有齿条12,第三直齿轮10均匀分布在导向板6的两侧,且均与齿条12相互啮合。移动板7与导向板6之间设置有卡箍13。当座椅2上的造作人员开启第一正反转电机时,带动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同时第三直齿轮与齿条啮合,迫使移动板在导向板上移动,从而带动座椅的移动,并在第一直齿轮靠近座椅的端面上设置有手柄(图中未体现出来),防止意外情况下,第一正反转电机无法正常工作,便可以人为的实现升降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组件4包括壳体401、第二正反转电机402和移动块406,壳体401的顶部固定在车身1的底部,壳体401的内侧面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限位槽;第二正反转电机402安装在壳体401的外部,第二正反转电机402的输出轴伸入至壳体401内;位于壳体401内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上紧密套接有旋转齿轮404,旋转齿轮404与偏心齿轮405相啮合;偏心齿轮405通过旋转轴旋转设置在壳体401上。移动块406的外侧面设有凸起,凸起卡接在限位槽内,移动块406的底部固定有支撑脚407。所述移动块40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吸铁石408,所述偏心齿轮405的短半径径向处设有第二吸铁石409,所述第一吸铁石408与所述第二吸铁石409相互吸引。当需要固定车身时,支撑脚被偏心齿轮推出并接触地面,将滚轮抬起,车身无法运动;当需要移动车身时,偏心齿轮转动,第一吸铁石与第二吸铁石相互吸引,带动支撑脚上移,直至滚轮与地面直接接触。车身、座椅、导向板和移动板均有木船改造而成,环保重复利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升降装置推移至所需位置,开启第二正反转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设置在滚轮的一侧;座椅,通过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升降组件,包括导向板和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导向板之间通过传动组件相互传动;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在导向板的底端,所述导向板靠近座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同时与若干个第二直齿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设置在滚轮的一侧;座椅,通过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升降组件,包括导向板和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导向板之间通过传动组件相互传动;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在导向板的底端,所述导向板靠近座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同时与若干个第二直齿轮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壳体,其顶部固定在所述车身的底部,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限位槽;第二正反转电机,安装在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至壳体内;位于壳体内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紧密套接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与偏心齿轮相啮合;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有支撑脚;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吸铁石,所述偏心齿轮的短半径径向处设有第二吸铁石,所述第一吸铁石与所述第二吸铁石相互吸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船改造的室内装饰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三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关于移动板相背而置;所述第三直齿轮的个数和位置均与所述第二直齿轮相对应,相互对应第二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套接在同一旋转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