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03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车辆总体重量的增加、并且可提高吸音性及其刚性的地板。地板(1)主要由中间部件(10)和两个板部件(20)构成,所述中间部件(10)由两块薄板(11、12)构成,在该薄板(11、12)上分别形成的多个空心凸部(13、14),该凸部(13、14)相互抵接。两个板部件(20)夹持该中间部件(10)。并且,在上侧的板部件(20)上粘结有地板用部件(30),在下侧的板部件(20)上粘结有隔离体(40)。另外,在该地板(1)的一面侧开设有与外部和蜂窝状结构体(2)内的空间连通的吸音孔(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或房屋等的地面上的地板。
技术介绍
一般地,作为房屋室内的地板具有在胶合板上粘贴木纹风格的地板用部件而构成的地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地板与车辆用的地毯相比,富有美观性而且易于清洁,所以期望能够在小型客货车等车辆中使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62197号公报但是,在房屋内使用的现有的地板,为了提高吸音性及其刚性而制成得比较厚,把这样较厚地制成的地板直接铺设在车厢的底板上,将增加车辆的总体重量,所以不是理想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车辆总体重量的增加、并且可以提高吸音性及其刚性的地板。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地板,具有中间部件和两个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由至少一块薄板构成,在所述薄板上形成有多个中空的凸部。所述两个板部件夹持着所述中间部件而构成蜂窝状结构体。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利用中间部件和两块板部件形成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间的蜂窝状结构体,该蜂窝状结构体具有重量轻而且刚性高的特性。所以如果把具有这种蜂窝状结构体的地板使用于例如车辆的底板,则除可以抑制车辆的总体重量外,还可以提高地板自身的吸-->音性和刚性。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地板中,所述中间部件构成为,具有多块所述薄板,在各薄板上形成的多个所述凸部相互抵接。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不提高凸部的高度,即可增大形成于中间部件的空间,所以能够提高刚性、冲击吸收性和吸音性。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根据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地板中,在所述地板的至少一面侧开设有与外部和蜂窝状结构体内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此处,所谓的“在一面侧开设连通孔”,是指如下的内容,即,在地板一面侧中的板部件与薄板的板状部分相互重合的部分上,在该两方部件上开设连通孔,以及,在地板一面侧中的板部件和空心凸部相互重合的部分上,只在板部件上开设连通孔。另外,此时,中空的凸部从板部件看时为凹部。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在地板的至少一面侧开设有连通孔,所以,例如即使该一面侧的板部件是不具有通气性的部件,也能够通过连通孔使在该板部件侧(外部)产生的噪声进入蜂窝状结构体内,并良好地吸收该噪音。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地板中,在开设有所述连通孔的板部件上设有表面部件,该表面部件由木材或树脂形成,并且具有与所述连通孔连通的贯通孔。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通常在不具有通气性的表面部件上开设与板部件的连通孔连通的贯通孔,所以地板可以利用蜂窝状结构体良好地吸收车厢内的噪声。此外,该车辆的所有者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喜好的表面部件,以提高车厢的舒适性。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把具有重量轻且刚性高的特性的蜂窝状结构体作为地板的构成要素,所以如果把这种地板使用于例如车辆的底板,则除可以抑制车辆的总重量外,还可以提高地板自身的吸音性和刚性。-->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不提高凸部的高度,就可增大形成于中间部件的空间,所以能够提高刚性、冲击吸收性和吸音性。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在地板的至少一面侧开设连通孔,所以例如即使该一面侧的板部件是不具有通气性的部件,也能够通过连通孔使在该板部件侧(外部)产生的噪声进入蜂窝状结构体,并良好地吸收该噪音。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因为通常在不具有通气性的表面部件上开设与板部件的连通孔连通的贯通孔,所以例如将蜂窝状结构体用作地板部件时,可以利用该蜂窝状结构体良好地吸收车厢内的噪声,并且该车辆的所有者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喜好的表面部件,可以提高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设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地板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详细表示图1的地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表示将图2所示地板重合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沿图3(a)的A-A线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地板的吸音性能的曲线图。符号说明1地板;2蜂窝状结构体;10中间部件;11、12薄板;11a平板部;13、14凸部;20板部件;30地板用部件;40隔离体;H吸音孔;H1第1吸音孔;H2第2吸音孔;H3第3吸音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所参照的附图中,图1是表示设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地板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详细表示图1的地板的分解立体图。还有,图3(a)是表示将图2所示地板重合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沿图3(a)中的A-A线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地板1被用作车辆C的底板部件。具体地说,该地板1如图2所示,主要由中间部件10和两个板部件20构成,该两个板部件20夹持该中间部件10。并且,在两个板部件20中的上侧的板部件20上粘结有地板用部件(表面部件)30,在下侧的板部件20上粘结有隔离体40。另外,利用所述中间部件10和两个板部件20形成蜂窝状结构体2。如图2所示,中间部件10由上下设置的两个薄板11、12构成。在各薄板11、12上呈交错状地形成多个空心凸部13、14(所谓交错状是指相邻的两列凸部13的位置相互错开),这些凸部13、14彼此对应相配合地形成,如图3所示,对应的凸部13、14的前端彼此分别抵接地相粘结。并且,在上侧薄板11的平板部11a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1吸音孔(连通孔1)H1。在这里,平板部是指在上侧的薄板11上没有形成凸部13的部分。另外,该第1吸音孔H1在沿着薄板11表面的一个方向(凸部13并列成直线状的方向)上以规定间距α形成,并且在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另一方向上以规定间距β形成。板部件20形成为板状,不具有通气性,并被粘结在所述中间部件10的上下表面上。并且,在这两个板部件20中的上侧板部件20开设有与第1吸音孔H1对应的第2吸音孔(连通孔)H2,该第2吸音孔H2以与所述第1吸音孔H1相同的形状、相同的间距进行开设。另外,作为该板部件20和前述中间部件10的材料,优选采用聚丙烯(PP),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工程塑料和聚丙烯以外的其他聚烯烃类树脂等。在这里,作为聚丙烯以外的其他聚烯烃类树脂,可以列举聚乙烯、TPO(PP和橡胶成分的混合物)等。并且,作为工程塑料,可以列举聚碳酸酯、聚酰胺、变性聚苯撑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丁烯对酞酸盐、聚缩醛、聚硫醚等。另外,作为这种蜂窝状结构体2的制造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日本专利特开2000-326430号公报公开的使用真空成形装置的制造方法、或者利用注射模塑成形的制造方法等。地板用部件30在其表面30a上加工有木纹风格等图案,地板用部件30不具有通气性,并粘结在所述上侧板部件20上。并且,在该地板用部-->件30上开设有第3吸音孔(连通孔)H3,使其与第2吸音孔H2相对应,第3吸音孔H3以与所述第2吸音孔H2相同的形状、相同的间距进行开设。另外,所述第1吸音孔H1、第2吸音孔H2和第3吸音孔H3形成吸音孔H。在将中间部件10、板部件20和地板用部件30重合粘结后,从外部到蜂窝状结构体2内的空间开设吸音孔H。此时优选对第1吸音孔H1、第2吸音孔H2和第3吸音孔H3同时进行开设,此外,吸音孔H的大小和数量是任意的,可以根据想要吸收的噪声大小和频率等适当设定。隔离体40是吸音部件,主要吸收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板,具有中间部件和两个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由至少一块薄板构成,在所述薄板上形成有多个中空的凸部,所述两个板部件夹持着所述中间部件而构成蜂窝状结构体。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0-1 2004-2898181.一种地板,具有中间部件和两个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由至少一块薄板构成,在所述薄板上形成有多个中空的凸部,所述两个板部件夹持着所述中间部件而构成蜂窝状结构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直人玉根靖之西坂光弘青柳薰阿野和隆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