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为电动汽车应急补充能源机器人及工作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012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源补充机器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为电动汽车应急补充能源机器人及工作流程,激光雷达用于扫描能源机器人本体周围的环境;能源机器人本体内部的处理器通过激光雷达扫描的数据构建地图模型;3D摄像头用于捕获前端的图像的深度信息;GPS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当前的地理位置;能源机器人本体与中央管理系统之间通过4G通信模块实现信息的相互传输;充电线缆盒的内部设置有充电输出接口;充电线缆盒上设置有电子密码锁;自动充电红外接收器和机器人充电接口均设置在能源机器人本体的后表面;通过本方案实现对电动汽车紧急充电救援,机器人能够在路面上自动导航并行走,无需救援人员;降低救援成本,减少救援过程中的能量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为电动汽车应急补充能源机器人及工作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补充机器人
,特指一种为电动汽车应急补充能源机器人及工作流程。
技术介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和以电池、电机、电控的“三横”的研发布局和技术体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年全球电动乘用车销量119.71万,同比增加67%。2017年全球市场累计销量中国位列第一,完成56.74万辆,同比增长88%。虽然电动汽车在中国占据的汽车市场份额并不多,但毫无疑问的是,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还是会节节攀升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能源,然而受制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续航短,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伴随着电池能源的快速消耗,用户不得不提前做好充电规划,尤其是纯电动车最怕的就是没电。作为一种完全依赖电池供电的交通工具,驾驶它最尴尬的结局便是把车扔在半路上等待救援。此外充电桩的普及并不像加油站那么普遍,很多时候就算找到了充电桩也需要排很长的队,使得本来就电量捉急的车主更加焦虑。因此,在能源供给系统未得到长足发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为电动汽车应急补充能源机器人,它包括有能源机器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为圆柱体形状;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内部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5);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超声波传感器(4);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激光雷达(2);所述激光雷达(2)用于扫描能源机器人本体(1)周围的环境;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内部的处理器通过激光雷达(2)扫描的数据构建地图模型;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3D摄像头(3)、充电线缆盒(6)、机器人ID号标识区(7)、自动充电红外接收器(8)和机器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电动汽车应急补充能源机器人,它包括有能源机器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为圆柱体形状;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内部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5);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超声波传感器(4);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激光雷达(2);所述激光雷达(2)用于扫描能源机器人本体(1)周围的环境;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内部的处理器通过激光雷达(2)扫描的数据构建地图模型;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3D摄像头(3)、充电线缆盒(6)、机器人ID号标识区(7)、自动充电红外接收器(8)和机器人充电接口(9);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GPS模块和4G通信模块;所述3D摄像头(3)设置在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前表面;所述3D摄像头(3)用于捕获前端的图像的深度信息;所述GPS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当前的地理位置;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与中央管理系统之间通过4G通信模块实现信息的相互传输;所述充电线缆盒(6)的内部设置有充电输出接口;所述充电线缆盒(6)上设置有电子密码锁;所述自动充电红外接收器(8)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自动充电红外接收器(8)和机器人充电接口(9)均设置在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后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电动汽车应急补充能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透明塑料盖;所述激光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璟谢锋黄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