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191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3:46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光片、多个液晶层和第二偏振光片;还包括分别驱动各个所述液晶层的电极层;驱动各个所述液晶层的电极层的形状均不相同。在不同的液晶层的电极层上电工作时,显示装置中的第一偏振光片、第二偏振光片和其中的液晶层配合而实现不同图像信息的输出,也就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得以复用。在一些应用中,驱动不同液晶层工作的电极层可以被设置成为不同的段码显示电极,以使得显示装置可以输出不同的段码显示信息,满足用户需求;而段码显示具有能耗低的特性,所以可以降低前述显示装置的使用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诸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一般采用液晶显示屏实现信息的显示。因为一些可穿戴设备中的液晶显示屏主要用于显示时间、运动数据等信息,并没有显示诸如短信息、图片等随机图形图像的需求,设备厂商会考虑在可穿戴设备采用段码式液晶显示屏。而用户有根据场景变化切换显示模式的需求,例如:在运动场景下,用户多希望采用数字显示的形式显示时间信息和运动数据信息;而在工作场景下,则希望采用指针显示的形式显示时间信息。现有的段码式液晶显示屏并不能将多种图像显示模式设置在屏幕的同一显示区中,实现屏幕在不同显示模式情况下的复用。为了满足用户前述需求,设备厂商只能采用点阵式液晶显示屏取代段码式液晶显示屏,以实现同一显示区显示不同形式信息的功能。但是使用点阵式液晶显示屏制造成本显著提高、能耗较大;在可穿戴设备电池容量确定的情况下,采用点阵式液晶显示屏的智能设备待机时间远小于采用段码式液晶显示屏智能设备的待机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及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光片、多个液晶层和第二偏振光片;还包括分别驱动各个所述液晶层中液晶旋光特性的电极层;驱动各个所述液晶层的电极层的形状均不相同。可选的,所述电极层均包括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液晶层一侧面的第一电极层,以及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液晶层另一侧面的第二电极层;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形状均不相同;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层形状相同,并完全覆盖所述液晶层;或者,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层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层的形状相同。可选的,所述液晶层的数量为两层;对应两层所述液晶层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两层所述液晶层之间;或者,两层所述液晶层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为一共用电极层;所述共用电极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用于显示的区域。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光层,贴合所述第一偏振光片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用于反射由所述第二偏振光片侧入射,并且穿过所述第二偏振光片、各个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一偏振光片的入射光。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发光部件,贴合所述第一偏振光片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第一偏振光片入射至所述液晶层。可选的,所述发光部件为发光二极管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发光二极管。可选的,在各个所述电极层未施加控制电压、各个所述液晶层中液晶维持旋光特性时,所述第一偏振光片、各个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二偏振光片配合而保持透光状态。可选的,所述发光部件包括贴合所述第一偏振光片的引光板,以及将光线照射至所述引光板的光源。可选的,至少一个驱动所述液晶层的电极层包括段码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利用所述显示装置输出图像信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在第一偏振光片和第二偏振光片之间设置有多个液晶层和控制各个液晶层工作的电极层,并且控制各个液晶层的电极层的形状不同;在不同的液晶层的电极层上电工作时,显示装置中的第一偏振光片、第二偏振光片和其中的液晶层配合而实现不同图像信息的输出,也就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得以复用。在一些应用中,驱动不同液晶层工作的电极层可以被设置成为不同的段码区,以使得显示装置可以输出不同的段码显示信息,满足用户需求;而段码显示具有能耗低的特性,所以可以降低前述显示装置的使用功耗。附图说明图1是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显示装置中第一液晶盒对应的电极层完全通电时显示的图像;图3是显示装置中第二液晶盒对应的电极层完全通电时显示的图像;其中:11-第一偏振光片,12-第二偏振光片,A-第一液晶盒层,13-第一液晶层,14-第一上玻璃层,15-第一上电极层,16-第一下玻璃层,17-第一下电极层,B-第二液晶盒层,18-第二液晶层,19-第二上玻璃层,20-第二上电极层,21-第二下玻璃层,22-第二下电极层,23-反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图1是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光片11,第二偏振光片12和两层液晶盒层,前述的第一偏振光片11、第二偏振光片12和两个液晶盒层层叠地设置,并且两个液晶盒层均位于第一偏振光片11和第二偏振光片12之间。两层液晶盒层分别为直接与第一偏振光片11贴合的第一液晶盒层A层和直接与第二偏振光片12贴合的第二液晶盒层B。如图1所示,第一液晶盒层A层包括第一上玻璃层14、第一下玻璃层16和第一液晶层13;第一液晶层13被设置在第一上玻璃层14和第一下玻璃层16之间。第一液晶层13中包括阵列排布的液晶栅格和使各个液晶栅格隔开的边框,在各个液晶栅格内均填注有液晶,并且各个液晶栅格内均设置有使其中的液晶按照预定方向定向排布的结构,使得液晶在没有外界电压控制时能够实现旋光功能。请继续参见图1,在第一上玻璃层14上设置有第一上电极层15,在第一下玻璃层16上设置有第一下电极层17;第一上电极层15和第一下电极层17均为透光层。第一上电极层15和第一下电极层17配合实现第一液晶层13中液晶旋向的控制;在第一上电极层15和第一下电极层17中部分区域上电、使得二者之间的区域形成电场的情况下,第一液晶层13对应区域的液晶被电场影响而失去旋光特性,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13对应区域时不再改变偏振方向。同样的,第二液晶盒层B包括第二上玻璃层19、第二下玻璃层21和第二液晶层18,第二液晶层18被设置在第二上玻璃层19和第二下玻璃层21之间,第二液晶层18也包括阵列排布的液晶栅格和使各个液晶栅格隔开的边框,在各个液晶栅格内也填注有液晶,并且各个液晶栅格内均设置有使其中的液晶按照预定方向定向排布的结构,使得液晶在没有外界电压控制时也实现旋光功能。在第二上玻璃层19上设置有第二上电极层20,在第二下玻璃层21上设置有第二下电极层22;第二上电极层20和第二下电极层22均为透光层。第二上电极层20和第二下电极层22配合而实现第二液晶中液晶旋向的控制。在第二上电极层20和第二下电极层22部分区域上电、使得二者之间的区域形成电场的情况下,第二液晶层18对应区域的液晶被电场影响而失去旋光特性,光线在经过第二液晶层18对应区域时不再改变偏振方向。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下电极层17和第二上电极层20均为部分区域为电极的电极层,并且第一下电极层17和第二上电极层20的形状并不相同;而对应的第一上电极层15和第二下电极层22为完全覆盖对应的第一液晶层13和第二液晶层18的电极层。根据前文论述可知,因为第一下电极层17和第二上电极层20的形状不同,所以使得第一液晶层13和第二液晶层18中可以失去旋光特性的液晶区域的形状不同。在第一下电极层17和第二上电极层20分别上电而与对应的第一上电极层15和第二下电极层22配合形成电场时,第一液晶层13和第二液晶层18失去旋光特性的区域不同;在第一液晶盒层A和第二液晶层B中分别电极层上电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光片、多个液晶层和第二偏振光片;还包括分别控制各个所述液晶层中液晶旋光特性的电极层;驱动各个所述液晶层的电极层的形状均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光片、多个液晶层和第二偏振光片;还包括分别控制各个所述液晶层中液晶旋光特性的电极层;驱动各个所述液晶层的电极层的形状均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电极层均包括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液晶层一侧面的第一电极层,以及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液晶层另一侧面的第二电极层;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形状均不相同;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层形状相同;或者,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层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层的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数量为两层;对应两层所述液晶层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两层所述液晶层之间;或者,两层所述液晶层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为一共用电极层;所述共用电极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用于显示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光层,贴合所述第一偏振光片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用于反射由所述第二偏振光片侧入射,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昱
申请(专利权)人: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