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砂打孔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76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磨砂打孔工具,包括打孔段、第一研磨段、第二研磨段以及用于固定打孔段、第一研磨段以及第二研磨段三者的连杆段,其中,打孔段、第一研磨段、第二研磨段以及连杆段均呈柱状且同轴地依次连接成一体,并且第一研磨段的直径小于打孔段的直径和第二研磨段两者的直径;打孔段的直径和第二研磨段的直径皆小于连杆段的直径。可见,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描述的磨砂打孔工具,能够对陶瓷进行单次加工直接得到符合产品要求的陶瓷产品,从而避免了多阶段更替时产生的加工问题,进而提高了陶瓷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并增加了陶瓷产品的加工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砂打孔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磨砂打孔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陶瓷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多种对应的加工工具对产品进行加工。其中,在对陶瓷进行打孔时,通常会优先使用打孔工具对产品进行打孔,再使用打磨工具对打孔工具打出的孔壁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符合产品要求的陶瓷产品。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上述陶瓷的打孔过程中需要使用至少两种加工工具对陶瓷进行加工,这就使得陶瓷的打孔过程需要分为打孔阶段和打磨阶段两个阶段来分别工作,从而使得陶瓷在从打孔阶段转换至打磨阶段的更换过程容易出现崩边或打磨误差,进而降低了陶瓷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并且还降低了陶瓷产品的加工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磨砂打孔工具,能够对陶瓷进行单次加工直接得到符合产品要求的陶瓷产品,从而避免了多阶段更替时产生的加工问题,进而提高了陶瓷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并增加了陶瓷产品的加工成功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磨砂打孔工具,包括打孔段、第一研磨段、第二研磨段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打孔段、所述第一研磨段以及所述第二研磨段三者的连杆段,其中,所述打孔段、所述第一研磨段、所述第二研磨段以及所述连杆段均呈柱状且同轴地依次连接成一体,并且所述第一研磨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打孔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研磨段两者的直径;所述打孔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研磨段的直径皆小于所述连杆段的直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孔段的下端形成有平坦的打孔面以及形成在所述打孔面周围的弧面形的过渡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磨砂打孔工具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研磨段两端的第一接合段和第二接合段,其中,所述打孔段与所述第一研磨段通过所述第一接合段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段通过所述第二接合段与所述第二研磨段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合段和所述第二接合段均呈圆台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孔段的最粗部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研磨段的直径相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杆段包括沿着从所述打孔段到所述打孔段方向依次设置的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柱部通过所述圆台部与所述第二研磨段相连接;所述圆台部的最大切面角为75~10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孔段的最粗部分的直径为0.65~0.75mm;所述第一研磨段的直径为0.45~0.55mm。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孔段、所述第一研磨段和所述第二研磨段均设有镀砂目数为400#~1000#的镀砂部分。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孔段的长度、所述第一研磨段的长度、所述第二研磨段的长度与所述连杆段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a*L=X+Y+Z;其中,a为预设的常系数,大小为0.02~0.2;L为所述连杆段的长度;X为所述打孔段的长度;Y为所述第一研磨段的长度;Z为所述第二研磨段的长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孔段的长度、所述第一研磨段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研磨段的长度三者之间满足以下关系:Y=b*(X+Z);X=c*Z;其中,b为预设的常系数,大小为0.5~1.5;c为预设的常系数,大小为0.1~0.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研磨段的半径与所述第二研磨段的半径满足以下关系:r=d*R;其中,d为预设的常系数,大小为0.6~0.8;r为所述第一研磨段的半径;R为所述第二研磨段的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磨砂打孔工具,可见,该磨砂打孔工具包括用于打孔的打孔段和用于打磨的第一研磨段和第二研磨段,上述三者组合成磨砂打孔工具,可以在打孔段打出孔洞之后,直接使用第一研磨段或者第二研磨段对孔壁进行打磨,从而避免由于陶瓷的多阶段处理而产生的加工问题,进而,提高陶瓷加工的精度和加工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多阶段处理而产生的误差来提高陶瓷产品的加工成功率。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磨砂打孔工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一种磨砂打孔工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磨砂打孔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打孔段;20-第一研磨段;30-第二研磨段;40-连杆段;50-第一接合段;60-第二接合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情况下,附图中所示出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包括的组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所提供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使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磨砂打孔工具,可见,该磨砂打孔工具包括用于打孔的打孔段和用于打磨的第一研磨段和第二研磨段,上述三者组合成磨砂打孔工具,可以在打孔段打出孔洞之后,直接使用第一研磨段或者第二研磨段对孔壁进行打磨,从而避免由于陶瓷的多阶段处理而产生的加工问题,进而,提高陶瓷加工的精度和加工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多阶段处理而产生的误差来提高陶瓷产品的加工成功率。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砂打孔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孔段、第一研磨段、第二研磨段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打孔段、所述第一研磨段以及所述第二研磨段三者的连杆段,其中,所述打孔段、所述第一研磨段、所述第二研磨段以及所述连杆段均呈柱状且同轴地依次连接成一体,并且所述第一研磨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打孔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研磨段两者的直径;所述打孔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研磨段的直径皆小于所述连杆段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砂打孔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孔段、第一研磨段、第二研磨段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打孔段、所述第一研磨段以及所述第二研磨段三者的连杆段,其中,所述打孔段、所述第一研磨段、所述第二研磨段以及所述连杆段均呈柱状且同轴地依次连接成一体,并且所述第一研磨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打孔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研磨段两者的直径;所述打孔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研磨段的直径皆小于所述连杆段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打孔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段的下端形成有平坦的打孔面以及形成在所述打孔面周围的弧面形的过渡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打孔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打孔工具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研磨段两端的第一接合段和第二接合段,其中,所述打孔段与所述第一研磨段通过所述第一接合段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段通过所述第二接合段与所述第二研磨段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合段和所述第二接合段均呈圆台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打孔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段的最粗部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研磨段的直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打孔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段包括沿着从所述打孔段到所述打孔段方向依次设置的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柱部通过所述圆台部与所述第二研磨段相连接;所述圆台部的最大切面角为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炳姜李伟秋林一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汇专工具有限公司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