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直驱恒扭力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623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锂电直驱恒扭力扳手,属于安装工具的技术领域,包括:正反开关、可调手柄、锂电池、可调面板、无刷电机、减速机、反力臂、方锥头螺母套筒、控制器、控制器壳体和空心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钢结构安装,铁轨安装规格螺栓、螺母扭力的定扭锁紧,扭力可设定可精准控制在5%N.M,而且输出效率高,锁紧一个螺母只要5秒,机身轻便,采用锂电池供电无绳作业,并可快速更换电池以保证工作可延续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高强度螺栓连接钢结构接点的螺栓群锁紧一致性的工作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过高性能CPU和算法有效地控制了扳手的扭力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直驱恒扭力扳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工具的
,具体涉及锂电直驱恒扭力扳手。
技术介绍
铁路铁轨装卸和钢结构装卸作业时经常用到扳手这个工具,目前市场工况通用的扳手均采用冲击式锂电扳手,柴油机扭力扳手,虎牙扳手(定扭矩扳手),液压扳手,电动扭矩扳手和气动扭矩扳手,但是这些扳手存在一些缺点,如:冲击式锂电扭力扳手,由于其长期处于高速冲击模式机壳壳体易破裂,主要缺点是扭力小,扭力不可控,目前在特殊场合已开始禁止使用此类扳手作业;柴油机扭力扳手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扭力相对冲击式恒定,但由于其内燃机输出功率的局限,单体设备只能满足局部作业的工作需求,复杂的机械传动设计体积比较大和过重,不便局部维修便携使用,且经常需要保养,维护成本高,不节能,不环保;虎牙扳手(定扭矩扳手),此类扳手扭矩恒定无法设定其他扭矩值,输出转速过低,无法在单位时间内满足作业的时间,扳手电压为市电220V,无法满足离岸作业的要求;液压扳手缺点是体积比较大,经常需要保养,间歇驱动工作效率低;电动扭矩扳手以及气动扭矩扳手缺点是要连接市电才能工作,不能在野外工作,输出转速低一般输出是在20rpm左右。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开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锂电直驱恒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9)和控制器壳体(10),所述控制器(9)设置于控制器壳体(10)内与控制器壳体(10)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内还设置有空心管(11),所述空心管(11)惯穿控制器壳体(10)与控制器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可调面板(4),所述可调面板(4)与控制器(9)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顶端设置有可调手柄(2),所述可调手柄(2)与空心管(1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可调手柄(2)上设有活动链接的正反开关(1),所述正反开关(1)与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后侧设置有锂电池(3),所述锂电...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直驱恒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9)和控制器壳体(10),所述控制器(9)设置于控制器壳体(10)内与控制器壳体(10)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内还设置有空心管(11),所述空心管(11)惯穿控制器壳体(10)与控制器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可调面板(4),所述可调面板(4)与控制器(9)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顶端设置有可调手柄(2),所述可调手柄(2)与空心管(1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可调手柄(2)上设有活动链接的正反开关(1),所述正反开关(1)与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后侧设置有锂电池(3),所述锂电池(3)与控制器壳体(10)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10)下端设置有无刷电机(5),所述无刷电机(5)与空心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无刷电机(5)与控制器(9)控制连接,所述无刷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减速机(6),所述减速机(6)与无刷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6)包括:上端盖(61)、下端盖(62)、内齿圈(63),所述上端盖(61)和下端盖(62)分别设置于内齿圈(63)上下两端与内齿圈(63)连接,所述内齿圈(63)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级减速结构、第二级减速结构和第三级减速结构;所述第一级减速结构包括太阳轮一(631)和一级行星减速机构,所述一级行星减速机构包括行星轮A(632)、行星架A(633)和旋转衔接钢球一(634),所述行星轮A(632)设置于行星架A(633)侧面凹槽处与行星架A(633)连接,所述太阳轮一(631)设置于行星架A(633)中间内部凹槽处与行星架A(633)连接,所述太阳轮一(631)通过行星轮A(632)与内齿圈(63)连接;所述第二级减速结构包括太阳轮二(635)和二级行星减速机构,所述二级行星减速机构包括行星轮B(636)、行星架B(637)和旋转衔接钢球二(638),所述行星轮B(636)设置于行星架B(637)侧面凹槽处与行星架B(637)连接,所述太阳轮二(635)设置于行星架B(637)中间内部凹槽处与行星架B(637)连接,所述太阳轮二(635)通过行星轮B(636)与内齿圈(63)连接,所述太阳轮一(631)的底端通过旋转衔接钢球一(634)与太阳轮二(635)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级减速结构包括太阳轮三(639)和三级行星减速机构,所述三级行星减速机构包括行星轮C(640)、行星架C(641)、旋转衔接钢球三(642)和方锥输入端(643),所述行星轮C(640)设置于行星架C(641)侧面凹槽处与行星架C(641)连接,所述太阳轮三(639)设置于行星架C(641)中间内部凹槽处与行星架C(641)连接,所述太阳轮三(639)通过行星轮C(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灵孙建勇彭心宽杨司在王善平徐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松山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