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141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该焊接方法包括在主索鞍的鞍槽的底部的中间开设平行的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采用第二焊接方式在鞍槽的底部的两侧的每个台阶上分别焊接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焊道、第二焊道和第三焊道,其中第一焊道形成在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底部,第二焊道形成在第一焊道的正上方且紧贴第一隔板,第三焊道形成在第二焊道和等腰梯形焊接槽的侧壁之间,第二隔板与台阶的水平侧壁之间形成有单边坡口,然后在单边坡口中形成第四焊道、第五焊道和第六焊道,焊接方法简单,提高了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特别涉及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悬索桥主索鞍的鞍体是全桥的钢丝绳的主承力点,主索鞍隔板可以分隔钢丝绳,在悬索桥的架设及钢丝绳的穿拔过程中,隔板有效固定各股绳索的位置并避免钢丝绳之间的摩擦。隔板通常是焊接在主索鞍的鞍体上的,多块隔板沿主索鞍的鞍槽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隔板在工作中需要承受钢丝绳作用的较大的力,因此隔板与鞍体之间需要有足够的焊接强度,目前的焊接方法为了确保足够的焊接强度,焊接过程很复杂,焊道数量多,降低了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能够解决在焊接悬索桥主索鞍隔板时,现有的焊接方法焊接效率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主索鞍的鞍槽的底部的中间开设平行的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所述第一焊接方式包括:在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中放置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紧贴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隔板的厚度与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横截面的上底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形成第一焊道、第二焊道和第三焊道,其中,所述第一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一焊道的正上方且紧贴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三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二焊道和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侧壁之间,以填满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焊道、所述第二焊道和所述第三焊道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第二焊接方式在所述鞍槽的底部的两侧的每个台阶上分别焊接第二隔板,每个所述台阶均具有竖直侧壁和水平侧壁,所述第二焊接方式包括:在所述台阶上放置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紧贴所述台阶的竖直侧壁,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台阶的水平侧壁之间形成有单边坡口;在所述单边坡口中形成第四焊道、第五焊道和第六焊道,其中,所述第四焊道形成在所述单边坡口的底部,所述第五焊道紧贴所述第四焊道形成在所述水平侧壁上,所述第六焊道形成在所述第四焊道和所述第五焊道上,以填满所述单边坡口,所述第四焊道、所述第五焊道和所述第六焊道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可选地,在所述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焊接工作台上放置焊枪导轨,所述焊枪导轨位于所述鞍槽的一端,所述焊枪导轨包括两两垂直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在所述焊接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一导轨平行于所述鞍槽的对称轴,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导轨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所述第三导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三导轨能够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所述第三导轨沿所述鞍槽的宽度方向延伸,焊枪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焊枪能够沿所述第三导轨滑动。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单边坡口中形成第四焊道、第五焊道和第六焊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所述单边坡口中形成的焊缝进行打磨。可选地,在形成所述第一焊道、所述第二焊道、所述第三焊道、所述第四焊道、所述第五焊道和所述第六焊道时,焊丝与焊枪的夹角为35°。可选地,所采用的保护气为氩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氩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82∶18。可选地,保护气的流量为25L/min。可选地,在形成所述第一焊道和所述第四焊道时,焊接电流为200A~240A,焊接电压为22V~26V。可选地,在形成所述第二焊道、所述第三焊道、所述第五焊道和所述第六焊道时,焊接电流为220A~260A,焊接电压为24V~28V。可选地,在形成所述第一焊道、所述第二焊道、所述第三焊道、所述第四焊道、所述第五焊道和所述第六焊道时的焊接速度均为35cm/min~45cm/min。可选地,焊丝的型号为ER5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主索鞍的鞍槽的底部的中间开设平行的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并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焊道、第二焊道和第三焊道,其中第一焊道形成在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底部,第二焊道形成在第一焊道的正上方且紧贴第一隔板,第三焊道形成在第二焊道和等腰梯形焊接槽的侧壁之间,可以将第一隔板牢固的焊接在等腰梯形焊接槽中。通过采用第二焊接方式在鞍槽的底部的两侧的每个台阶上分别焊接第二隔板,先第二隔板与台阶的水平侧壁之间形成有单边坡口,然后在单边坡口中形成第四焊道、第五焊道和第六焊道,其中,第四焊道形成在单边坡口的底部,第五焊道紧贴第四焊道形成在水平侧壁上,第六焊道形成在第四焊道和第五焊道上,可以将第二隔板牢固的焊接在阶梯上,每块第一隔板只需要形成6条焊道,每块第二隔板只需要形成3条焊道,焊接方法简单,提高了焊接效率,且根据检测,焊接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主索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接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接支架放置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的焊道示意图;图9是图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处的焊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对主索鞍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图1是一种主索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主索鞍包括鞍体10和多个隔板11,鞍体10上设置有鞍槽10a,多个隔板11沿鞍槽10a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鞍槽10a中,隔板11焊接在鞍槽10a的底部。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S11:在主索鞍的鞍槽的底部的中间开设平行的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其中,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均沿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S12: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其中,第一焊接方式包括:在等腰梯形焊接槽中放置第一隔板。其中,第一隔板紧贴等腰梯形焊接槽的底部,第一隔板的厚度与等腰梯形焊接槽的横截面的上底长度相同,第一隔板将等腰梯形焊接槽分隔为位于第一隔板的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第一隔板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分别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形成第一焊道、第二焊道和第三焊道。其中,第一焊道形成在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底部,第二焊道形成在第一焊道的正上方且紧贴第一隔板,第三焊道形成在第二焊道和等腰梯形焊接槽的侧壁之间,以填满第一部分或第二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主索鞍的鞍槽的底部的中间开设平行的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所述第一焊接方式包括:在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中放置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紧贴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隔板的厚度与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横截面的上底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形成第一焊道、第二焊道和第三焊道,其中,所述第一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一焊道的正上方且紧贴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三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二焊道和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侧壁之间,以填满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焊道、所述第二焊道和所述第三焊道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第二焊接方式在所述鞍槽的底部的两侧的每个台阶上分别焊接第二隔板,每个所述台阶均具有竖直侧壁和水平侧壁,所述第二焊接方式包括:在所述台阶上放置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紧贴所述台阶的竖直侧壁,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台阶的水平侧壁之间形成有单边坡口;在所述单边坡口中形成第四焊道、第五焊道和第六焊道,其中,所述第四焊道形成在所述单边坡口的底部,所述第五焊道紧贴所述第四焊道形成在所述水平侧壁上,所述第六焊道形成在所述第四焊道和所述第五焊道上,以填满所述单边坡口,所述第四焊道、所述第五焊道和所述第六焊道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索桥主索鞍隔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主索鞍的鞍槽的底部的中间开设平行的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所述第一焊接方式包括:在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中放置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紧贴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隔板的厚度与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横截面的上底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形成第一焊道、第二焊道和第三焊道,其中,所述第一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一焊道的正上方且紧贴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三焊道形成在所述第二焊道和所述等腰梯形焊接槽的侧壁之间,以填满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焊道、所述第二焊道和所述第三焊道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第二焊接方式在所述鞍槽的底部的两侧的每个台阶上分别焊接第二隔板,每个所述台阶均具有竖直侧壁和水平侧壁,所述第二焊接方式包括:在所述台阶上放置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紧贴所述台阶的竖直侧壁,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台阶的水平侧壁之间形成有单边坡口;在所述单边坡口中形成第四焊道、第五焊道和第六焊道,其中,所述第四焊道形成在所述单边坡口的底部,所述第五焊道紧贴所述第四焊道形成在所述水平侧壁上,所述第六焊道形成在所述第四焊道和所述第五焊道上,以填满所述单边坡口,所述第四焊道、所述第五焊道和所述第六焊道均沿所述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第一焊接方式分别在所述两道等腰梯形焊接槽中焊接第一隔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焊接工作台上放置焊枪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冬涂泽文陈彬王法斌方松赵金明董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