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397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属锥齿轮齿顶倒棱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底座、升降装置、旋转轴和支撑台构成,底座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升降装置,底座的中部焊接设置有轴承箱,轴承箱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顶部通过连接块焊接设置有支撑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倒棱过程中由操作员施加一个小外力给到支撑台,支撑台在旋转轴的作用下在倒棱过程不停旋转,操作人员不必绕工件行走一周完成整个工件的倒棱,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支撑台侧边设置的升降装置能保证操作员在倒棱过程中不需要弯腰动作,降低劳动疲惫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属锥齿轮齿顶倒棱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螺旋锥齿轮传动以其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精密仪器、工程机械和车辆等机械传动系统中。为了保证齿轮的工作平稳性、避免破坏齿面、降低噪声和冲击、延长齿轮使用寿命,需要进行齿端倒棱和齿顶倒棱。目前,国内齿顶倒棱加工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砂轮完成,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倒棱一个齿轮需要绕着工作台沿工件行走一圈才能完成一个工件的齿顶倒棱,效率随疲惫感逐渐下降,而且当工人操作工作台下方的工件时就必须要半弯腰操作,或者将工作台加工到合适的高度,只完成4-6件工件就要进行转运才能缓解这种现状,工人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其次螺旋锥齿轮的齿顶倒棱的自动加工设备其造价过高,并没有全面普及,很多工厂还是利用手工完成其齿顶倒棱。所以,需要开发一款适合有效降低操作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能相对提高工作效率的螺旋锥齿轮齿顶倒棱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相对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避免频繁弯腰操作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该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由底座、升降装置、旋转轴和支撑台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升降装置,底座的中部焊接设置有轴承箱,轴承箱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顶部通过连接块焊接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的底座为块形,中部有装配凸台。所述的轴承箱设置在装配凸台的中部。所述的旋转轴的上端轴承为锥滚子轴承,旋转轴的下端轴承为向心球轴承。所述的升降装置由安装架和缓冲气缸构成,安装架为门框体形,靠近支撑台一侧的安装架侧边开设有供底座上下移动的滑槽,安装架的顶部固装有缓冲气缸的固定端,缓冲气缸的活塞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台距离地面的高度设置在60c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在使用时在支撑台上一般放置10-15件工件(具体工件数以工作人员的身高来确定),操作员手持高速旋转的砂轮机开始对工件从上至下进行齿顶倒棱,倒棱过程中,在工人有意识地给支撑台一个旋转力并且砂轮在与工件的接触倒棱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个旋转力,这样就使得支撑台在倒棱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作用就能相对规则的旋转起来,不再需要工作人员不停行走来完成一个工件的倒棱;在上面的工件倒棱完后,操作员要到支撑台下部的工件时,启动升降装置,是底座在缓冲气缸的作用下沿安装架上升一定高度,一般设置为35cm左右,这样就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弯腰来操作,减少了工作过程中的疲惫感;该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在使用时,操作员的工作符合人机学原理,有利于减少疲劳,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升降装置,3、旋转轴,4、支撑台,5、轴承箱,6、连接块,7、装配凸台,8、锥滚子轴承,9、向心球轴承,10、安装架,11、缓冲气缸,12、固定端,13,活塞端。具体实施方式该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由底座1、升降装置2、旋转轴3和支撑台4构成,底座1为块形,中部有装配凸台7,底座1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由安装架10和缓冲气缸11构成,安装架10为门框体形,靠近支撑台4一侧的安装架10侧边开设有供底座1上下移动的滑槽,安装架10的顶部固装有缓冲气缸11的固定端12,缓冲气缸11的活塞端13与底座1固定连接,缓冲气缸11上设置有液压锁,避免缓冲气缸11不工作操作员倒棱时缓冲气缸11动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底座1的装配凸台7上焊接设置有轴承箱5,轴承箱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锥滚子轴承8、向心球轴承9安装设置有旋转轴3,旋转轴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6焊接设置有支撑台4,支撑台4距离地面的高度设置在60cm,这样在支撑台4上放置10-15个工件后,支撑台4上部的工件能刚好处于人体站立时手臂适合活动的范围内,符合人机学原理,避免疲劳。在使用该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时,操作员先倒支撑台4上部的工件,在操作员有意识的旋转用力和砂轮倒棱过程中,支撑台4在旋转轴3的作用下缓缓旋转,从而使工件随着支撑台旋转使操作员不必走动就能完成整个工件一周的倒棱,减少操作员工作过程中不停围绕工件一圈走动进行倒棱的高强度工作;支撑台4上部工件完成后,要倒支撑台4下部的工件时,启动升降装置2,使活塞杆收缩,并带动底座1上升,使支撑台4下部要倒棱的工件位于人体易于操作的高度位置,一般将支撑台提升35cm即可,使操作员倒支撑台4下部的工件时也不必弯腰操作,减少弯腰疲惫;本专利技术能有效缓解操作过程中的疲惫感,一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广大螺旋锥齿轮齿轮手工齿顶倒棱推广使用。以上所述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它由底座(1)、升降装置(2)、旋转轴(3)和支撑台(4)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升降装置(2),底座(1)的中部焊接设置有轴承箱(5),轴承箱(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设置有旋转轴(3),旋转轴(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6)焊接设置有支撑台(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它由底座(1)、升降装置(2)、旋转轴(3)和支撑台(4)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升降装置(2),底座(1)的中部焊接设置有轴承箱(5),轴承箱(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设置有旋转轴(3),旋转轴(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6)焊接设置有支撑台(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为块形,中部有装配凸台(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齿顶倒棱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箱(5)设置在装配凸台(7)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友贵雷光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