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66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S1、模块化房屋的设计;S2、主体生产;S3、整理地基;S4、架设地锚;S5、铺设地梁及支撑结构;S6、固定支撑柱;S7、搭建模块化房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采用模块化组件、能快速建造、组装后无需重新装修就能入住的模块化房屋建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工厂直接生产建筑构件并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模块化流水线生产,生产速度和现场安装速度快,效率高、组装简单,施工过程中废料少,拆装方便,提高了房屋建造的效率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房屋的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模块化房屋已经开始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但是模块化房屋的概念大部分人还是不太清楚,所谓模块化房屋就是将房子的组成部分,分化成不同的功能模块,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生产实现工厂制造,房屋可以随时随地在现场组装,而整个过程只花费数小时即可完成。模块化集成建筑彻底颠覆了传统房屋建造与不可循环的模式,可简约、可复古,可居住、可娱乐、可用于特殊用途。模块化房屋以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等优势,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存在施工过程复杂、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废料、拆装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能够在加工厂直接生产建筑构件并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模块化流水线生产,生产速度和现场安装速度快,效率高、组装简单,施工过程中废料少,拆装方便,提高了房屋建造的效率及质量。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S1、模块化房屋的设计对需要建造的模块化房屋进行3D模型设计,根据模块化房屋内各个空间的功能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主体,并对若干个主体分别进行空间设计以及内部装饰设计;S2、主体生产根据若干个主体的功能不同,分别选择对应的承重材料、结构材料以及装饰材料;在生产工厂使用选定的材料生产建筑构件,并将生产出的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组装,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S3、整理地基根据地质监测报告进行地面铺整后,并根据预设地锚尺寸在夯实后的地面上打设地锚孔;S4、架设地锚将地锚固定在步骤S3打设的地锚孔中并夯实,使地锚支撑面板与地面契合,再根据地势调节地锚嵌套件,使地锚与地面的整体结构处于水平状态;S5、铺设地梁及支撑结构在步骤S4调节好的整体结构上,铺设一层地梁,在地梁上先铺上一层防水透气膜,再在该防水透气膜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底层塑木板,在底层塑木板上再铺设一层厚度为55-60mm的中层塑木板,最后在中层塑木梁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上层塑木板;S6、固定支撑柱在步骤S5铺设完成的上层塑木板上,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柱体底部依次穿过上层塑木板、中层塑木板、底层塑木板、防水透气膜之后与地梁固定在一起,通过水泥砂浆将支撑柱与上层塑木板、中层塑木板和底层塑木板之间的缝隙填充满;S7、搭建模块化房屋将步骤S2中组装成的三维建筑系统运送至模块化房屋建造的目的地,将组装好的三维建筑系统按照位置吊装并固定在步骤S5铺设的地梁及支撑结构上,形成最后的模块化房屋。步骤S2中的若干个主体包括生活空间主体和屋顶主体,所述屋顶主体覆盖固设在所述生活空间主体的顶部,所述生活空间主体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所述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独立成型。所述屋顶主体由上到下依次为多层板、单体框架、水泥板、腻子、乳胶漆。所述生活空间主体的墙体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内墙板、支撑板、转接层和外墙板,所述内墙板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防潮膜、水泥纤维板、防水层、粘接层和UV墙板,所述支撑板为内填充玻璃丝棉的钢制框架,所述转接层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OSB板和单向呼吸纸,所述外墙板包括与转接层连接的OSB板条,所述OSB板条外设有GRC外墙板。所述生活空间主体的墙体内设有内饰板,所述内饰板与墙体之间设有龙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采用模块化组件、能快速建造、组装后无需重新装修就能入住的模块化房屋建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工厂直接生产建筑构件并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模块化流水线生产,生产速度和现场安装速度快,效率高、组装简单,施工过程中废料少,拆装方便,提高了房屋建造的效率及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S1、模块化房屋的设计对需要建造的模块化房屋进行3D模型设计,根据模块化房屋内各个空间的功能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主体,并对若干个主体分别进行空间设计以及内部装饰设计;S2、主体生产根据若干个主体的功能不同,分别选择对应的承重材料、结构材料以及装饰材料;在生产工厂使用选定的材料生产建筑构件,并将生产出的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组装,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S3、整理地基根据地质监测报告进行地面铺整后,并根据预设地锚尺寸在夯实后的地面上打设地锚孔;S4、架设地锚将地锚固定在步骤S3打设的地锚孔中并夯实,使地锚支撑面板与地面契合,再根据地势调节地锚嵌套件,使地锚与地面的整体结构处于水平状态;S5、铺设地梁及支撑结构在步骤S4调节好的整体结构上,铺设一层地梁,在地梁上先铺上一层防水透气膜,再在该防水透气膜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底层塑木板,在底层塑木板上再铺设一层厚度为55-60mm的中层塑木板,最后在中层塑木梁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上层塑木板;S6、固定支撑柱在步骤S5铺设完成的上层塑木板上,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柱体底部依次穿过上层塑木板、中层塑木板、底层塑木板、防水透气膜之后与地梁固定在一起,通过水泥砂浆将支撑柱与上层塑木板、中层塑木板和底层塑木板之间的缝隙填充满;S7、搭建模块化房屋将步骤S2中组装成的三维建筑系统运送至模块化房屋建造的目的地,将组装好的三维建筑系统按照位置吊装并固定在步骤S5铺设的地梁及支撑结构上,形成最后的模块化房屋。步骤S2中的若干个主体包括生活空间主体和屋顶主体,所述屋顶主体覆盖固设在所述生活空间主体的顶部,所述生活空间主体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所述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独立成型。所述屋顶主体由上到下依次为多层板、单体框架、水泥板、腻子、乳胶漆。所述生活空间主体的墙体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内墙板、支撑板、转接层和外墙板,所述内墙板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防潮膜、水泥纤维板、防水层、粘接层和UV墙板,所述支撑板为内填充玻璃丝棉的钢制框架,所述转接层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OSB板和单向呼吸纸,所述外墙板包括与转接层连接的OSB板条,所述OSB板条外设有GRC外墙板。所述生活空间主体的墙体内设有内饰板,所述内饰板与墙体之间设有龙骨。本专利技术的生活空间主体和屋顶主体采用制造模式,在工厂完成各个主体的结构建造和内部装修,然后在工程现场快速组合成各种风格的房屋建筑,实现工厂工业化流水线制造,大量缩短建造时间,更加灵活,保证了建造质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采用模块化组件、能快速建造、组装后无需重新装修就能入住的模块化房屋建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工厂直接生产建筑构件并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模块化流水线生产,生产速度和现场安装速度快,效率高、组装简单,施工过程中废料少,拆装方便,提高了房屋建造的效率及质量。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S1、模块化房屋的设计对需要建造的模块化房屋进行3D模型设计,根据模块化房屋内各个空间的功能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主体,并对若干个主体分别进行空间设计以及内部装饰设计;S2、主体生产根据若干个主体的功能不同,分别选择对应的承重材料、结构材料以及装饰材料;在生产工厂使用选定的材料生产建筑构件,并将生产出的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组装,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S3、整理地基根据地质监测报告进行地面铺整后,并根据预设地锚尺寸在夯实后的地面上打设地锚孔;S4、架设地锚将地锚固定在步骤S3打设的地锚孔中并夯实,使地锚支撑面板与地面契合,再根据地势调节地锚嵌套件,使地锚与地面的整体结构处于水平状态;S5、铺设地梁及支撑结构在步骤S4调节好的整体结构上,铺设一层地梁,在地梁上先铺上一层防水透气膜,再在该防水透气膜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底层塑木板,在底层塑木板上再铺设一层厚度为55‑60mm的中层塑木板,最后在中层塑木梁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上层塑木板;S6、固定支撑柱在步骤S5铺设完成的上层塑木板上,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柱体底部依次穿过上层塑木板、中层塑木板、底层塑木板、防水透气膜之后与地梁固定在一起,通过水泥砂浆将支撑柱与上层塑木板、中层塑木板和底层塑木板之间的缝隙填充满;S7、搭建模块化房屋将步骤S2中组装成的三维建筑系统运送至模块化房屋建造的目的地,将组装好的三维建筑系统按照位置吊装并固定在步骤S5铺设的地梁及支撑结构上,形成最后的模块化房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建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S1、模块化房屋的设计对需要建造的模块化房屋进行3D模型设计,根据模块化房屋内各个空间的功能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主体,并对若干个主体分别进行空间设计以及内部装饰设计;S2、主体生产根据若干个主体的功能不同,分别选择对应的承重材料、结构材料以及装饰材料;在生产工厂使用选定的材料生产建筑构件,并将生产出的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组装,组装成三维建筑系统;S3、整理地基根据地质监测报告进行地面铺整后,并根据预设地锚尺寸在夯实后的地面上打设地锚孔;S4、架设地锚将地锚固定在步骤S3打设的地锚孔中并夯实,使地锚支撑面板与地面契合,再根据地势调节地锚嵌套件,使地锚与地面的整体结构处于水平状态;S5、铺设地梁及支撑结构在步骤S4调节好的整体结构上,铺设一层地梁,在地梁上先铺上一层防水透气膜,再在该防水透气膜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底层塑木板,在底层塑木板上再铺设一层厚度为55-60mm的中层塑木板,最后在中层塑木梁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25mm的上层塑木板;S6、固定支撑柱在步骤S5铺设完成的上层塑木板上,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柱体底部依次穿过上层塑木板、中层塑木板、底层塑木板、防水透气膜之后与地梁固定在一起,通过水泥砂浆将支撑柱与上层塑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远泰模块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