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63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旨在提供一种灵活、稳固、可靠程度高的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支撑(1)、屋面底板(2)、填充物(3)、型钢扣合座(4)、型钢(5)、屋面板固定座(6)、屋面板(7),所述屋面底板(2)放在所述主支撑(1)的上面,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撑(1)相联,所述型钢扣合座(4)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主支撑(1)相联,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2)上,所述型钢扣合座(4)与所述型钢(5)之间通过扣合相联,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固定在所述型钢(5)上,所述屋面板(7)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建筑屋面板领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复合式金属屋面系统内,安装在主支撑结构及其底板与屋面板之间的一个间隔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整体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美观、安全、安静、保温、透气要求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复合式屋面板系统在各类工业、体育、娱乐、展览馆、零售超市等建筑物中也用得越来越多。目前这类建筑物的现有屋面结构通常采用有内支撑件结构的屋面板,以获得在屋面板与屋面之间存在一个灵活的安置空间来填充隔音棉、保温隔热棉和透气膜,进而满足人们的要求。现有复合式金属屋面板系统中的支撑结构,都是由一根根细长的支撑座来组成。这种结构的抗风压效果差,在风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一长后,就会产生结构失稳,以致使细长的支撑座产生疲劳破坏最终断裂的状况,影响内填充材料的隔音保温效果,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灵活、稳固、可靠程度高的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主支撑、屋面底板、填充物、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还包括型钢扣合座、型钢、屋面板固定座,所述屋面底板放在所述主支撑的上面,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撑相-->联,所述型钢扣合座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底板与所述主支撑相联,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上,所述型钢扣合座与所述型钢之间通过扣合相联,所述屋面板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型钢上,所述屋面板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上。所述型钢扣合座,包括支撑立板、固定底板、于所述支撑立板和所述固定底板上冲压成型的加强筋,所述支撑立板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型钢相适配的卡口,它还包括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支撑立板相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型钢的一个侧面通过自攻螺钉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所述固定底板及所述连接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包括底座和扣合部分,所述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型钢上,所述扣合部分扣合在所述屋面板顶部。所述底座和所述扣合部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屋面底板与所述屋面板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把支撑结构中一根根细长的支撑座分成了所述型钢扣合座和所述屋面板固定座两部分,中间通过所述型钢来固定连接。这种结构比现有的结构连接的更牢固,稳定性也大大得到了提高,因此就更可以抵抗风压。此结构还可以根据屋面美观需要,利用所述型钢扣合座和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不同长度,设计不同的屋面间隔空间高度模式,满足不同的保温隔热设计的需要,为屋面提供一个理想的支撑平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钢扣合座与型钢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型钢扣合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主支撑1、屋面底板2、填充物3、型钢扣合座4、型钢5、屋面板固定座6、屋面板7。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包括底座8和扣合部分9两部分。如图3、图4所示,所述型钢扣合座4,包括支撑立板10、固定底板11、连接侧板17,于所述支撑立板10和所述固定底板11上冲压成型的加强筋12,所述支撑立板10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型钢5相适配的卡口15、16。所述主支撑1位于最底下一层,所述屋面底板2放在所述主支撑1的上面,然后通过螺钉将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主支撑1相联。所述型钢扣合座4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主支撑1紧密相联,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2上。所述型钢扣合座4与所述型钢5再通过扣合相联,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所述:所述型钢扣合座4与所述型钢5之间通过相适配的所述卡口15、16相联,然后再在所述型钢5与所述连接侧板17的对应处打上自攻螺钉,这样,就将所述型钢扣合座4与所述型钢5牢固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侧板17与所述支撑立板10相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10、所述固定底板11、所述连接侧板17为一体成型结构,只需下料、冲压后折弯即可成型。安装时,以一定间距将本技术的所述固定底板11与屋面底板通过自攻螺钉相固定连接,再将作为横梁的所述型钢2一侧卡住所述卡口15,然后旋转所述型钢2,使所述型钢2的另一侧卡住另一个所述卡口16,从而使所述型钢2连接在本技术上,然后再在所述型钢2与所述连接侧板17的对应处打自攻螺钉,将所述型钢2牢固连接在本技术上。所述屋面板7放置在所述型钢5的上面,其固定则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来固定,其固定方式为: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中的所述底座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型钢5上,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中的扣合部分9扣合在所述屋面板7顶部,所述底座8和所述扣合部分9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所述填充-->物3可以根据需要,填充在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屋面板7之间。本技术抗风压牢固程度高,间隔空间灵活,与型钢的连接稳固。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建筑屋面板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包括主支撑(1)、屋面底板(2)、填充物(3)、屋面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还包括型钢扣合座(4)、型钢(5)、屋面板固定座(6),所述屋面底板(2)放在所述主支撑(1)的上面,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撑(1)相联,所述型钢扣合座(4)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主支撑(1)相联,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2)上,所述型钢扣合座(4)与所述型钢(5)之间通过扣合相联,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固定在所述型钢(5)上,所述屋面板(7)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包括主支撑(1)、屋面底板(2)、填充物(3)、屋面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还包括型钢扣合座(4)、型钢(5)、屋面板固定座(6),所述屋面底板(2)放在所述主支撑(1)的上面,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撑(1)相联,所述型钢扣合座(4)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主支撑(1)相联,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2)上,所述型钢扣合座(4)与所述型钢(5)之间通过扣合相联,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固定在所述型钢(5)上,所述屋面板(7)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扣合座(4),包括支撑立板(10)、固定底板(11)、于所述支撑立板(10)和所述固定底板(11)上冲压成型的加强筋(12),所述支撑立板(10)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型钢(5)相适配的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百安力钢结构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