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87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导电端子,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开口,所述弹性臂具有位于所述基板的下方并连接至所述基板的固定端和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的自由端,在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电触点。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弹性导电端子的基板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弹性臂穿过基板上的开口,弹性臂的容纳在该开口中的部分不需要占据基板之外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小整个弹性导电端子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弹性导电端子通常包括基板、从基板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的弹性臂、和从弹性臂的自由端向下倾斜延伸的支撑臂。弹性导电端子的基板可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在弹性臂的自由端上形成有适于与按压接触件电接触的电触点。当按压接触件向下按压弹性导电端子时,弹性臂的自由端向下移动,支撑臂的下端在电路板上朝向弹性臂的固定端滑动。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臂全部位于基板的上方,因此,弹性导电端子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现有的这种弹性导电端子在被向下按压到极限位置时,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至少为基板、弹性臂和支撑臂的厚度总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弹性导电端子,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开口,所述弹性臂具有位于所述基板的下方并连接至所述基板的固定端和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的自由端,在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电触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导电端子还包括适于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基板的底部并连接至所述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导电端子还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穿过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开口;所述支撑臂具有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的上端和位于所述基板的下方的下端;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电路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臂的下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使得在向上拉拽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支撑臂时所述支撑臂的下端抵靠在所述基板的底面上,以防止所述弹性臂被向上拉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导电端子的电触点适于与按压接触件电接触,所述电触点适于在所述按压接触件的按压下向下移动,当所述按压接触件向下按压所述弹性导电端子时,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向下移动,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在所述电路板上朝向所述弹性臂的固定端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基板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臂的固定端连接至所述基板的第一端,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靠近所述基板的第二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焊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端的一个第一焊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端直接连接至所述基板的第一端,另一端直接连接至所述弹性臂的固定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焊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二端的一对第二焊接部,所述一对第二焊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二端的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一对第二焊接部构成三足支撑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导电端子为由单片金属板制成的单个整体部件。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弹性导电端子的基板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弹性臂穿过基板上的开口,弹性臂的容纳在该开口中的部分不需要占据基板之外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小整个弹性导电端子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弹性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弹性导电端子与按压接触件弹性电接触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弹性导电端子从顶部观看时的平面视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弹性导电端子从底部观看时的平面视图;图5显示图1所示的弹性导电端子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弹性导电端子,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开口,所述弹性臂具有位于所述基板的下方并连接至所述基板的固定端和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的自由端,在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电触点。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弹性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图1所示的弹性导电端子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弹性导电端子主要包括基板110和弹性臂120。在基板110上形成有一个开口111。弹性臂120穿过基板110上的开口111。弹性臂120具有位于基板110的下方并连接至基板110的固定端和位于基板110的上方的自由端,在弹性臂120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电触点121。弹性导电端子还包括适于焊接至电路板10上的焊接部141、142,焊接部141、142位于基板110的底部并连接至基板110。图2显示图1所示的弹性导电端子与按压接触件20弹性电接触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弹性导电端子从底部观看时的平面视图。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导电端子还包括适于焊接至电路板10(参见图2)上的焊接部141、142,该焊接部141、142位于基板110的底部并连接至基板110。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导电端子还包括支撑臂130,该支撑臂130穿过基板110上的开口111。支撑臂130具有位于基板110的上方的上端和位于基板110的下方的下端131。支撑臂130的上端连接至弹性臂120的自由端,支撑臂130的下端131可滑动地支撑在电路板10上。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臂130的下端131的宽度大于开口111的宽度,使得在向上拉拽弹性臂120和支撑臂130时,支撑臂130的下端131抵靠在基板110的底面上,以防止弹性臂120被向上拉垮。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导电端子的电触点121适于与按压接触件20电接触,该电触点121适于在按压接触件20的按压下向下移动。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按压接触件20向下按压弹性导电端子时,弹性臂120的自由端向下移动,支撑臂130的下端131在电路板10上朝向弹性臂120的固定端滑动。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基板110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臂120的固定端连接至基板110的第一端,弹性臂120的自由端靠近基板110的第二端。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焊接部141、142包括位于基板110的第一端的一个第一焊接部141。第一焊接部141的一端直接连接至基板110的第一端,另一端直接连接至弹性臂120的固定端。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焊接部141、142还包括位于基板110的第二端的一对第二焊接部142、142,一对第二焊接部142、142分别位于基板110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10),在所述基板(110)上形成有一个开口(111);和弹性臂(120),所述弹性臂(120)穿过所述基板(110)上的所述开口(111),其中,所述弹性臂(120)具有位于所述基板(110)的下方并连接至所述基板(110)的固定端和位于所述基板(110)的上方的自由端,在所述弹性臂(120)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电触点(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10),在所述基板(110)上形成有一个开口(111);和弹性臂(120),所述弹性臂(120)穿过所述基板(110)上的所述开口(111),其中,所述弹性臂(120)具有位于所述基板(110)的下方并连接至所述基板(110)的固定端和位于所述基板(110)的上方的自由端,在所述弹性臂(120)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电触点(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端子还包括适于焊接至电路板(10)上的焊接部(141、142),所述焊接部(141、142)位于所述基板(110)的底部并连接至所述基板(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端子还包括支撑臂(130),所述支撑臂(130)穿过所述基板(110)上的所述开口(111);所述支撑臂(130)具有位于所述基板(110)的上方的上端和位于所述基板(110)的下方的下端(131);所述支撑臂(130)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弹性臂(120)的自由端,所述支撑臂(130)的下端(131)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电路板(1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130)的下端(131)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111)的宽度,使得在向上拉拽所述弹性臂(120)和所述支撑臂(130)时所述支撑臂(130)的下端(131)抵靠在所述基板(110)的底面上,以防止所述弹性臂(120)被向上拉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勇何文科薛章兰史利华严细海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