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28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外壳和双排槽,所述端子外壳的内部设置若干个所述双排槽,所述双排槽的内部安装导电铜板和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端子外壳的外壁与锁紧机构相连接,所述导电铜板的底部焊接穿过所述端子外壳底部的焊接引脚。通过将挤压机构与锁紧机构相连接,锁紧机构内部的转盘在转动的时候,摆动杆拉动挤压机构内的固定架横向移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铜片逐渐靠近双排槽内的导电铜板,因此排线的在排针插入接线端子内部的双排槽时,可以被锁紧机构控制挤压机构锁紧排针,使得排针插入的时候较容易,且挤压机构可以防止排针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排线的排针插入接线端子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具体为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属于电子电路板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通常用于工业智能化电路板中,用来连接两两电子元件,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现有的接线端子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排线在与接线端子连接的时候通常采用排针插入接线端子的排槽中来连接排线,由于现有的接线端子排槽尺寸设计的很小,用来防止排针插入之后脱落,因此排针需要对齐才能插入接线端子,导致插入较困难,而且排针插入时,一不小心容易导致排针弯曲,严重时还会导致排针损坏,而且传统的接线端子为一体式设计,内部不方便拆卸,导电铜板出现故障之后也不方便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接线端子排槽设计较小,使得排针插入较困难,且容易损坏排针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具有便于排针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外壳(1)和双排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外壳(1)的内部设置若干个所述双排槽(2),所述双排槽(2)的内部安装导电铜板(12)和挤压机构(3),所述挤压机构(3)的一端穿过所述端子外壳(1)的外壁与锁紧机构(5)相连接,所述导电铜板(12)的底部焊接穿过所述端子外壳(1)底部的焊接引脚(13),所述导电铜板(12)的顶部安装挤压机构(3),所述端子外壳(1)由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8)组成,所述第一壳体(7)通过插杆(9)与所述第二壳体(8)相连接,所述挤压机构(3)由第一板条(14)和第二板条(15)组成,所述第一板条(14)和所述第二板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外壳(1)和双排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外壳(1)的内部设置若干个所述双排槽(2),所述双排槽(2)的内部安装导电铜板(12)和挤压机构(3),所述挤压机构(3)的一端穿过所述端子外壳(1)的外壁与锁紧机构(5)相连接,所述导电铜板(12)的底部焊接穿过所述端子外壳(1)底部的焊接引脚(13),所述导电铜板(12)的顶部安装挤压机构(3),所述端子外壳(1)由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8)组成,所述第一壳体(7)通过插杆(9)与所述第二壳体(8)相连接,所述挤压机构(3)由第一板条(14)和第二板条(15)组成,所述第一板条(14)和所述第二板条(15)通过固定架(18)相连接,所述锁紧机构(5)由转盘(21)、摆动杆(20)和摇杆(6)组成,所述转盘(21)的外壁套接安装圈(22),所述摆动杆(20)的两端均通旋转轴(19)分别与所述固定架(18)和所述安装圈(22)相连接,所述转盘(21)通过转动杆(23)安装在所述端子外壳(1)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外壳(1)设置锁紧机构(5)的一端安装防护罩(4),所述摇杆(6)穿过防护罩(4)的外壁与转盘(21)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中全丁晓娟杜立村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金新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