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开关及其静触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80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荷开关及其静触片组件,负荷开关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动触片、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的静触片组件,所述静触片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均具有固定端和触口端,第一静触片的固定端和第二静触片的固定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片的触口端设有与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围成触口结构的折弯部,所述触口结构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这样不需要在两个静触片组件片之间设置保持触口位置的支撑体。静触片组件的结构得以简化,静触片组件的安装、固定则更加方便,从而提升负荷开关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静触片组件结构复杂造成负荷开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荷开关及其静触片组件
本技术涉及负荷开关及其静触片组件。
技术介绍
负荷开关是一种能够在正常电路条件下关合、承载和开断电流的负荷开关设备,是高压配电领域中常用的部件。授权公告号为CN2425420Y,授权公告日为2001.03.2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二工位油浸式负荷开关,二工位油浸式负荷开关包括操动机构和电气系统两部分。电气系统包括基座、静触片组、动触片组及转轴;操动机构包括手柄、转动体、传动架、摆块、拉簧及转轴,手柄与转动体连接,转轴与传动架采用键连接,拉簧两端分别钩在传动架与转动体上。摆块通过摆块轴固定与盖板上。所述二工位油浸式负荷开关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该二工位油浸式负荷开的静触片组,即静触片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和夹装在两静触片之间的支撑体,支撑体夹装在两个静触片之间以使两个静触片形成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的触口结构。在进行负荷开关内静触片组件的组装时,为保证两静触片的相对位置,需要在两静触片组件之间设置支撑体进支撑固定。静触片组件的结构复杂,组装过程较繁琐,负荷开关设备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荷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静触片组件结构复杂造成负荷开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静触片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负荷开关的技术方案是:负荷开关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动触片、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的静触片组件,所述静触片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均具有固定端和触口端,第一静触片的固定端和第二静触片的固定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片的触口端设有与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围成触口结构的折弯部,所述触口结构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上均设有固定端和触口端,两静触片的固定端相互连接,触口端上设有围成触口结构的折弯部,这样不需要在两个静触片组件片之间设置保持触口位置的支撑体。静触片组件的结构得以简化,静触片组件的安装、固定则更加方便,从而提升负荷开关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静触片组件结构复杂造成负荷开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保证静触片与动触片的良好接触,本方案中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架孔,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上设有与安装架孔对应以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上穿装有与第一静触片顶压配合用于保持第一、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与动触片压紧的弹簧。通过与第一静触片顶压配合的弹簧,可以将两静触片压紧,从而保证两静触片与动触片之间的良好接触。为方便连接件与两静触片的连接,本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销钉,销钉上连接有弹簧帽,所述弹簧顶装在弹簧帽与第一静触片之间。连接件设为销钉,销钉上连接与弹簧顶压配合的弹簧帽,连接件与两静触片、弹簧帽的连接方便,有利于负荷开关设备组装效率的提高。为简化静触片组件结构,同时保证两静触片与动触片的良好接触,本方案中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沿上下方向布置,第二静触片为一字形结构。设置在下方的一字形第二静触片结构简单,质量较轻,自然状态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变形较小,而设置在上方的第二静触片质量较大,即使在重力作用下变形也会向增加两静触片压紧力的方向变形,不会破坏两静触片间的压紧力。本技术的静触片组件的技术方案是:静触片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均具有固定端和触口端,第一静触片的固定端和第二静触片的固定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片的触口端设有与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围成触口结构的折弯部,所述触口结构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上设有用于与安装架的安装架孔对应以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上穿装有与第一静触片顶压配合用于保持第一、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与动触片压紧的弹簧。销钉上连接有弹簧帽,所述弹簧顶装在弹簧帽与第一静触片之间。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沿上下方向布置,第二静触片为一字形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负荷开关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绝缘筒,2-安装架,3-第一静触片,4-销钉,5-弹簧帽,6-弹簧,7-动触片,8-第二静触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负荷开关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负荷开关包括安装架2和设置在安装架2上的绝缘筒1、连接在绝缘筒1上的动触片7,安装架2上还设有用于与动触片7导电接触配合的静触片组件。静触片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3和第二静触片8,第一静触片3和第二静触片8上均具有固定端和触口端。第一静触片3的固定端和第二静触片8的固定端相互连接,第一静触片3的触口端设有折弯部,第一静触片3的折弯部与第二静触片8的触口端围成触口结构。如图1所示,负荷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静触片组件通过触口结构与动触片7导电接触配合。在进行负荷开关的合闸和分闸时,绝缘筒1带动触片7旋转与两静触片接触和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可均设有折弯部,两折弯部围成触口结构。如图2所示,为方便两静触片的加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静触片3为Z字形,第二静触片8为一字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两静触片可均为Z字形;第一静触片的触口端可为弧形结构。为在负荷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保证两静触片与动触片7的良好接触,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上设有安装架孔,第一静触片3和第二静触片8上设有与安装架孔对应的连接孔。在进行两静触片的安装固定时,两静触片放置在安装架2的设定位置处,然后用销钉4穿过对齐的安装架孔和连接孔,之后将弹簧6套装在螺钉4上并在螺钉4通过销轴连接一弹簧帽5使弹簧6顶装在弹簧帽5与第一静触片3之间。这样通过弹簧6施加在第一静触片3上的弹力可有效保证两静触片的触口端压紧在动触片7上,从而保证两静触片与动触片7的良好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销钉也可由螺栓代替,同时使用螺帽代替弹簧帽与螺栓连接;螺钉上可不设置弹簧,仅通过螺钉使两静触片固定连接,同时在第一、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上也可设置弹性触指,通过弹性触指保证两静触片与动触片的良好接触。与现有技术中的静触片组件相比,本技术的静触片组件中两静触片之间不需要支撑体等结构来保持两静触片之间的相对位置,仅通过改变第一静触片的形状保持两静触片之间的触口结构。静触片组件的整体结构得到简化,静触片组件的安装、固定则更加方便,从而提升负荷开关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静触片组件结构复杂造成负荷开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静触片组件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静触片组件与上述负荷开关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触片组件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负荷开关,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动触片、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的静触片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静触片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均具有固定端和触口端,第一静触片的固定端和第二静触片的固定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片的触口端设有与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围成触口结构的折弯部,所述触口结构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负荷开关,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动触片、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的静触片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静触片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均具有固定端和触口端,第一静触片的固定端和第二静触片的固定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片的触口端设有与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围成触口结构的折弯部,所述触口结构用于与动触片导电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架孔,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上设有与安装架孔对应以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上穿装有与第一静触片顶压配合用于保持第一、第二静触片的触口端与动触片压紧的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为销钉,销钉上连接有弹簧帽,所述弹簧顶装在弹簧帽与第一静触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静触片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凯刘军超李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