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938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气缸、抽风装置,气缸包括前端盖、缸筒、后端盖、活动机构;缸筒包括散热前段、散热中段、散热后段,散热前段和散热中段之间设有第一散热腔,散热中段和散热后段之间设有第二散热腔,散热前段设有与第一散热腔相连通的第一散热孔,散热中段设有将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相连通的第二散热孔,散热后段设有与第二散热腔相连通的第三散热孔;抽风装置内部设有抽风腔,抽风腔内设有抽风扇;后端盖设有将抽风腔和第一散热孔相连通的进气孔,前端盖设有将第三散热孔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气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具有散热效率快、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却系统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活塞压缩机压缩气体时做功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堆积在气缸内的热量,容易导致气缸温度上升,从而影响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和工作寿命。目前活塞压缩机冷却系统主要有:风冷、冷却液冷却和混合冷却等几种,其中风冷方式由于经济适用被广泛使用。但是现有活塞式压缩机均采用风叶直吹冷却方法,风叶由主轴带动来给气缸进行散热,由于风叶必须安装在主轴上,所以无法将风直接对着气缸、气缸盖进行散热,导致冷却效果较差、散热效率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具有散热效率快、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气缸、抽风装置,所述气缸包括前端盖、缸筒、后端盖、活动机构,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位于所述缸筒的两端,所述前端盖通过双头螺杆与所述后端盖连接,所述前端盖、所述缸筒和所述后端盖形成活动腔,所述前端盖设有塞杆孔,所述后端盖内壁设有缓冲凹槽;所述缸筒包括依次连接的散热前段、散热中段、散热后段,所述散热前段、所述散热中段和所述散热后段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前段位于所述缸筒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一端,所述散热前段和所述散热中段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一散热腔,所述散热中段和所述散热后段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二散热腔,所述散热前段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散热腔相连通的第一散热孔,所述散热中段设有多个将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相连通的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后段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散热腔相连通的第三散热孔;所述抽风装置位于所述后端盖远离所述缸筒的一侧,所述抽风装置内部设有抽风腔,所述抽风腔远离所述后端盖的一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后端盖设有将所述抽风腔和所述第一散热孔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第一散热孔一一对应,所述抽风腔内设有抽风扇,所述抽风扇的方向为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进气孔;所述前端盖设有将所述第三散热孔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三散热孔的数量相等、且所述排气孔和所述第三散热孔一一对应;所述活动机构包括活塞杆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位于所述活动腔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一端、且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缸筒内壁滑移连接,所述活塞杆靠近所述活塞头的一端位于所述活动腔内、且另一端从所述塞杆孔延伸至所述气缸外部,所述活塞杆在所述塞杆孔处设有防尘圈和导向套,所述防尘圈位于所述导向套远离所述活动腔的一侧,所述活塞头的两端分别均设有缓冲套、缓冲柱塞,所述缓冲柱塞位于所述活塞头靠近所述缓冲凹槽的一侧。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三散热孔的数量。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孔径、所述第二散热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孔径均小于所述缸筒壁厚的二分之一。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缸筒外壁涂有散热涂料。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前端盖和所述缸筒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后端盖和所述缸筒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通过所述抽风扇将冷却风抽进所述抽风腔,然后冷却风依次经过所述进气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腔、所述第三散热孔,可以依次对所述后端盖、所述缸筒和所述前端盖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所述气缸多方位进行散热,大大增加了冷却风与所述气缸的接触面积,具有散热效率快、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而且温度降低的同时压缩机的寿命也会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的缸筒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的缸筒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的缸筒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的缸筒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的缸筒沿E-E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00、气缸;110、活动腔;200、前端盖;210、排气孔;220、塞杆孔;300、缸筒;310、散热前段;311、第一散热孔;320、散热中段;321、第二散热孔;330、散热后段;331、第三散热孔;340、第一散热腔;350、第二散热腔;400、后端盖;410、进气孔;420、缓冲凹槽;500、活动机构;510、活塞杆;520、活塞头;530、防尘圈;540、导向套;550、缓冲套;560、缓冲柱塞;600、抽风装置;610、抽风腔;611、进风口;620、抽风扇;700、双头螺杆;810、第一密封圈;820、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6所示,包括气缸100、抽风装置600,所述气缸100包括前端盖200、缸筒300、后端盖400、活动机构500,所述前端盖200和所述后端盖400分别位于所述缸筒300的两端,所述前端盖200通过双头螺杆700与所述后端盖400连接,所述前端盖200、所述缸筒300和所述后端盖400形成活动腔110,所述前端盖200设有塞杆孔220,所述后端盖400内壁设有缓冲凹槽420;所述缸筒300包括依次连接的散热前段310、散热中段320、散热后段330,所述散热前段310、所述散热中段320和所述散热后段330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前段310位于所述缸筒300靠近所述后端盖400的一端,所述散热前段310和所述散热中段320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一散热腔340,所述散热中段320和所述散热后段330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二散热腔350,所述散热前段310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散热腔340相连通的第一散热孔311,所述散热中段320设有多个将所述第一散热腔340和所述第二散热腔350相连通的第二散热孔321,所述散热后段330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散热腔350相连通的第三散热孔331;所述抽风装置600位于所述后端盖400远离所述缸筒300的一侧,所述抽风装置600内部设有抽风腔610,所述抽风腔610远离所述后端盖400的一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风口611;所述后端盖400设有将所述抽风腔610和所述第一散热孔311相连通的进气孔410,所述进气孔41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311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进气孔410和所述第一散热孔311一一对应,所述抽风腔610内设有抽风扇620,所述抽风扇620的方向为从所述进风口611到所述进气孔410;所述前端盖200设有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00)、抽风装置(600),所述气缸(100)包括前端盖(200)、缸筒(300)、后端盖(400)、活动机构(500),所述前端盖(200)和所述后端盖(400)分别位于所述缸筒(300)的两端,所述前端盖(200)通过双头螺杆(700)与所述后端盖(400)连接,所述前端盖(200)、所述缸筒(300)和所述后端盖(400)形成活动腔(110),所述前端盖(200)设有塞杆孔(220),所述后端盖(400)内壁设有缓冲凹槽(420);所述缸筒(300)包括依次连接的散热前段(310)、散热中段(320)、散热后段(330),所述散热前段(310)、所述散热中段(320)和所述散热后段(330)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前段(310)位于所述缸筒(300)靠近所述后端盖(400)的一端,所述散热前段(310)和所述散热中段(320)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一散热腔(340),所述散热中段(320)和所述散热后段(330)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二散热腔(350),所述散热前段(310)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散热腔(340)相连通的第一散热孔(311),所述散热中段(320)设有多个将所述第一散热腔(340)和所述第二散热腔(350)相连通的第二散热孔(321),所述散热后段(330)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散热腔(350)相连通的第三散热孔(331);所述抽风装置(600)位于所述后端盖(400)远离所述缸筒(300)的一侧,所述抽风装置(600)内部设有抽风腔(610),所述抽风腔(610)远离所述后端盖(400)的一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风口(611);所述后端盖(400)设有将所述抽风腔(610)和所述第一散热孔(311)相连通的进气孔(410),所述进气孔(41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311)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进气孔(410)和所述第一散热孔(311)一一对应,所述抽风腔(610)内设有抽风扇(620),所述抽风扇(620)的方向为从所述进风口(611)到所述进气孔(410);所述前端盖(200)设有将所述第三散热孔(331)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气孔(210),所述排气孔(210)的数量与所述第三散热孔(331)的数量相等、且所述排气孔(210)和所述第三散热孔(331)一一对应;所述活动机构(500)包括活塞杆(510)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塞杆(510)上的活塞头(520),所述活塞头(520)位于所述活动腔(110)靠近所述后端盖(400)的一端、且所述活塞头(520)与所述缸筒(300)内壁滑移连接,所述活塞杆(510)靠近所述活塞头(520)的一端位于所述活动腔(110)内、且另一端从所述塞杆孔(220)延伸至所述气缸(100)外部,所述活塞杆(510)在所述塞杆孔(220)处设有防尘圈(530)和导向套(540),所述防尘圈(530)位于所述导向套(540)远离所述活动腔(110)的一侧,所述活塞头(520)的两端分别均设有缓冲套(550)、缓冲柱塞(560),所述缓冲柱塞(560)位于所述活塞头(520)靠近所述缓冲凹槽(420)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00)、抽风装置(600),所述气缸(100)包括前端盖(200)、缸筒(300)、后端盖(400)、活动机构(500),所述前端盖(200)和所述后端盖(400)分别位于所述缸筒(300)的两端,所述前端盖(200)通过双头螺杆(700)与所述后端盖(400)连接,所述前端盖(200)、所述缸筒(300)和所述后端盖(400)形成活动腔(110),所述前端盖(200)设有塞杆孔(220),所述后端盖(400)内壁设有缓冲凹槽(420);所述缸筒(300)包括依次连接的散热前段(310)、散热中段(320)、散热后段(330),所述散热前段(310)、所述散热中段(320)和所述散热后段(330)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前段(310)位于所述缸筒(300)靠近所述后端盖(400)的一端,所述散热前段(310)和所述散热中段(320)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一散热腔(340),所述散热中段(320)和所述散热后段(330)之间设有呈环状的第二散热腔(350),所述散热前段(310)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散热腔(340)相连通的第一散热孔(311),所述散热中段(320)设有多个将所述第一散热腔(340)和所述第二散热腔(350)相连通的第二散热孔(321),所述散热后段(330)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散热腔(350)相连通的第三散热孔(331);所述抽风装置(600)位于所述后端盖(400)远离所述缸筒(300)的一侧,所述抽风装置(600)内部设有抽风腔(610),所述抽风腔(610)远离所述后端盖(400)的一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风口(611);所述后端盖(400)设有将所述抽风腔(610)和所述第一散热孔(311)相连通的进气孔(410),所述进气孔(41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311)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进气孔(410)和所述第一散热孔(311)一一对应,所述抽风腔(610)内设有抽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添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汉诺斯压缩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