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05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其技术方案是: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内侧,排水软管位于防护支架的外侧,第一防护管的两端位于浮顶支柱的右侧,第一防护管的顶端位于浮顶支柱的左侧,在第一防护管的顶端连接第二防护管的上端,第二防护管的底端位于第一防护管的顶端的左侧,在第一防护管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防护管,第三防护管的上端与第一防护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挠性中央排水管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大大降低了原油泄漏、环境污染的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管用防护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储备的需要,原油的需求量和消耗量逐渐增加,用于储存原油的外浮顶储罐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刚性中央排水管不同,挠性中央排水管在浮顶落下后位置不固定,加之浮顶支柱较密集,极有可能出现挠性中央排水管落于浮顶支柱正下方情况,有可能造成挠性中央排水管受损。受损严重的话会导致储罐内原油从受损处排至罐外,造成原油泄漏、环境污染,更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对挠性中央排水管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大大降低了原油泄漏、环境污染的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技术方案是: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内侧,排水软管位于防护支架的外侧,防护支架包括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第三防护管、垫板,第一防护管为弯曲状,第一防护管的两端位于浮顶支柱的右侧,第一防护管的顶端位于浮顶支柱的左侧,第一防护管的两端底部通过垫板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的顶端连接第二防护管的上端,第二防护管的底端位于第一防护管的顶端的左侧,第二防护管的底端通过垫板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防护管,第三防护管的上端与第一防护管连接,第三防护管的底端通过垫板与储罐底板焊接。优选的,第三防护管与第一防护管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第一防护管顶端垂直高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第二防护管、第三防护管为倾斜设置。优选的,第二防护管底部与第三防护管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防护管底部与第一防护管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优选的,在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第三防护管上安装有防护扇,防护扇均匀分布有多个扇叶,多个扇叶通过转轴旋转,防护扇上一体连接有开口卡环,防护扇通过开口卡环分别套装在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第三防护管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挠性中央排水管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大大降低了原油泄漏、环境污染的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新型通过在挠性中央排水管附近浮顶支柱处增加防护支架,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中心处,浮顶落下后,可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继而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该新型在防护管上安装防护扇,能够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下被防护管弹出距离过远,造成挠性中央排水管的损坏,当挠性中央排水管落下在防护扇的扇叶之间,扇叶通过转轴旋转,能够使挠性中央排水管落下在防护支架附近,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下被防护管弹出距离过远,造成挠性中央排水管的损坏。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附图4是防护扇的安装图;附图5是防护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开口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防护管1、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浮顶支柱4、垫板5、防护扇6、扇叶7、转轴8、开口卡环9、排水软管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技术浮顶支柱4位于防护支架的内侧,排水软管10位于防护支架的外侧,两者的有效隔离可以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大大降低了原油泄漏、环境污染的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护支架包括第一防护管1、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垫板5,第一防护管1为弯曲状,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右侧,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左侧,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底部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连接第二防护管2的上端,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位于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的左侧,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防护管3,第三防护管3的上端与第一防护管1连接,第三防护管3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其中,第三防护管3与第一防护管1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第一防护管1顶端垂直高度的二分之一,能够使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中心处,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继而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另外,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为倾斜设置,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还有,第二防护管2底部与第三防护管3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防护管2底部与第一防护管1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能够使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中心处,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继而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本技术对挠性中央排水管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大大降低了原油泄漏、环境污染的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新型通过在挠性中央排水管附近浮顶支柱处增加防护支架,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中心处,浮顶落下后,可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继而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实施例2:本技术浮顶支柱4位于防护支架的内侧,排水软管10位于防护支架的外侧,两者的有效隔离可以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大大降低了原油泄漏、环境污染的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护支架包括第一防护管1、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垫板5,第一防护管1为弯曲状,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右侧,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左侧,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底部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连接第二防护管2的上端,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位于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的左侧,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防护管3,第三防护管3的上端与第一防护管1连接,第三防护管3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其中,第三防护管3与第一防护管1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第一防护管1顶端垂直高度的二分之一,能够使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中心处,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继而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另外,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为倾斜设置,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还有,第二防护管2底部与第三防护管3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防护管2底部与第一防护管1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能够使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中心处,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继而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还有,在第一防护管1、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上安装有防护扇6,防护扇6均匀分布有多个扇叶7,多个扇叶7通过转轴8旋转,防护扇6上一体连接有开口卡环9,防护扇6通过开口卡环9分别套装在第一防护管1、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上,能够使挠性中央排水管落下在防护支架附近,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下被防护管弹出距离过远,造成挠性中央排水管的损坏。本技术对挠性中央排水管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大大降低了原油泄漏、环境污染的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新型通过在挠性中央排水管附近浮顶支柱处增加防护支架,浮顶支柱位于防护支架的中心处,浮顶落下后,可有效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在浮顶支柱下方,继而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损坏,起到防护作用,该新型在防护管上安装防护扇,能够避免挠性中央排水管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其特征是:浮顶支柱(4)位于防护支架的内侧,排水软管(10)位于防护支架的外侧,防护支架包括第一防护管(1)、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垫板(5),第一防护管(1)为弯曲状,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右侧,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左侧,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底部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连接第二防护管(2)的上端,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位于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的左侧,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防护管(3),第三防护管(3)的上端与第一防护管(1)连接,第三防护管(3)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其特征是:浮顶支柱(4)位于防护支架的内侧,排水软管(10)位于防护支架的外侧,防护支架包括第一防护管(1)、第二防护管(2)、第三防护管(3)、垫板(5),第一防护管(1)为弯曲状,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右侧,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位于浮顶支柱(4)的左侧,第一防护管(1)的两端底部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连接第二防护管(2)的上端,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位于第一防护管(1)的顶端的左侧,第二防护管(2)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在第一防护管(1)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防护管(3),第三防护管(3)的上端与第一防护管(1)连接,第三防护管(3)的底端通过垫板(5)与储罐底板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浮顶储罐挠性中央排水管用防护支架,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良高磊尤鑫胜苏占莹张建张桂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