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充气软囊,所述充气软囊与充/排气接头连接,当对所述充气软囊内腔充气时,气体使充气软囊膨胀,直至膨胀后的充气软囊填满整个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同时将储罐的二次密封件顶开,使二次密封件端部与储罐内壁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排挤出残余油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设置充气软囊,使充气软囊在充气膨胀后充满了整个一、二次密封空间,使得一、二次密封空间内几乎没有油气存在的空间。由于充气软囊填满了油汽空间,这样即使被雷击,也不会发生爆燃,从而实现了对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防燃爆安全保护。(*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消防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原油作为易燃易爆危险品,规模化的储备方式必然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挑战。世界范围内储罐火灾事故发生多起,大多是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油气空间由于雷击或静电的作用造成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这是现在国内外外浮顶石油储罐的通用结构,也是设计中不可回避和改变的现状,而诸如昼夜温差等原因形成的油液的气化、装油或卸油中的搅动加速油的挥发等多种因素,使得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必然存在油气,从而使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必然存在油气爆燃的安全隐患。目前,通常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当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油气一旦因雷击、静电等因素导致储罐爆燃后,采用消防泡沫炮等装置等对其进行扑救,这种被动式防护通常用于扑救初期火灾,火势一旦发展成大火后,往往难以扑救与控制。二、针对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油气空间,采用注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对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油气进行惰化,从而降低油气浓度,使该空间处于安全状态,但是其对应的装置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运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且经济适用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充气软囊,所述充气软囊与充/排气接头连接,当对所述充气软囊内腔充气时,气体使充气软囊膨胀,直至膨胀后的充气软囊填满整个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同时将储罐的二次密封件顶开,使二次密封件端部与储罐内壁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排挤出残余油气。本技术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所述膨胀后的充气软囊的形状与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形状相匹配。本技术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所述充/排气接头一端与嵌入充气软囊的预埋件连接,其另一端由储罐的二次密封件穿出。本技术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所述充气软囊的充/排气接头采用快换接头形式。本技术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所述充气软囊可分为相互独立的若干段,每一段的充气软囊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连接的充/排气接头,所述每一段的充气软囊在充气膨胀后共同填满整个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本技术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所述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次密封为软密封件。本技术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所述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件。本技术通过在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设置充气软囊,使充气软囊在充气膨胀后充满了整个一、二次密封空间,使得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二次密封空间内几乎没有油气存在的空间。由于充气软囊填满了油汽空间,这样即使被雷击,也不会发生爆燃,从而实现了对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防燃爆安全保护。本技术采用安全性高的充气软囊,密封效果保持性好,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宜于在工程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次密封为软密封件时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在工作装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件时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在工作装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采用多段充气软囊在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是本技术中充气软囊在未充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外浮顶石油储罐,2为充气软囊,3为充/排气接头,4为软密封件,5为机械密封件,6为二次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1的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充气软囊2,所述充气软囊2与充/排气接头3连接,所述充/排气接头3一端与嵌入充气软囊2的预埋件连接,其另一端由储罐的二次密封件6穿出,所述充气软囊2的充/排气接头3采用快换接头形式,其中,所述外浮顶石油储罐1的一次密封为软密封件4。当对所述充气软囊2内腔充气时,气体使充气软囊2膨胀,直至膨胀后的充气软囊2填满整个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同时将储罐的二次密封件6顶开,使二次密封件6端部与储罐内壁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从而通过充气气囊的膨胀与填充将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油气从该间隙处挤出,所述膨胀后的充气软囊2的形状与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形状相匹配。由于外浮顶石油储罐的一、二次密封空间因充气软囊的膨胀充满了整个空间,使得一、二次密封空间内几乎没有油气存在的空间。由于充气软囊填满了油汽空间,这样即使被雷击,也不会发生爆燃,从而实现了对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防燃爆安全保护。如图3所示,根据外浮顶石油储罐的直径大小,所述充气软囊2可分为相互独立的若干段,每一段的充气软囊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连接的充/排气接头3,所述每一段的充气软囊在充气膨胀后共同填满整个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实施例2:所述外浮顶石油储罐1的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件5,其他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4和5所示,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即充气软囊在未充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示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1)的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充气软囊(2),所述充气软囊(2)与充/排气接头(3)连接,当对所述充气软囊(2)内腔充气时,气体使充气软囊(2)膨胀,直至膨胀后的充气软囊(2)填满整个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同时将储罐的二次密封件(6)顶开,使二次密封件(6)端部与储罐内壁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排挤出残余油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1)的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充气软囊(2),所述充气软囊(2)与充/排气接头(3)连接,当对所述充气软囊(2)内腔充气时,气体使充气软囊(2)膨胀,直至膨胀后的充气软囊(2)填满整个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同时将储罐的二次密封件(6)顶开,使二次密封件(6)端部与储罐内壁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排挤出残余油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后的充气软囊(2)的形状与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防燃爆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气接头(3)一端与嵌入充气软囊(2)的预埋件连接,其另一端由储罐的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张宗勤,张宁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源德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