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00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船舶无法满足恶劣工况的结构强度的问题,其包括槽型横舱壁底凳、过渡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次承载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和过渡部均有两个,双层底局部短纵桁位于次承载部的两侧,过渡部则分别位于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在槽型横舱壁底凳处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一档强框架的间距处;过渡部包括内底纵骨、外底纵骨、第二肋板扶强材以及肋板;所述外底纵骨包括趾端,所述趾端上翘至所述肋板上并与所述肋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外底纵骨的趾端上翘至肋板上,使得过渡部实现缓慢过渡,利于应力释放,提高了过渡区域的强度,满足了恶劣工况下对结构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
本技术涉及船舶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船舶营运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人们采用多港口间隔装重货的方式造成了船舶的恶劣工况,而现有船舶的外底纵骨过渡区比较短,导致应力释放不够,无法满足恶劣工况下的结构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船舶无法满足恶劣工况的结构强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恶劣工况的结构强度要求的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其包括槽型横舱壁底凳,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还包括过渡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次承载部;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和所述过渡部均有两个,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位于所述次承载部的两侧,所述过渡部则分别位于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在所述槽型横舱壁底凳处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一档强框架的间距处;所述过渡部包括位于所述过渡部上侧边缘的内底纵骨、位于所述过渡部下侧边缘的外底纵骨、连接所述内底纵骨和所述外底纵骨的第二肋板扶强材以及靠近所述第二肋板扶强材的肋板;所述外底纵骨包括趾端,所述趾端上翘至所述肋板上并与所述肋板连接。优选地,所述过渡部包括靠近所述内底纵骨的过渡肘板以及第一肋板扶强材,所述第一肋板扶强材以及所述过渡肘板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次承载部包括多个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次承载部的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通过将外底纵骨的趾端上翘至肋板上,使得过渡部的实现缓慢过渡,利于应力释放,提高了过渡区域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恶劣工况下对结构强度的要求。本技术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通过在次承载部上设计开孔,自由边设置环形面板,避免出现趾端应力集中,提高了船舶使用寿命。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的过渡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说明:1、过渡部;11、过渡肘板;12、第一肋板扶强材;13、肋板;131、第二肋板扶强材;14、趾端;15、内底纵骨;16、外底纵骨;2、双层底局部短纵桁;3、次承载部;31、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其包括槽型横舱壁底凳6、过渡部1、双层底局部短纵桁2、次承载部3,其中,双层底局部短纵桁2和过渡部1均有两个,双层底局部短纵桁2位于次承载部3的两侧,过渡部1则分别位于双层底局部短纵桁2在槽型横舱壁底凳6处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一档强框架的间距处。请参阅图2,过渡部1包括位于过渡部1上侧边缘的内底纵骨15、位于过渡部1下侧边缘的外底纵骨16、第一肋板扶强材12、第二肋板扶强材131、靠近第二肋板扶强材131的肋板13以及靠近内底纵骨15的过渡肘板11,其中,第一肋板扶强材12和第二肋板扶强材131分别用于连接内底纵骨15和外底纵骨16;外底纵骨16包括一趾端14,该趾端14上翘至肋板13并与肋板13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肋板扶强材12和过渡肘板11是一体成型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趾端14的应力集中,可以在次承载部3中部设置有多个开孔31,自由边则设置为环形面板。优选地,所述开孔31的个数为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通过将外底纵骨16的趾端14上翘至肋板13上,使得过渡部1的实现缓慢过渡,利于应力释放,提高了过渡区域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恶劣工况下对结构强度要求。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通过在次承载部3上设计开孔31,自由边设置环形面板,避免出现趾端14应力集中,提高了船舶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其包括槽型横舱壁底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还包括过渡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次承载部;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和所述过渡部均有两个,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位于所述次承载部的两侧,所述过渡部则分别位于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在所述槽型横舱壁底凳处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一档强框架的间距处;所述过渡部包括位于所述过渡部上侧边缘的内底纵骨、位于所述过渡部下侧边缘的外底纵骨、连接所述内底纵骨和所述外底纵骨的第二肋板扶强材以及靠近所述第二肋板扶强材的肋板;所述外底纵骨包括趾端,所述趾端上翘至所述肋板上并与所述肋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其包括槽型横舱壁底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还包括过渡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次承载部;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和所述过渡部均有两个,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位于所述次承载部的两侧,所述过渡部则分别位于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在所述槽型横舱壁底凳处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一档强框架的间距处;所述过渡部包括位于所述过渡部上侧边缘的内底纵骨、位于所述过渡部下侧边缘的外底纵骨、连接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宇胡伟成沈小兴吴小康张秤万正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四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