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地垫及智能互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849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地垫,主要包括上传感器层、绝缘隔离层、下传感器层和信号发射器;绝缘隔离层设置在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之间;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的电极引线与信号发射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智能互动系统,包含上述的辅助地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地垫的电路结构辅助识别互动对象的方位和重量。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提升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地垫及智能互动系统
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地垫及智能互动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技术飞速进步,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已经逐渐应用于广告投放及互动娱乐等领域中。以具有投影功能的智能机器人为例,如CN201611055100.X、CN201710058382.7,其影像都是向地面投放,上述机器人仅通过机器人内部集成的激光和摄像头,不能很好地对广告对象或互动对象的距离、方位和数量进行准确识别。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善机器人的互动效果、并辅助识别广告对象或互动对象的距离、方位和数量,提出了一种辅助地垫及智能互动系统,利用互动对象在辅助地垫上所生成的电信号完成准确识别。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地垫,主要包括上传感器层、绝缘隔离层、下传感器层和信号发射器;绝缘隔离层设置在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之间,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的电极引线与信号发射器相连。进一步地,上传感器层包括上护膜、上层电极、上导电层;上护膜下表面上设置有上层电极;上层电极具有对置的正极、负极;上导电层设置在上层电极与绝缘隔离层上表面之间。进一步地,下传感器层包括下护膜、下层电极、下导电层;下护膜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下层电极;下层电极具有对置的正极、负极;下导电层设置在绝缘隔离层下表面与下层电极之间。进一步地,下层电极与上层电极在辅助地垫的平面方向上呈非平行关系。作为优选手段,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涂覆或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下表面。作为优进一步选手段,上护膜、下护膜由聚酯薄膜制成。作为优选手段,上护膜上表面涂覆哑光材料。作为优选手段,上层上电极以印刷的方式形成在上护膜的下表面上。作为优选手段,正极、负极分别包括电极引线和若干平行的分支部分,正极、负极的电极引线平行设置,分支部分平行交错设置,且与电极引线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互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和前述任意一种辅助地垫,所述的机器人能够接收所述信号发射器传送的电流信息。本技术的辅助地垫,利用辅助地垫的电路结构辅助识别互动对象的方位和重量。采用本技术,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提升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智能互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辅助地垫的分解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1中辅助地垫的分解结构透视示意图;图4是图2、图3中上传感器层的结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A、智能机器人;B、辅助地垫;C、投影区域;D、信号发射器;E、站立位置;F、传感器导电接触点;1、上护膜;2、上层电极;3、上导电膜;4、下护膜;5、下层电极;6、下导电膜;7、绝缘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中地垫尺寸、传感器电极分支数量及交叉方式、电极引线结构等均为示意,不得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参见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智能互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A和辅助地垫B。其中,具体如附图2-4所示,辅助地垫B主要包括上传感器层、绝缘隔离层7、下传感器层和信号发射器D。绝缘隔离层7设置在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之间,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的电极引线与信号发射器D相连。上传感器层包括上护膜1、上层电极2、上导电层3。上护膜1优选聚酯薄膜(PET)制成,可作为辅助地垫B的表层,其上表面优选涂覆哑光材料,其下表面上设置有上层电极2。该上层电极2具有对置的正极、负极,正极、负极分别包括电极引线和若干平行的分支部分,优选导电银浆以印刷的方式形成在上护膜1的下表面上,并可进一步加热固化形成较优的导电性。正极、负极的电极引线平行设置,分支部分平行交错设置,且与电极引线呈非0°角度。上传感器层包括多个上层电极2(即多对正极、负极电路结构),每个上层电极2可以具有一个人为规定的顺序编号。下传感器层包括下护膜4、下层电极5、下导电层6。下导电层6下表面上设置有下层电极5。该下层电极5具有对置的正极、负极线,正极、负极分别包括电极引线和若干平行的分支部分,优选导电银浆以印刷的方式形成在下护膜4的上表面上,并可进一步加热固化形成较优的导电性。正极、负极的电极引线平行设置,分支部分平行交错设置,且与电极引呈非0°角度。下传感器层包括多个下层电极5(即多对正极、负极电路结构),每个下层电极5可以具有一个人为规定的顺序编号。下层电极5的电极引线和若干平行的分支部分,与上层电极2的电极引线和若干平行的分支部分,在辅助地垫B的厚度方向上呈非平行关系。绝缘隔离层7设置在上导电层3与下导电层6之间。上导电层3与下导电层6优选以导电碳质材料涂覆或印刷在绝缘隔离层7上、下表面,并可进一步加热进行固化。下护膜4优选聚酯薄膜(PET)制成。辅助地垫B整体呈柔性可卷曲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图2-4中显示出各层元件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清楚显示各层的结构,实际的产品中,辅助地垫B不需要此空隙。根据附图4,对上传感器层的工作原理简介如下:没有压力的时候,对置的正、负电极彼此断开连接(若柔性辅助地垫D的上层电极2与上导电层3有空隙),或者正、负电极和下面的碳膜(上导电层3)形成浅度接触,在正、负电极之间形成较大的接触电阻;当有人或重物压覆在上传感器层表面时,正、负电极和下面的碳膜产生紧密的接触,形成较小的接触电阻;这个接触电阻和压力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正负电极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计算出重物的重量。上述对应关系由正负电极、导电层的物理参数决定,接触电阻与重物存在固定的对应曲线。根据附图2和附图3,本技术辅助地垫B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辅助地垫B包含具有多个在X方向延伸的上层电极2和具有多个在Y方向延伸的下层电极5。没有压力的时候,所有电极彼此断开连接,或者和对应的碳膜(上导电层或下导电层)形成浅度接触,形成较大的接触电阻;当有人或重物压覆在多层结构的辅助地垫B表面时,相应位置的两层电极和对应的碳膜产生紧密的接触,形成较小的接触电阻,分别是:上层的X方向的某个或若干个电极形成较低的接触电阻,以及下层的Y方向的某个或若干个电极形成较低的接触电阻;可以通过测量电阻计算出重物的重量。同时,综合X方向的电极的序列信息和Y方向的电极的序列信息,可以得出重物在辅助地垫B上的具体位置(X,Y)。根据附图1,本技术的智能互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信号发射器D同时与辅助地垫B各层电极的引线电连接,用于将正、负电极连通的信号及信号电流的大小传送给智能机器人A。如图1所示,信号发射器D优选位于辅助地垫B的一侧或一个角部。当有人处于站立位置E时,智能机器人A根据信号发射器D传送的电流信号,计算站立位置E上的重量,并根据电极序列信息判断于站立位置E在辅助地垫B上的坐标(传感器导电接触点F),然后运动至该坐标处,并利用自身设备在该坐标处形成投影区域C,从而完成初步的智能互动过程,并可以开始进行后续的互动进程,如根据若干交互对象在智能地垫上的站位,在各交互对象之间智能移动,进行小型的简单交互游戏等动作。类似的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的互动技术均已经被专利技术人提交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611055100.X、CN201710058382.7等公开。另外,本技术的辅助地垫还包括直流电源或电源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地垫,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上传感器层、绝缘隔离层、下传感器层和信号发射器;所述绝缘隔离层设置在所述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之间;所述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的电极引线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地垫,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上传感器层、绝缘隔离层、下传感器层和信号发射器;所述绝缘隔离层设置在所述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之间;所述上传感器层和下传感器层的电极引线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感器层包括上护膜、上层电极、上导电层;所述上护膜下表面上设置有所述上层电极;所述上层电极具有对置的正极、负极;所述上导电层设置在所述上层电极与绝缘隔离层上表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传感器层包括下护膜、下层电极、下导电层;所述下护膜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所述下层电极;所述下层电极具有对置的正极、负极;所述下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绝缘隔离层下表面与下层电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地垫,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俊峰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科奥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