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正极片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正极片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锂二次电池因为具有输出功率大、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可快速充放电、循环性能优越与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数码电子产品可充电电源的首选对象,也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车用动力电池。目前,锂二次电池主要使用液态电解质材料,液态电解质中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导致电池安全隐患突出。由于全固态锂二次电池具有液态锂二次电池不可比拟的安全性,并有望彻底消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更符合电动汽车和规模储能领域未来发展的需求。固态电解质种类繁多,其中,聚环氧乙烷(PEO)类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以下优势:PEO体系作为骨架时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柔性,其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与锂金属、石墨等低工作电压的电极有较好的界面相容性。但是,PEO体系的耐氧化性稳定性较差,在3.8V左右会出现PEO的电化学分解。因此,基于PEO骨架的聚合物体系目前仅能用于磷酸铁锂(LiFePO4)等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分布于正极集流体上的复合正极层,复合正极层由分布于正极集流体上的工作电位大于3.8V的高电位正极层和分布于高电位正极层上的工作电位小于或等于3.8V的低电位正极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分布于正极集流体上的复合正极层,复合正极层由分布于正极集流体上的工作电位大于3.8V的高电位正极层和分布于高电位正极层上的工作电位小于或等于3.8V的低电位正极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位正极层和低电位正极层的厚度分别为10~2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位正极层含有高电位正极材料、无机固体电解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高电位正极材料、无机固体电解质、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48~90:8~50:1~10:1~10,优选60~75:15~30: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位正极材料选自层状锂金属氧化物、尖晶石结构锂金属氧化物、锂金属磷酸盐、锂金属氟化硫酸盐、锂金属钒酸盐以及对层状锂金属氧化物、尖晶石结构锂金属氧化物、锂金属磷酸盐、锂金属氟化硫酸盐、锂金属钒酸盐的改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锂金属氧化物选自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三元材料LiNimBnC(1-m-n)O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B、C分别选自Co、Al、Mn中的至少一种,且B和C不相同,0<m<1,0<n<1;所述尖晶石结构锂金属化合物选自锰酸锂LiMn2O4和/或镍锰酸锂LiNi0.5Mn1.5O4;所述锂金属磷酸盐选自磷酸钴锂LiCoPO4和/或磷酸镍锂LiNiPO4;所述锂金属氟化硫酸盐选自氟化硫酸钴锂LiCoFSO4;所述锂金属钒酸盐选自钒酸镍锂LiNiVO4;所述改性材料选自对层状锂金属氧化物、尖晶石结构锂金属氧化物、锂金属磷酸盐、锂金属氟化硫酸盐或锂金属钒酸盐掺杂与包覆处理后的材料,掺杂和包覆的元素选自Al、B、P、Zr、Si、Ti、Ge、Sn、Mg、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勇,郭永胜,王喜庆,蔡挺威,梁成都,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