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231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该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由经多硫化物亲和材料1修饰的隔膜2、硫正极3和硫正极集流体4构造成。所述隔膜的正极侧经多硫化物亲和材料的修饰,其边缘与硫正极集流体的边缘粘结,将硫正极密封在它们所形成的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内。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应用于锂硫电池中能有效抑制放电产物多硫化物迁移至锂负极,并将多硫化物活动区域限制在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内,避免了电池活性材料的损失,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电池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硫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汽车逐渐地被电动汽车所取代,人们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理论能量密度的限制,当前商用锂离子电池已不足以满足一些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寻找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系统成为了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锂硫电池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1,成为了近年来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锂硫电池是以锂单质为负极,硫单质或硫基复合材料为正极的二次电池系统。电池放电过程中,硫正极产生可溶的多硫化物(Sx2-),这些多硫化物能以电解质为媒介穿过隔膜迁移到负极,再被还原成绝缘、不溶的Li2S2和Li2S后覆盖在负极表面,引起了“穿梭效应”。这部分物质无法使系统获得电流,因此会降低活性材料负极锂和正极硫的利用率。随着电池的反复运行,也将导致电池能量密度严重下滑,造成电池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从锂硫电池系统隔膜和正极的组成与构造着手,设计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经多硫化物亲和材料修饰的隔膜(2)、硫正极(3)和硫正极集流体(4),所述经多硫化物亲和材料修饰的隔膜(2)四周边缘与硫正极集流体(4)四周边缘粘结,对硫正极(3)形成空间限域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经多硫化物亲和材料修饰的隔膜(2)、硫正极(3)和硫正极集流体(4),所述经多硫化物亲和材料修饰的隔膜(2)四周边缘与硫正极集流体(4)四周边缘粘结,对硫正极(3)形成空间限域包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硫化物亲和材料以直接沉积或辅以粘结剂的方式修饰在隔膜材料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不超过多硫化物亲和材料质量的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硫正极复合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硫化物亲和材料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硫化物及碳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多硫化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丽张嘉熙宋慧宇崔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