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定子组件、电机、风机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818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电机、风机和空调系统,其中,定子组件包括铁芯、至少三个绕组线圈和至少四个接线端。多个绕组线圈按预设顺序设置在铁芯上,每个绕组线圈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接线端设置在部分铁芯上,接线端包括第一相接线端、第二相接线端、第三相接线端以及公共接线端,三个绕组线圈的第一端分别缠绕在第一相接线端、第二相接线端和第三相接线端上,三个绕组线圈的第二端均缠绕在公共接线端上,三个绕组线圈中一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上的缠绕方向与其余两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上的缠绕方向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绕组线圈与公共接线端之间虚焊,导致容易死机、停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的定子组件、电机、风机和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电机、风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电机的定子是将多个漆包线环绕形成的绕组套设在铁芯上形成的,漆包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对于三相电机,各相线圈的漆包线的一端可以焊接在一个公共端上,但是目前的三相电机在绕线、焊接后,漆包线和公共端的接线柱之间容易出现虚焊的现象。由于漆包线外包裹着焊锡,虚焊的现象无法从外表判断,所以存在虚焊问题的电机容易流向用户,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死机、停机的问题,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如果为了避免虚焊延长焊接的时间,锡炉的高温又会把漆包线烫坏,导致定子匝间等质量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电机、风机和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绕组线圈与公共接线端之间虚焊,导致容易死机、停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包括:铁芯;多个绕组线圈,多个绕组线圈包括: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按预设顺序设置在铁芯上;多个接线端,设置在部分铁芯上,多个接线端包括第一相接线端、第二相接线端、第三相接线端以及公共接线端,第一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第一相接线端上,第二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第二相接线端上,第三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第三相接线端上,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的第二端均缠绕在公共接线端上,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中一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上的缠绕方向与其余两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上的缠绕方向不同。进一步地,公共接线端包括多根接线柱。进一步地,多根接线柱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接线柱之间的间隔在1mm至2mm之间。进一步地,多个接线柱平行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相线圈和第二相线圈的缠绕方向与第三相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三相线圈设置在第一相线圈和第二相线圈之间。进一步地,铁芯包括多个芯柱,绕组线圈一一对应地设置在芯柱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定子组件为上述定子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电机,电机为上述电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电机,电机为上述电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的第一端对应地连接在第一相接线端、第二相接线端、第三相接线端上,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的第二端均连接在公共接线端上,并且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中一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上的缠绕方向与其余两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上的缠绕方向不同,使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之间或者多个线圈与公共接线端之间形成间隙,有利于焊锡在加热液化后渗入,从而使液化焊锡与线圈充分接触,进而使线圈与公共接线端充分焊接,减少虚焊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定子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定子组件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铁芯;20、绕组线圈;30、接线端;31、第一相接线端;32、第二相接线端;33、第三相接线端;34、公共接线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在电机的定子上,绕组线圈的端部需要焊接在定子的接线柱上,在焊接时需要加热接线柱和绕组线圈待焊接部分以使待焊接部分容易挂住融化的焊锡,并能充分、牢固地焊接。本技术的技术人发现:目前的定子的公共接线端上的多个绕组线圈的待焊接部分在接线柱上的缠绕方向相同,容易形成密绕,导致焊锡并不能渗入绕组线圈和接线柱之间或者渗入量不足,进而导致虚焊。如果为了避免这种虚焊可以延长加热时间,但是这样热量会沿接线柱或待焊接部分传递,导致定子线包损坏,从而导致定子匝间等质量异常。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对定子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包括铁芯10、多个绕组线圈20和多个接线端30。其中,多个绕组线圈20包括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按预设顺序设置在铁芯10上。多个接线端30设置在部分铁芯10上,多个接线端30包括第一相接线端31、第二相接线端32、第三相接线端33以及公共接线端34,第一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第一相接线端31上,第二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第二相接线端32上,第三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第三相接线端33上,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的第二端均缠绕在公共接线端34上,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中一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与其余两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不同。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的第一端对应地连接在第一相接线端31、第二相接线端32、第三相接线端33上,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的第二端均连接在公共接线端34上,并且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中一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与其余两组线圈在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不同,使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之间或者多个线圈与公共接线端34之间形成间隙,有利于焊锡在加热液化后渗入,从而使液化焊锡与线圈充分接触,进而使线圈与公共接线端34充分焊接,减少虚焊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焊锡能够与公共接线端34充分接触,本实施例的定子组件在绕线时不需要为了使漆包线完全焊透延长加热时间,也就不会导致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10);多个绕组线圈(20),多个绕组线圈(20)包括: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所述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按预设顺序设置在所述铁芯(10)上;多个接线端(30),设置在部分所述铁芯(10)上,所述多个接线端(30)包括第一相接线端(31)、第二相接线端(32)、第三相接线端(33)以及公共接线端(34),所述第一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相接线端(31)上,所述第二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相接线端(32)上,所述第三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三相接线端(33)上,所述第一相线圈、所述第二相线圈和所述第三相线圈的第二端均缠绕在所述公共接线端(34)上,所述第一相线圈、所述第二相线圈和所述第三相线圈中一组线圈在所述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与其余两组线圈在所述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10);多个绕组线圈(20),多个绕组线圈(20)包括: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所述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相线圈、第二相线圈和第三相线圈按预设顺序设置在所述铁芯(10)上;多个接线端(30),设置在部分所述铁芯(10)上,所述多个接线端(30)包括第一相接线端(31)、第二相接线端(32)、第三相接线端(33)以及公共接线端(34),所述第一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相接线端(31)上,所述第二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相接线端(32)上,所述第三相线圈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三相接线端(33)上,所述第一相线圈、所述第二相线圈和所述第三相线圈的第二端均缠绕在所述公共接线端(34)上,所述第一相线圈、所述第二相线圈和所述第三相线圈中一组线圈在所述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与其余两组线圈在所述公共接线端(34)上的缠绕方向不同。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启毅李佳毅管文龙唐世勇陈生凤陈东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