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少明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17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该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具有能调节手机充电时的角度以及能提高手机与无线充电设备的接触面积的可调式无线充电架;包括:支架、滑槽、无线充电设备、底座、托板;所述底座俯视呈C形状,且底座的底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底座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状的支架,且支架的一端通过阻尼转轴与底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的改进,具有能调节手机充电时的角度与放置位置,增大手机与无线充电设备的接触面积,能保证手机横放或者竖放都能与充电器良好的接触,使用灵活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
本技术涉及手机无线充电支架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电子产品需要充电的时候,桌面上到处都是电源线和充电数据线,这样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这样造成工作环境的不美观,安全系数也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技术,使人们在电气化生活中摆脱了电线的束缚,无线电能传输就是应用物理原理实现了非辐射性无线能量的传输,即两个相同频率的谐振物体将会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而与远离谐振环境的物体有较弱的交互,从而两物体间发生谐振,实现了电能的传输。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用电设备,其必然需要利用充电设备为其充电;传统的充电方式是将手机的充电接口接通交流电,但是,这种充电方式需要利用充电线来实现手机与充电头的连接,因此,使用起来极为不便;目前,为了提高便捷性,出现了一种新的充电方式,即无线充电,其是基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以磁场的方式传送能量,手机无需采用充电线与充电器之间连接,充电器和手机上无需设置外露的导电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滑槽(2)、无线充电设备(3)、底座(4)、托板(5)、连接件(6)、凹槽(7)、充电接口(8)、吸盘(9)、开关按键(10)、前端(601)、连接端(602)、后端(603)、限位圈(604);所述底座(4)俯视呈C形状,且底座(4)的底端设置有吸盘(9);所述底座(4)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状的支架(1),且支架(1)的一端通过阻尼转轴与底座(4)相连接;所述支架(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托板(5),且托板(5)通过螺栓与支架(1)相连接;所述支架(1)的内部开设有两端呈弧形状的矩形滑槽(2);所述滑槽(2)内部设置有H形的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手机无线充电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滑槽(2)、无线充电设备(3)、底座(4)、托板(5)、连接件(6)、凹槽(7)、充电接口(8)、吸盘(9)、开关按键(10)、前端(601)、连接端(602)、后端(603)、限位圈(604);所述底座(4)俯视呈C形状,且底座(4)的底端设置有吸盘(9);所述底座(4)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状的支架(1),且支架(1)的一端通过阻尼转轴与底座(4)相连接;所述支架(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托板(5),且托板(5)通过螺栓与支架(1)相连接;所述支架(1)的内部开设有两端呈弧形状的矩形滑槽(2);所述滑槽(2)内部设置有H形的连接件(6),且连接件(6)通过嵌入方式与滑槽(2)相连接;所述连接件(6)由前端(601)、连接端(602)以及后端(603)构成,且前端(601)与连接端(602)以及后端(603)通过注塑方式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端(60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圈(604),且限位圈(604)与连接端(60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6)的前端(601)设置有椭圆形的无线充电设备(3),且无线充电设备(3)与前端(60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设备(3)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按键(10),且开关按键(10)通过镶嵌方式与无线充电设备(3)相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少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