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08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地端子,包括集束体和连接件。集束体包括支撑件第一防护件及第二防护件,第一防护件与第二防护件均设置在支撑件上,且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及支撑件围成线束聚集凹槽。由此可知,将大量的汽车线束放在该线束聚集凹槽中,可使得汽车线束集中,以便于管理。连接件与支撑件连接,且连接件上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套装在汽车圆柱上,如此,极大方便实现了汽车线束与汽车的连接。连接件为导电体,连接件与汽车线束导线连接,如此,使得大量汽车线束通过该接地端子便于与汽车钣金车体连接,从而使得汽车线束达到接地效果。因此,该接地端子使得汽车线束接地设计和管理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地端子
本技术涉及端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地端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逐渐应用在汽车上。然而随着汽车电器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的线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汽车线束的设计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其中,汽车线束接地设计问题尤为显著,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安装在汽车上的许多电器回路均需要接地设计,导致大量的汽车线束均需要接地设计,从而导致汽车线束接地的设计和管理变得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地端子,它能够便于汽车线束接地的设计和管理。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地端子,包括:集束体,所述集束体包括支撑件、第一防护件及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第二防护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及所述支撑件围成线束聚集凹槽,所述线束聚集凹槽用于放置汽车线束;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导电体,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汽车线束导线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套装在车体圆柱上。上述的接地端子,包括集束体和连接件。集束体包括支撑件第一防护件及第二防护件,第一防护件与第二防护件均设置在支撑件上,且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及支撑件围成线束聚集凹槽。由此可知,将大量的汽车线束放在该线束聚集凹槽中,可使得汽车线束集中,以便于管理。同时,由于集束体包括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因此,使得大量汽车线束稳定集中在支撑件上,能有效避免汽车线束从支撑件上散落。连接件与支撑件连接,且连接件上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套装在汽车圆柱上,如此,极大方便实现了汽车线束与汽车的连接。连接件为导电体,连接件与汽车线束导线连接,如此,使得大量汽车线束通过该接地端子便于与汽车钣金车体连接,从而使得汽车线束达到接地效果。因此,该接地端子使得汽车线束接地设计和管理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接地端子还包括一个以上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设置于所述集束体上,所述折弯件能向所述支撑件弯折。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两个所述折弯件,两个所述折弯件分别为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件上,所述第二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件上;所述第一折弯件能向所述线束聚集凹槽内弯折,所述第二折弯件能向所述线束聚集凹槽内弯折。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折弯件与所述第二折弯件在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连接件成夹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件自所述支撑件上延伸至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二防护件自所述支撑件上延伸至所述连接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段、第二防护段及第三防护段,所述第一防护段与所述第三防护段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护段连接;所述第二防护件包括第四防护段、第五防护段及第六防护段,所述第四防护段与所述第六防护段分别与所述第五防护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防护段与所述第四防护段的距离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上呈减少趋势;所述第三防护段与所述第六防护段的距离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上呈增大趋势。进一步地,接地端子还包括遮挡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第二防护件分别与所述遮挡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所述支撑件及所述遮挡件围成集束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集束体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结构;所述接地端子材质为铜合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接地端子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接地端子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接地端子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带有遮挡件的接地端子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接地端子,110、集束体,111、支撑件,1111、第一支撑段,1112、第二支撑段,1113、第一端,1114、第二端,112、第一防护件,1121、第一防护段,1122、第二防护段,1123、第三防护段,113、第二防护件,1131、第四防护段,1132、第五防护段,1133、第六防护段,114、折弯件,1141、第一折弯件,1142、第二折弯件,115、线束聚集凹槽,120、连接件,121、安装孔,130、遮挡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请参考图1、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接地端子100包括集束体110与连接件120。集束体110包括支撑件111、第一防护件112及第二防护件113,第一防护件112与第二防护件113均设置在支撑件111上,且第一防护件112、第二防护件113及支撑件111围成线束聚集凹槽115。线束聚集凹槽115用于放置汽车线束。连接件120为导电体,连接件120用于与汽车线束导线连接。连接件120与支撑件111连接,连接件120上开设安装孔121,安装孔121用于套装在车体圆柱上。上述的接地端子100,包括集束体110和连接件120。集束体110包括支撑件111第一防护件112及第二防护件113,第一防护件112与第二防护件113均设置在支撑件111上,且第一防护件112、第二防护件113及支撑件111围成线束聚集凹槽115。由此可知,将大量的汽车线束放在该线束聚集凹槽115中,可使得汽车线束集中,以便于管理。同时,由于集束体110包括第一防护件112和第二防护件113,因此,使得大量汽车线束稳定集中在支撑件111上,能有效避免汽车线束从支撑件111上散落。连接件120与支撑件111连接,且连接件120上设有安装孔121,通过安装孔121套装在汽车圆柱上,如此,极大方便实现了汽车线束与汽车的连接。连接件120为导电体,连接件120与汽车线束导线连接,如此,使得大量汽车线束通过该接地端子100便于与汽车钣金车体连接,从而使得汽车线束达到接地效果。因此,该接地端子100便于汽车线束接地的设计和管理。可选地,连接件120的材质可为铜合金、铝合金、铁合金或者其他金属,优选地,连接件120的材质选为铜合金,因为铜合金在超声波机器作用下能与电线铜丝进行定点溶合作业,使每条回路都能端子融合在一起,因此连接为铜合金可使得汽车线束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束体,所述集束体包括支撑件、第一防护件及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第二防护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及所述支撑件围成线束聚集凹槽;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导电体,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汽车线束导线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套装在车体圆柱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束体,所述集束体包括支撑件、第一防护件及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第二防护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及所述支撑件围成线束聚集凹槽;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导电体,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汽车线束导线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套装在车体圆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设置于所述集束体上,所述折弯件能向所述线束聚集凹槽内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两个所述折弯件,两个所述折弯件分别为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件上,所述第二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件上;所述第一折弯件能向所述线束聚集凹槽内弯折,所述第二折弯件能向所述线束聚集凹槽内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折弯件与所述第二折弯件在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众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