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结构和防水施工方法及所用的下层卷材技术

技术编号:197801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水结构或防水施工方法,通过使防水卷材等的背面过热熔融并接合粘附在基底面上而得到的防水结构具备:防水卷材;夹设于该防水卷材与基底面之间、接合固定所述防水卷材和基底面的下层卷材,在下层卷材的一面上具有热熔层,基底面与下层卷材通过适当的固定方法被接合固定,防水卷材通过加热熔融下层卷材的热熔层使其接合固定在下层卷材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保持施工效率、施工精度,而且可防止防水卷材的热损伤和变形问题,可实现高施工效率、良好的施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结构和其施工方法以及所用的新部材,具体涉及作为夹设于沥青防水层与基底之间的新部材的下层卷材和与其相关的防水结构以及防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防水热施工方法,即在施工现场通过熔化锅将沥青加热熔融,使用该熔融的沥青撒布层积沥青屋面之类的施工方法,防水可靠性高,现在占据着防水施工方法的主流。即,以往的平面部位的沥青防水热施工方法的施工中,将规定形状的沥青块粉碎,投入以煤油喷灯等作为热源的锅中,加热至摄氏260°左右熔融,通过18升容器等运送至施工地点,进行在屋面材料的前方用勺将熔融的沥青均一地散布并在其上接合铺设屋面材料的操作,按该做法重复2~3次,形成沥青防水层。每次操作中,熔融沥青通过粉碎沥青块进行补充,熔融。相关技术在以下的文献中有揭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3139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234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08-30292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08-239961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a)由于在施工现场搬入熔化锅,加热规定时间进行熔解后,将其撒布来进行作业,因此存在作业效率、成本等问题;还由于要处理熔解并处于高热状态的沥青,因此这些作业本身也必然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危险性。(b)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会造成问题。即,伴随沥青的加热熔解作业产生烟和臭气,它们会对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这个问题在有人居住的建筑物的修缮工程等中尤其显著。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提供如下的防水结构具备防水卷材;夹设于该防水卷材与基底面之间、将所述防水卷材和基底面接合固定的下层卷材,在该下层卷材的一面上具有热熔层,同时与基底面相对的另一面通过固定方法而被接合固着在基底面上,通过加热熔融下层卷材的热熔层使所述防水卷材接合固定在下层卷材上。此外,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沥青防水热施工方法的问题实现了如下的下层卷材它是夹设于基底面与防水卷材之间的下层卷材,其特征在于,在一面上具有热熔层,该热熔层表面以阻隔材料被覆,阻隔材料与热熔层表面之间形成有采用发泡油墨材料的缓冲部。另外,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实现了由以下的工序构成的防水施工方法(1)在基底面上根据需要涂布底涂料的工序;(2)将上述的下层卷材接合固定在基底面上的工序;(3)通过喷灯、热空气或其它加热装置对粘着固定在基底面上的下层卷材的热熔层进行加热、熔融的工序;(4)在下层卷材的熔融面上粘合防水卷材、将下层卷材与防水卷材接合固定的工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水结构具有对固着在基底或其它基底面上、夹设于与防水卷材等防水卷材之间的下层卷材的表面进行加热使其熔融、在该熔融面上接合粘附防水卷材等防水卷材的结构,所以不需要像采用以往的沥青防水热施工方法的防水结构那样在施工现场的大规模的沥青加热熔解之类的作业,可以实现不污染环境,且高效、安全、具有高可靠性的防水结构。此外,由于夹设于基底面与防水卷材之间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下层卷材的结构为,一面具有热熔层,该热熔层表面以阻隔材料被覆,同时阻隔材料与热熔层表面之间形成有采用发泡油墨材料的缓冲部,所以在构筑防水结构时,不需要像采用以往的沥青防水热施工方法的防水结构那样在施工现场的大规模的沥青加热熔解之类的作业,可以实现不污染环境,且高效、安全、具有高可靠性的防水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水施工方法由于具有如下的构成,因此不需要像采用以往的沥青防水热施工方法的防水结构那样在施工现场的大规模的沥青加热熔解之类的作业,可以实现不污染环境,且高效、安全、具有高可靠性的防水结构(1)在基底面上根据需要涂布底涂料的工序;(2)接着,将上述的下层卷材接合固定在基底面上的工序;(3)通过喷灯、热空气或其它加热装置对粘着固定在基底面上的下层卷材的热熔层进行加热、熔融的工序;(4)在下层卷材的熔融面粘合防水卷材,将下层卷材与防水卷材接合固定的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防水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下层卷材13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下层卷材13的部分省略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采用喷灯施工方法向基底上铺设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作为防水卷材的防水卷材的截面图。图6是采用使用防水卷材的喷灯施工方法的基底防水施工中的以往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防水卷材由防水卷材构成,下层卷材由在基材上浸渍涂布沥青所得的片状材料构成。下层卷材中的热熔层由下层卷材的沥青层构成,在下层卷材的一面形成粘合层。因此,采用这样的结构要素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水结构如下。即,所述防水结构为具备在基底上形成的防水卷材、夹设于该防水卷材与基底之间并接合固定所述防水卷材和基底的下层卷材,在由在基材上浸渍涂布沥青所得的片状材料构成的所述下层卷材的与基底的相对面,具有粘接基底的粘合层,基底和下层卷材通过所述粘合层接合固定,所述防水卷材通过将下层卷材的与防水卷材相对的面加热熔融而使其接合固定在下层卷材上。如前所述,下层卷材的结构使得其夹设于基底与防水卷材之间,通过对与防水卷材相对的面加热熔融而熔接防水卷材,通过形成于另一面的粘合层固定在基底上,从而在基底上接合固定防水卷材。则,下层卷材通过由在基材上浸渍涂布沥青所得的片状材料构成主体部、粘附于该主体部的与所述防水卷材相对的面上的第1阻隔材料和形成于另一面的在表面上粘附第2阻隔材料的粘合层组成,用树脂薄膜形成的所述第1阻隔材料与主体部之间形成有采用发泡油墨材料的缓冲部。而且,缓冲部较好是以印刷涂布在树脂薄膜表面的格状体构成。下层卷材在基底面的固定方法也可以采用基于使用螺钉、固定销等的机械固定的部分固定方法,或者使用沥青类粘接剂的部分粘接方法,来代替采用所述粘合层的固定接合。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防水结构的截面图。图中,11是作为防水卷材的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11如公知的那样,在基材上浸渍涂布改性沥青形成,在表面上形成有作为精加工表面的矿物质砂层12。13是夹设于所述防水卷材11与基底混凝土S的表面之间的下层卷材。下层卷材13通过形成于下表面的粘合层与基底面接合固定,另一方面,下层卷材13和防水卷材11通过被加热熔融的下层卷材13的表层部分粘接。图1中,下层卷材13和基底面整面地粘接,但也可以在所述两者之间形成公知的绝缘部,形成所谓用于防止膨起的排气通路。图2是图1所示的下层卷材13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该下层卷材13的主体部由在基材14上浸渍涂布改性沥青得到,形成沥青层15和沥青层16。沥青层15的改性沥青使用与沥青层16的相比熔融性更好的材质。此外在图中,17是通过加热被熔融的热熔层,本实施例中热熔层17由沥青层15的表层部分构成。此外,17a是粘贴设置在热熔层17(沥青层15)表面的第1阻隔材料。另外,18是形成于所述沥青层16的表面上的粘合层,表面用第2阻隔材料被覆。对于本实施例所述的下层卷材,通过图3进一步进行说明。图3是图2所示的下层卷材13的部分省略立体图。粘贴设置在热熔层17(沥青层15)表面的第1阻隔材料17a由树脂薄膜17b和在其背面通过使用发泡油墨的印刷涂布形成的作为缓冲层的格状体17c构成。作为树脂薄膜,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防水卷材;夹设于该防水卷材与基底面之间、将所述防水卷材和基底面接合固定的下层卷材,在该下层卷材的一面上具有热熔层,同时与基底面相对的另一面通过固定方法而被接合固着在基底面上,通过加热熔融下层卷材的热熔层使所述防水卷材接合固定在下层卷材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岛常雄今井隆良小岛徹木下武文伊藤贵志富井正隆
申请(专利权)人:田岛绿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