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69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由板内钢筋及包裹所述板内钢筋的混凝土组成的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距离最近板内的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经大量试验数据证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兼顾了工厂生产、运输以及施工强度的要求,从而排除了混凝土板浇筑受天气、人员、技术、场地以及操作条件等原因影响,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大幅度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板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对住宅的需求 曰趋迫切,建筑物的高层化、大型化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传统的建筑,都 是通过现场施工(例如现场浇铸混凝土框架、楼面等)完成的,不仅存在因施 工人员技术水平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风险,而且存在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建筑工业化生产技术,是指把建筑各分部构件(例如柱、梁、楼面等)在 工厂集中生产加工,进行现场调运组装施工。采用建筑工业化作业,不仅提高 了建筑的效率,而且可最大程度改善结构精度,解决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 病,提高建筑性能,降低使用能耗和建造能耗,保护环境。高层、超建筑住宅多以框架结构体系为主,按部位(柱子、梁、楼板、阳 台等)选用预制混凝土复合工法为一个发展趋势。而预制混凝土部件在工厂集 中生产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再进行吊装作业,因此其尺寸和强度必须符 合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板不适合 工业化作业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预制混凝土 板,包括由板内钢筋及包裹所述板内钢筋的混凝土组成的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筋的 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下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为屋外用楼板, 所述板状主体的下表面距离板内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设有紧贴其上表 面的轻质填充材料,所述轻质填充材料的底端与最近的板内钢筋的距离大于或 等于15mm。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板状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50mm。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板状主体内埋设有预应力钢绞 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与板状主体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板状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70mm。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中,还包括底端埋设于所述板状主体、 顶端露出板状主体上表面的桁架筋,所述桁架筋由与板内钢筋固定的下弦筋、 位于板状主体上表面之上的上弦筋以及连接所述上弦筋和下弦筋的格构筋组 成。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上弦筋和下弦筋相互平行。 经大量试验数据证实,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兼顾了工厂生产、运输 以及施工强度的要求。由于上述预制混凝土板在工厂浇筑,排除了天气、人员、 技术、场地以及操作条件等原因影响,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可大幅度减少施工 现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预制混凝土板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预制混凝土板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由钢筋及包裹所述钢筋的混凝土组成的板状主体,该板状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其上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 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下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15mm。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 图。该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由板内钢筋12和混凝土 11组成的板状主体10,其 中板内钢筋12由多跟相互固定的钢筋组成(例如网状、框架等),类似板状主 体ll的"骨架",而混凝土11则包裹板内钢筋12。在浇筑时,首先将板内钢 筋12放置到模具中,在向模具中填充混凝土,在混凝土完全硬化拆除模具制 成板状主体10。当上述预制混凝土板用作实心楼板时,板状主体10的下表面距离最近的 板内钢筋12的距离d2应至少为15mm,最好不小于25mm。相应地,此时的板 状主体10的最小厚度d3至少为40mm,推荐为50mm;板状主体10的上表面距 离最近的板内钢筋12的距离dl应大于或等于15mm。当预制混凝土板为屋外 用楼板时,例如建筑物的露台的楼板,此时板状主体10的下表面距离板内钢 筋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5mm,最好为35mm及以上。此外,在板状主体10上还设有底端埋设于板状主体10、顶端露出板状主 体10上表面的桁架筋。该桁架筋由与板内钢筋12固定的下弦筋14、位于板 状主体10上表面之上的上弦筋15以及连接上弦筋15和下弦筋14的格构筋 16组成。上述的上弦筋15和下弦筋14相互平行。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 图。该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板同样包括由板内钢筋22和混凝土 21组成的板状 主体20,板状主体20中还埋设有由上弦筋25、下弦筋24以及格构筋26组成 的桁架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紧贴板状主体20的上表面还固定有 轻质填充材料27,以使该板适用于大跨度的场合。上述轻质填充材料27的底 端与最近的板内钢筋的距离d7大于或等于15mm或20mm。相应地,此时板状 主体20的厚度d5应大于或等于50mm,最好不小于65rnm;板状主体10的下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筋12的距离d4应至少为15mm,最好不小于25mm。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在预制混凝土板中引入预应力。此时,板状 主体内埋设的预应力钢绞线与板状主体上表面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mm,最好不小于35mm。相应地,板状主体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70mm,最好不小于80mm。 在建筑施工时,只需将上述预制混凝土板吊装并安放到预定位置,再在其 上浇筑现浇层,即可完成楼板的施工,使得现场部分的施工安全、高效。由于上述预制混凝土板在预制厂浇筑,排除了受天气、人员、技术、场地 以及操作条件等原因影响,施工安全性提高。上述预制混凝土板的尺寸经大量 的试验数据证实,其不仅便于运输,且强度也符合应用需求,可大幅度减少施 工现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此外,工厂化生成还可以较少木材、钢材以及 现场各种材料的使用,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造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 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由板内钢筋及包裹所述板内钢筋的混凝土组成的板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距离最近板内的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 板为屋外用楼板,所述板状主体的下表面距离板内最近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15ra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主体的 上设有紧贴其上表面的轻质填充材料,所述轻质填充材料的底端与最近的板内 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主体的 厚度大于或等于50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由板内钢筋及包裹所述板内钢筋的混凝土组成的板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距离最近的板内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距离最近板内的钢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