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散热机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53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机房,涉及机房散热的技术领域,包括:排风管路、送风管路、抽风机、送风机、导热板及换热器;排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排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抽风机与换热器连通;送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送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送风机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用于将排风管路送入换热器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后通过送风管路输送至机房;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顶端,送风管路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底端;导热板设置于机房空间的上部,且靠近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用于吸收机房内的热量并通过排风管路输送至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较高,且耗电量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散热机房
本技术涉及机房散热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机房。
技术介绍
目前的计算机机房和信息机房,设备密集度高、设备的发热量巨大。一般计算机机房和信息机房内的发热量可以达到300W/m2。随着服务器集成技术的发展,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大量进入普通信息机房。相比较而言,原来的台式电脑、塔式服务器等设各单体占用空间大,相对单位体积的发热量比较小,而现在的计算机机房全部是机架式服务器或是刀片服务器,在一个42U的标准机柜内,可以容纳得下20台400W的2U服务器,或者4套IOU的刀片服务器机框,约合64台刀片服务器。极端情况下,一个机柜发热量可以达到8000-20000W。现有技术中对机房的散热一般在机房内设置制冷空调系统。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较大,增加了机房的用电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机房,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机房内设置制冷空调系统,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排风管路、送风管路、抽风机、送风机、导热板及换热器;所述排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排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送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所述排风管路送入所述换热器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后通过所述送风管路输送至机房;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顶端,所述送风管路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底端;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机房空间的上部,且靠近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用于吸收机房内的热量并通过所述排风管路输送至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路包括:排风主管、多个排风支管;多个所述排风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机房连通,多个所述排风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排风主管连通;所述排风主管远离所述排风支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排风主管设置为波纹管,且所述排风主管由导热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路包括:送风主管、多个排风支管;多个所述送风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机房连通,多个所述送风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送风主管连通;所述送风主管远离所述送风支管的一端通过所述送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翅片组件;所述换热管包括弯曲管段和设置在弯曲管段两端的第一直管段以及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排风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直管段与所述送风管路连通;所述翅片组件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弯曲管段穿过的管孔;所述弯曲管段穿设于所述管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呈“S”形;所述导热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包括导热体、上折叠传导网、下折叠传导网、上传导层、下传导层、高效过滤网;所述上传导层、上折叠传导网、导热体、下折叠传导网、下传导层、高效过滤网依次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房,包括机房和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机房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排风管路连接的散热口、所述机房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送风管路连接的送风口。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排风管路、送风管路、抽风机、送风机、导热板及换热器;所述排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排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送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所述排风管路送入所述换热器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后通过所述送风管路输送至机房;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顶端,所述送风管路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底端;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机房空间的上部,且靠近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用于吸收机房内的热量并通过所述排风管路输送至所述换热器。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在机房外侧设置散热装置,减小了对机房内用电设备的用电负担。同时,抽风机、送风机、换热器用电量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空调系统的用电量小,进一步对机房内用电设备的用电负担较小。排风管路、和送分管路分别设置于机房外侧,减小对机房空间的占用。同时送机房顶部吸入热空气,从机房底部输送冷空气,有利于机房上下空间的空气流通,使得机房散热性能较好。机房的顶部可靠近排风管路的一端设置用于吸附机房空间热量的导热板,导热板上的热空气进一步通过排风管路输送出,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散热效率较高,且耗电量较小。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房,包括机房和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机房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排风管路连接的散热口、所述机房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送风管路连接的送风口。本技术提供的散热机房,散热效率较高,且耗电量较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的导热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设置有防尘网的示意图。图标:1-机房;2-导热板;3-排风管路;4-送风管路;5-抽风机;6-送风机;7-换热器;8-防尘网;11-散热口;12-送风口;31-排风主管;32-排风支管;41-送风主管;42-送风支管;71-换热管;72-翅片组件;713-弯曲管段;711-第一直管段;722-第二直管段;21-上传导层;22-上折叠传导网;23-导热体;24-下折叠传导网;25-下传导层;26-高效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排风管路3、送风管路4、抽风机5、送风机6、导热板2及换热器7;排风管路3的一端与机房1连通,排风管路3的另一端通过抽风机5与换热器7连通;送风管路4的一端与机房1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管路、送风管路、抽风机、送风机、导热板及换热器;所述排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排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送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排风管路送入所述换热器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后通过所述送风管路输送至机房;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顶端,所述送风管路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底端;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机房空间的上部,且靠近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用于吸收机房内的热量并通过所述排风管路输送至所述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管路、送风管路、抽风机、送风机、导热板及换热器;所述排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排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一端与机房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送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排风管路送入所述换热器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后通过所述送风管路输送至机房;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顶端,所述送风管路于机房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机房的底端;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机房空间的上部,且靠近所述排风管路与机房连通的一端,用于吸收机房内的热量并通过所述排风管路输送至所述换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路包括:排风主管、多个排风支管;多个所述排风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机房连通,多个所述排风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排风主管连通;所述排风主管远离所述排风支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主管设置为波纹管,且所述排风主管由导热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包括:送风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冠强张元彦王庆生黄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