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728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包括: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风道、风机和底盘;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道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机的结构相适应;所述第二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机、所述底盘的结构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能够减小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风机系统。
技术介绍
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音,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烦恼。风机噪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空气动力噪音、电磁性噪音和机械噪音。其中,机械噪音是由于固体震动而产生的。在现有的风机系统中,风机、风道和底盘直接连接。在运行过程中,风机的震动会直接传递给风道和底盘,引起风道和底盘等发生震动,进而增大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能够减小噪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包括: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风道、风机和底盘;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道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机的结构相适应;所述第二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机、所述底盘的结构相适应。优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震垫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所述风道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减震垫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所述风机、所述第一减震垫和所述风道;所述风道固定于所述连接部,并且通过压力将所述第一减震垫、所述风机、所述第二减震垫紧固在所述风机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管状结构以及设置于各个所述管状结构外表面的至少两个片状结构;所述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其中,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管状结构一一对应;外设的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风道固定于所述管状结构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垫为环形结构,其中,所述环形结构由上端面、下端面、内侧面、外侧面和斜面构成;所述内侧面与所述下端面构成的形状为:将“L”形的拐角处换为圆弧状后所形成的形状;所述内侧面与所述下端面相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各个所述凹槽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形结构上;所述斜面与所述风道紧密贴合;所述凹槽、所述下端面与所述风机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垫,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风机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外环结构和内环结构,其中,所述外环结构和所述内环结构构成的形状为:针对长方形,去掉上面的一条边,且右边的一条边只保留一部分边长后,所形成的形状,其中,所述保留的一部分边长与下面的一条边相连接;所述外环结构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第一齿形结构,其中,各个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的顶面的高度呈螺旋递增,最高的顶面所在的第一齿形结构与最低的顶面所在的第一齿形结构构成的形状为:L”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所形成的形状。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垫,进一步包括:第二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固定部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齿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固定槽,其中,所述固定槽与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相适应;所述固定槽,包括:第一弧形侧壁、第二弧形侧壁、多个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侧壁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壁之间,形成多个槽位;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嵌入所述槽位中,能够使所述第二减震垫稳固在所述底盘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其中,风道与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风机与底盘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垫。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能够吸收风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同时,避免将风机的震动会直接传递给风道和底盘,进而减小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与第一减震垫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系统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包括:第一减震垫101、第二减震垫102、风道103、风机104和底盘105;第一减震垫101设置于风道103与风机104之间、第二减震垫102设置于风机104与底盘105之间;第一减震垫101的结构与风道103、风机104的结构相适应;第二减震垫102的结构与风机104、底盘105的结构相适应;第一减震垫101和第二减震垫102,用于吸收风机104运行中产生的震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该风机系统中,风道103与风机104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101,风机104与底盘105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垫102。第一减震垫101和第二减震垫102能够吸收风机104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同时,避免将风机104的震动会直接传递给风道103和底盘105,进而减小噪音。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震垫并不局限于一种结构,其结构与风道、风机的结构相关。与之类型,第二减震垫的结构与风机、底盘的结构相关。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底盘105,包括:底盘本体1051、固定部1052和连接部1053;固定部1052、连接部1053设置于底盘本体1051上;第二减震垫102与固定部1052相连;第二减震垫102的上方依次设置有风机104、第一减震垫101和风道103,如图3所示;风道103固定于连接部1053,并且通过压力将第一减震垫101、风机104、第二减震垫102紧固在风机104与固定部1052之间,如图4所示。现有的风机系统,风机与风道、底盘直接相连,为了防止风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移动而造成危险,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单独对风机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风道能够通过底盘上设置的连接部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压力将风道与底盘之间设置的第一减震垫、风机、第二减震垫压紧,并使其紧固在风道与底盘之间,与现有的风机系统相比,不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单独对风机进行固定,能够简化操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风道、风机和底盘;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道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机的结构相适应;所述第二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机、所述底盘的结构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风道、风机和底盘;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道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机的结构相适应;所述第二减震垫的结构与所述风机、所述底盘的结构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震垫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所述风道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减震垫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所述风机、所述第一减震垫和所述风道;所述风道固定于所述连接部,并且通过压力将所述第一减震垫、所述风机、所述第二减震垫紧固在所述风机与所述固定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管状结构以及设置于各个所述管状结构外表面的至少两个片状结构;所述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其中,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管状结构一一对应;外设的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风道固定于所述管状结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垫为环形结构,其中,所述环形结构由上端面、下端面、内侧面、外侧面和斜面构成;所述内侧面与所述下端面构成的形状为:将“L”形的拐角处换为圆弧状后所形成的形状;所述内侧面与所述下端面相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文袁源潘米样张根源
申请(专利权)人:意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