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23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左右相对的立板,所述立板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上水室,所述立板的上部之间且在第一上水室的下侧设有第二上水室,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设有第一下水室,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且在第一下水室的上侧设有第二下水室,所述第一上水室的上端设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上螺纹连接有加水盖,所述第一下水室的下端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门,所述第一上水室的左端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一上水室的右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上水室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冷却液多次流入到散热管中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具体领域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又叫发动机水室,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强制水循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是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的换热装置,现有的散热器一般采用竖直或者水平排列的冷却管连接上下两个水室来进行散热,冷却液只会穿过散热器芯一次,散热冷却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左右相对的立板,所述立板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上水室,所述立板的上部之间且在第一上水室的下侧设有第二上水室,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设有第一下水室,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且在第一下水室的上侧设有第二下水室,所述第一上水室的上端设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上螺纹连接有加水盖,所述第一下水室的下端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门,所述第一上水室的左端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一上水室的右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上水室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下水室的右端设有出水管,所述第二下水室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下水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一上水室与第二下水室之间均匀设有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二上水室与第二下水室之间均匀设有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上水室与第一下水室之间设有第三散热管,所述立板之间均匀设有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贯穿散热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第三散热管的横截面均为扁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水室的下端设有减震垫。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套有橡胶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根据发动机气缸盖传来的冷却液的温度决定装置的使用状态,当冷却液的温度较低,不需要增强装置的冷却强度时,可以将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打开,通过第一连接管使第一上水室和第二上水室连通起来形成一个水室,通过第二连接管使第一下水室和第二下水室连通起来形成一个水室,冷却液从上水室中经散热管流入到下水室中,流经一次散热管进行散热,在散热管中传输的过程,加之散热片的辅助,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当冷却液的温度较高,需要增强装置的冷却强度时,则将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关闭,将第一上水室和第二上水室分隔开来,将第一下水室和第二下水室分隔开来,冷却液经过在散热管中经三次传输,保证了冷却液散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板、2-第一上水室、3-第二上水室、4-第一下水室、5-第二下水室、6-加水管、7-加水盖、8-排水管、9-排水阀门、10-进水管、11-第一连接管、12-第一电动阀门、13-出水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二电动阀门、16-第一散热管、17-第二散热管、18-第三散热管、19-散热板、20-减震垫、21-橡胶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左右相对的立板1,立板提供装置整体的框架,在其间安装其他的部件,保证装置整体的强度,所述立板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上水室2,水室中可以积攒少量的冷却液,从外部加入冷却液时会先进入到第一上水室中然后被装置使用进行循环,循环过程中的从发动机气缸盖传来的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会先进入到第一上水室中,所述立板的上部之间且在第一上水室的下侧设有第二上水室3,第二上水室紧邻第一上水室,当冷却液的温度较低,不需要增强装置的冷却强度时,可以将第一电动阀门打开,通过第一连接管使第一上水室和第二上水室连通起来,形成一个水室,当冷却液的温度较高,需要增强装置的冷却强度时,则将第一电动阀门关闭,使第一上水室和第二上水室分隔开来,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设有第一下水室4,经过装置冷却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会最终进入到第一下水室中,从第一下水室中再次进入到发动机气缸盖中,完成循环冷却,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且在第一下水室的上侧设有第二下水室5,第二下水室紧邻第一下水室,当冷却液的温度较低,不需要增强装置的冷却强度时,可以将第二电动阀门打开,通过第二连接管使第一下水室和第二下水室连通起来,形成一个水室,当冷却液的温度较高,需要增强装置的冷却强度时,则将第二电动阀门关闭,使第一下水室和第二下水室分隔开来,所述第一上水室的上端设有加水管6,加水管用于向装置中加入冷却液,所述加水管上螺纹连接有加水盖7,加水盖盖在加水管上能够避免装置中的冷却液,防止冷却溅出,所述第一下水室的下端设有排水管8,在需要时可以通过排水管将装置中的冷却液排出,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门9,排水阀门控制着排水管的开合,需要排出冷却液时则将排水阀门打开,所述第一上水室的左端设有进水管10,进水管与发动机气缸盖的出水端和水泵连通,用于将发动机气缸盖中冷却液加入到第一上水室中,所述第一上水室的右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上水室的右端连接,第一连接管可以将第一上水室和第二上水室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12,通过第一电动阀门可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连接管,使第一上水室连通或者分离,所述第一下水室的右端设有出水管13,出水管与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水端连通,用于将冷却液加入发动机气缸盖中,所述第二下水室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4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下水室连接,第二连接管可以将第一下水室与第二下水室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门15,第二电动阀门可以到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连接管,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均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放置在车辆当中由驾驶人员所操作,所述第一上水室与第二下水室之间均匀设有第一散热管16,第一散热管贯穿第二上水室将第一上水室与第二下水室连通,第一散热管中的冷却液总是向下流动,将第一上水室导入到第二下水室中,所述第二上水室与第二下水室之间均匀设有第二散热管17,第二散热管将第二上水室与第二下水室连通,第二散热管中的冷却液根据装置的使用状态可以向上流动也可以向下流动,所述第二上水室与第一下水室之间设有第三散热管18,第三散热管贯穿第二下水室将第二上水室与第一下水室连通,第三散热管中的冷却液总是向下流动,将第二上水室中的冷却液导入第一下水室中,散热管贯穿水室的部分焊接密封,避免冷却液从水室中漏出,所述立板之间均匀设有散热板19,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贯穿散热板,散热板与散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左右相对的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上水室(2),所述立板(1)的上部之间且在第一上水室(2)的下侧设有第二上水室(3),所述立板(1)的下部之间设有第一下水室(4),所述立板(1)的下部之间且在第一下水室(4)的上侧设有第二下水室(5),所述第一上水室(2)的上端设有加水管(6),所述加水管(6)上螺纹连接有加水盖(7),所述第一下水室(4)的下端设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上设有排水阀门(9),所述第一上水室(2)的左端设有进水管(10),所述第一上水室(2)的右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第二上水室(3)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1)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12),所述第一下水室(4)的右端设有出水管(13),所述第二下水室(5)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4)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14)的另一端与第一下水室(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4)上设有第二电动阀门(15),所述第一上水室(2)与第二下水室(5)之间均匀设有第一散热管(16),所述第二上水室(3)与第二下水室(5)之间均匀设有第二散热管(17),所述第二上水室(3)与第一下水室(4)之间设有第三散热管(18),所述立板(1)之间均匀设有散热板(19),所述第一散热管(16)和第二散热管(17)均贯穿散热板(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左右相对的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上水室(2),所述立板(1)的上部之间且在第一上水室(2)的下侧设有第二上水室(3),所述立板(1)的下部之间设有第一下水室(4),所述立板(1)的下部之间且在第一下水室(4)的上侧设有第二下水室(5),所述第一上水室(2)的上端设有加水管(6),所述加水管(6)上螺纹连接有加水盖(7),所述第一下水室(4)的下端设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上设有排水阀门(9),所述第一上水室(2)的左端设有进水管(10),所述第一上水室(2)的右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第二上水室(3)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1)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12),所述第一下水室(4)的右端设有出水管(13),所述第二下水室(5)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4)的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兰娟李健程迎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