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14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有既有梁、梁底角钢、钢筋、紧固螺栓、受力扁钢、缀板;所述既有梁为原建筑混凝土框架的支承梁结构;所述梁底角钢为贴合在既有梁底部两角上的角钢构件;所述钢筋一端焊接在梁底角钢上,另一端穿过既有梁两侧的楼板,并用紧固螺栓拉紧在既有梁上;所述缀板为钢板构件,该缀板焊接在两侧梁体角钢之间和两侧受力扁钢之间;该结构能在不改动既有梁外观和基本布局的情况下满足修复加固要求,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上世纪部分建筑采用半混凝土半砌体结构作为建筑框架,对于年代久远且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需要通过改造加固对建筑物进行维护。经过长时间的沉降变形,原建筑物的混合结构框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通常,通过加固维修之后能满足建筑物承载要求,但大部分工程中由于材料或施工的问题而不时出现加固后原结构出现变形需要修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该结构能在不改动既有梁外观和基本布局的情况下满足修复加固要求,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有既有梁、梁底角钢、钢筋、紧固螺栓、受力扁钢、缀板;所述既有梁为原建筑混凝土框架的支承梁结构;所述梁底角钢为贴合在既有梁底部两角上的角钢构件;所述钢筋一端焊接在梁底角钢上,另一端穿过既有梁两侧的楼板,并用紧固螺栓拉紧在既有梁上;所述缀板为钢板构件,该缀板焊接在两侧梁体角钢之间和两侧受力扁钢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钢筋尺寸为直径10mm的钢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能在不改动既有梁外观和基本布局的情况下满足修复加固要求,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加固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既有梁,2为梁底角钢,3为钢筋,4为紧固螺栓,5为受力扁钢,6为缀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有既有梁1、梁底角钢2、钢筋3、紧固螺栓4、受力扁钢5、缀板6;所述既有梁1为原建筑混凝土框架的支承梁结构;所述梁底角钢2为贴合在既有梁1底部两角上的角钢构件;所述钢筋3一端焊接在梁底角钢2上,另一端穿过既有梁1两侧的楼板,并用紧固螺栓4拉紧在既有梁1上;所述缀板6为钢板构件,该缀板6焊接在两侧梁体角钢2之间和两侧受力扁钢5之间。具体实施时,所述钢筋3尺寸为直径10mm的钢筋。实际施工时,在既有梁1两侧设置钢筋3,该钢筋3一端用紧固螺栓4拉紧在既有梁1顶两侧,紧固螺栓4与既有梁1顶面之间设有受力扁钢5,钢筋3另一端焊接在设置在既有梁1底的梁底角钢2上,所述受力扁钢5之间和梁底角钢2之间均连接有缀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有既有梁、梁底角钢、钢筋、紧固螺栓、受力扁钢、缀板;所述既有梁为原建筑混凝土框架的支承梁结构;所述梁底角钢为贴合在既有梁底部两角上的角钢构件;所述钢筋一端焊接在梁底角钢上,另一端穿过既有梁两侧的楼板,并用紧固螺栓拉紧在既有梁上;所述缀板为钢板构件,该缀板焊接在两侧梁体角钢之间和两侧受力扁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承梁修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有既有梁、梁底角钢、钢筋、紧固螺栓、受力扁钢、缀板;所述既有梁为原建筑混凝土框架的支承梁结构;所述梁底角钢为贴合在既有梁底部两角上的角钢构件;所述钢筋一端焊接在梁底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玄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泰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