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3759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结构领域,针对楼板开洞后整体结构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1)钢筋探测;(2)楼板开洞,初开洞尺寸大于设计图纸中后开洞的尺寸;(3)处理初开洞;(4)初开洞洞边处理,初开洞洞边沿钢筋走向开凿以形成若干补强槽;(5)铺设锚杆;(6)安装模板并浇注;(7)拆卸模板并裁断钢筋。通过开出初开洞后再浇注形成后开洞,利用新混凝土将开洞时被振动冲击冲裂的洞边进行补强,使得后开洞的洞边结构强度提高,同时通过设置补强槽以及锚杆,增加新浇注的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以及新旧混凝土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该楼板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成本低的特点。近年来建筑物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建筑物改造施工中,经常需要对楼板进行开洞处理。楼板开洞时,难免采用钻孔、敲击等手段,使得楼板开洞后,后开洞的洞边被振动冲击或直接冲击破坏导致产生裂缝等薄弱点,进而使得洞边为薄弱部位,承载性能变差,同时由于钢筋被裁断后预应力作用点集中与洞边上,将导致楼板整体结构稳定性下降,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具有楼板结构稳定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钢筋探测;(2)楼板开洞,具体如下:避开钢筋对楼板钻若干个孔,扩孔以形成初开洞,初开洞尺寸大于设计图纸中后开洞的尺寸;(3)处理初开洞,具体如下:将初开洞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钢筋探测;(2)楼板开洞,具体如下:避开钢筋对楼板钻若干个孔,扩孔以形成初开洞,初开洞尺寸大于设计图纸中后开洞的尺寸;(3)处理初开洞,具体如下:将初开洞范围内附着在钢筋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4)初开洞洞边处理,具体如下:初开洞洞边沿钢筋走向开凿以形成若干补强槽,补强槽宽度为钢筋直径的1‑4倍,相邻补强槽间距为补强槽宽度的2‑3倍;(5)铺设锚杆,具体如下:在补强槽内放置锚杆,锚杆长度方向与补强槽长度方向一致,锚杆一端伸出至初开洞内;(6)安装模板并浇注,具体如下:按设计图纸安装模板,浇注混凝土形成后开洞;(7)拆卸模板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钢筋探测;(2)楼板开洞,具体如下:避开钢筋对楼板钻若干个孔,扩孔以形成初开洞,初开洞尺寸大于设计图纸中后开洞的尺寸;(3)处理初开洞,具体如下:将初开洞范围内附着在钢筋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4)初开洞洞边处理,具体如下:初开洞洞边沿钢筋走向开凿以形成若干补强槽,补强槽宽度为钢筋直径的1-4倍,相邻补强槽间距为补强槽宽度的2-3倍;(5)铺设锚杆,具体如下:在补强槽内放置锚杆,锚杆长度方向与补强槽长度方向一致,锚杆一端伸出至初开洞内;(6)安装模板并浇注,具体如下:按设计图纸安装模板,浇注混凝土形成后开洞;(7)拆卸模板并裁断钢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初开洞长度为设计图纸中后开洞长度的110%,初开洞宽度为设计图纸中后开洞宽度的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通过混凝土溶解剂将附着在钢筋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补强施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锴毅黄艳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衣防水补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