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04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包括主面板、水平调节结构、背部支撑系统和高强锚筋,背部支撑系统包括主梁桁架和操作平台,主面板包括刚性面板和柔性面板,刚性面板和柔性面板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刚性面板与柔性面板制作成一体结构,避免了在使用时水平方向上多块翻转模板交接处出现明显折角的情况,使折角处能够平顺过渡,便于进行施工和体形控制,同时可旋转主杆和连接套筒的配合,使主板面中柔性面板发生弯曲变形,达到调节弧度的目的,减少了相对于传统翻转模板在施工中的水平方向上弧线体形控制难度的问题,且浇筑后的混凝土外观美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建筑模板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
技术介绍
在传统碾压混凝土施工中所使用的翻转模板多为仅可在竖直方向上调节弧度的模板。该传统模板由于不具备水平方向上自身可调节弧度的功能,使得在使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导致施工中对于水平方向上有弧度要求的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体形控制难度大、施工后混凝土外观存在不美观平顺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翻转模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通过将刚性面板与柔性面板制作成一体结构,避免了在使用时水平方向上多块翻转模板交接处出现明显折角的情况,使折角处能够平顺过渡,便于进行施工和体形控制,同时可旋转主杆和连接套筒的配合,使主板面中柔性面板发生弯曲变形,达到调节弧度的目的,减少了相对于传统翻转模板在施工中的水平方向上弧线体形控制难度的问题,且浇筑后的混凝土外观美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包括主面板、水平调节结构、背部支撑系统和高强锚筋,所述背部支撑系统包括主梁桁架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包括刚性面板和柔性面板,所述刚性面板和柔性面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刚性面板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水平调节结构包括可旋转主杆、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分别安装在可旋转主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套筒通过连接筋板与主面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通过连接筋板与主梁桁架连接。上述的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主杆与第一连接套筒之间、以及可旋转主杆与第二连接套筒均通过旋转丝扣相连接。上述的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主杆为十字形杆。上述的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在主面板的中心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水平调节结构。上述的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均通过扣件与连接筋板连接。上述的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上均设置有连接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使浇筑后的混凝土外观美观,便于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将刚性面板与柔性面板制作成一体结构,避免了水平方向上多块翻转模板交接处在使用时出现明显折角的情况,使折角处能达到平顺过渡,便于进行施工和体形控制,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3、本技术通过可旋转主杆和连接套筒的配合,使主板面中柔性面板发生弯曲变形,达到调节弧度的目的,减少了相对于传统翻转模板在施工中的水平方向上弧线体形控制难度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将刚性面板与柔性面板制作成一体结构,避免了在使用时水平方向上多块翻转模板交接处出现明显折角的情况,使折角处能够平顺过渡,便于进行施工和体形控制,同时可旋转主杆和连接套筒的配合,使主板面中柔性面板发生弯曲变形,达到调节弧度的目的,减少了相对于传统翻转模板在施工中的水平方向上弧线体形控制难度的问题,且浇筑后的混凝土外观美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面板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主面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主面板、水平调节结构和主梁桁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水平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三块主面板水平方向的拼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面板;1-1—刚性面板;1-2—柔性面板;2—水平调节结构;2-1—可旋转主杆;2-2—第一连接套筒;2-3—第二连接套筒;3—高强锚筋;4—主梁桁架;5—操作平台;6—加强筋;7—连接筋板;8—连接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主面板1、水平调节结构2、背部支撑系统和高强锚筋3,所述背部支撑系统包括主梁桁架4和操作平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1包括刚性面板1-1和柔性面板1-2,所述刚性面板1-1和柔性面板1-2为一体结构,所述刚性面板1-1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6;所述水平调节结构2包括可旋转主杆2-1、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分别安装在可旋转主杆2-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2通过连接筋板7与主面板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2-3通过连接筋板7与主梁桁架4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将主面板1分为刚性面板1-1和柔性面板1-2,使柔性面板1-2所处位置在折角时不会出现明显折角且能够过渡平缓,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筑中更为美观。所述刚性面板1-1包括中部刚性面板和设置在所述中部刚性面板两侧的端部刚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1-2位于所述中部刚性面板和所述端部刚性面板之间。在制作刚性面板1-1的过程中,为了后续使用时整体结构更合理和刚性更好,将所述中部刚性面板的宽度设计成是所述端部刚性面板宽度的4-6倍。在实际使用时,两侧所述端部刚性面板的宽度为396mm,而所述中部刚性面板的宽度为1792mm,设置在所述中部刚性面板和所述端部刚性面板之间的柔性面板1-2的宽度为208mm,三部分的长度保持一致,与主面板1的宽度相同均为1800mm。位于主面板1背面的主梁桁架4通过螺栓和设置在刚性面板1-1背面的加强筋6连接,所述水平调节结构2安装于所述主面板1背面和主梁桁架4之间,所述水平调节结构2的一端连接于主面板1背部水平方向两侧刚性面板1-1的边缘位置,即两侧所述端部刚性面板的边缘位置,另一端连接在紧贴于主面板1背部的背部支撑系统的主梁桁架4上。实际使用时,其工作原理为,当中间可旋转主杆2-1顺时针旋转时,可旋转主杆2-1两端深入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中,整个杆件变短,起紧拉作用;逆时针旋转时,可旋转主杆2-1两端逐渐退出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整个杆件变长,起紧撑作用。紧拉与紧撑使得主面板1中柔性面板1-2的弯曲变形能达到调节弧度的目的。因此,在施工中施工对象体形在水平方向上有弧度要求时,可通过操作水平调节结构2使翻转模板的主面板1向内或向外小幅度弯曲而满足水平方向上的弧度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主杆2-1与第一连接套筒2-2之间、以及可旋转主杆2-1与第二连接套筒2-3均通过旋转丝扣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可旋转主杆2-1的两端带有旋转丝扣,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的套筒内壁也带有丝扣,内壁带有的丝扣与可旋转主杆2-1两端的旋转丝扣配套使用。如图5所示,所述可旋转主杆2-1为十字形杆,方便施工人员根据现场需求,对可旋转主杆2-1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从而对翻转模板水平方向上的弧度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调节结构2的数量为四个,在主面板1的中心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水平调节结构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包括主面板(1)、水平调节结构(2)、背部支撑系统和高强锚筋(3),所述背部支撑系统包括主梁桁架(4)和操作平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1)包括刚性面板(1‑1)和柔性面板(1‑2),所述刚性面板(1‑1)和柔性面板(1‑2)为一体结构,所述刚性面板(1‑1)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6);所述水平调节结构(2)包括可旋转主杆(2‑1)、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分别安装在可旋转主杆(2‑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2)通过连接筋板(7)与主面板(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2‑3)通过连接筋板(7)与主梁桁架(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包括主面板(1)、水平调节结构(2)、背部支撑系统和高强锚筋(3),所述背部支撑系统包括主梁桁架(4)和操作平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1)包括刚性面板(1-1)和柔性面板(1-2),所述刚性面板(1-1)和柔性面板(1-2)为一体结构,所述刚性面板(1-1)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6);所述水平调节结构(2)包括可旋转主杆(2-1)、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2)和第二连接套筒(2-3)分别安装在可旋转主杆(2-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2)通过连接筋板(7)与主面板(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2-3)通过连接筋板(7)与主梁桁架(4)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施工的翻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兵侯彬母其师袁雪芹习永超周辉举张保强安芳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