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687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收集装置,涉及车辆清洗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收集污水的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通过设置盛接污水的收集槽及收集软管,收集槽具有的第一收集空间与收集软管具有的第二收集空间连通设置,且收集软管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收集槽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收集软管收集的污水进入收集槽中,便于后续处理,有助于提高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效率,同时,还便于调节收集软管位于相邻的两个收集槽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提高收集装置的灵活性,降低收集装置的成本,降低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清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们对洗车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车主需要洗车服务时,需要自己开车去固定位置的洗车场,由洗车场的工作人员对汽车进行冲洗。车主往返洗车场的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并且增加了道路的拥堵。为此,市场上出现了移动式洗车设备,移动式洗车设备具有行走机构、操纵机构及清洗装置,移动式洗车设备通过其行走机构及操纵机构到达待洗车所在地点,并通过其清洗装置对待洗车进行洗车,以避免待洗车的车主往返洗车场,节省了待洗车的车主的时间及费用,并且能够缓解道路的拥堵。然而,现有技术中,移动式洗车设备清洗过程中的污水通常直接流至地面上,不仅会污染地表,还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收集装置,有助于提高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降低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包括: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形成有容纳污水的第一集水空间,所述第一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一上开口;多个收集软管,所述收集软管形成有用于盛接污水的第二集水空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二上开口;所述收集软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水槽之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与第一集水空间连通设置,且所述收集软管的至少一端与集水槽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集水槽包括:集水槽底壁,所述集水槽底壁的外边缘围设有向上延伸的集水槽侧壁,所述集水槽底壁与集水槽侧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一集水空间,集水槽侧壁的上端形成第一上开口。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集水槽侧壁的上端形成有背离第二集水空间翻折的翻折边;所述翻折边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集水槽侧壁连接。可选地,所述翻折边及加强筋均为沿所述集水槽侧壁的周向延伸并形成闭环。可选地,所述集水槽朝向车辆的车轮的一侧沿远离车轮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定位槽,所述车辆的车轮的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定位槽中。可选地,所述收集软管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与所述集水槽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集水槽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收集软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第一集水空间并被夹持在所述固定件和集水槽的侧壁之间,且所述固定件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与集水槽侧壁紧固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位于所述第一集水空间中,所述夹紧部用于与集水槽侧壁夹持所述收集软管;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夹紧部的一侧,且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紧固孔将所述固定部紧固在所述集水槽侧壁上。可选地,所述收集软管的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件。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U型夹,所述收集软管的端部搭设在集水槽侧壁上,所述U型夹将所述收集软管及集水槽侧壁夹持固定。可选地,所述收集软管与其中一集水槽连接的第一端,高于收集软管与另一集水槽连接的第二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收集软管的一端如第一端穿设在集水槽的安装孔中,收集软管的另一端也即第二端搭设在集水槽中,如此,收集软管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进入收集软管的污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并进入收集槽的第一集水空间中。可选地,所述连接软管的直径大于等于28厘米;和/或,所述连接软管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大于7厘米。本技术提供的收集污水的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通过设置盛接污水的收集槽及收集软管,收集槽具有的第一收集空间与收集软管具有的第二收集空间连通设置,且收集软管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收集槽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收集软管收集的污水进入收集槽中,便于后续处理,有助于提高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效率,同时,还便于调节收集软管位于相邻的两个收集槽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提高收集装置的灵活性,降低收集装置的成本,降低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成本。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收集槽;1a-第一集水空间;11-集水槽侧壁;12-集水槽底壁;13-翻折边;14-定位槽;2-收集软管;2a-第二集水空间;3-固定件。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上”、“下”、“前”、“后”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包括多个集水槽1,集水槽1形成有用于容纳污水的第一集水空间1a,第一集水空间1a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一上开口;多个收集软管2,收集软管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水槽1之间,收集软管2形成有用于盛接污水的第二集水空间2a,第二集水空间2a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二上开口,且第一集水空间1a与第二集水空间2a连通设置。具体地,集水槽1包括:集水槽底壁12,集水槽底壁12的外边缘围设有向上延伸的集水槽侧壁11,集水槽底壁12与集水槽侧壁11共同围成第一集水空间1a,集水槽侧壁11的上端形成第一上开口,从车辆例如汽车上流下的污水由第一上开口进入第一集水空间1a。其中,集水槽底壁12与集水槽侧壁11可以一体设置或者焊接固定,以面集水槽1发生泄漏。此外,集水槽侧壁11的上端设置有远离第一集水空间1a翻折的翻折边13,以便于作业人员取放集水槽1,同时,还提高集水槽1的强度,进而提高集水槽1的承载能力。当然,也可以在集水槽1上相对的两端设置提手。在翻折边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形成有容纳污水的第一集水空间,所述第一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一上开口;多个收集软管,所述收集软管形成有用于盛接污水的第二集水空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二上开口;所述收集软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水槽之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与第一集水空间连通设置,且所述收集软管的至少一端与所述集水槽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形成有容纳污水的第一集水空间,所述第一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一上开口;多个收集软管,所述收集软管形成有用于盛接污水的第二集水空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二上开口;所述收集软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水槽之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与第一集水空间连通设置,且所述收集软管的至少一端与所述集水槽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包括:集水槽底壁,所述集水槽底壁的外边缘围设有向上延伸的集水槽侧壁,所述集水槽底壁与集水槽侧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一集水空间,所述集水槽侧壁的上端形成所述第一上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集水槽侧壁的上端形成有背离所述第一集水空间翻折的翻折边;所述翻折边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集水槽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边及加强筋均为沿所述集水槽侧壁的周向延伸并形成闭环。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软管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与所述集水槽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收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仕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彼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