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志祥专利>正文

免圈梁芯柱建筑用抗震防裂纵横穿线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109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圈梁芯柱建筑用抗震防裂纵横穿线砌块。主要特征是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上设有纵向凹形通槽,在左右两侧面上一面为竖向凹形通槽,一面为与竖向凹形通槽相对应的竖向凸台,在上平面上设有盲孔和横向穿线缺口,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之间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砌墙时,砌块上下联结处凹凸相互咬合,可防止地震时纵向错位,平面上的盲孔形成对铆形式,加强了抗横向位移的能力,横向穿线缺口和纵向凹形通槽可任意设置各种导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防裂纵横穿线砌块。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用于承重和非承重的砌块都设有穿线的预留孔,需要穿线时在墙面开槽,不但费工费时,而且影响墙的牢固度,一般的砖混结构需构筑圈梁芯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圈梁芯柱建筑用抗震防裂纵横穿线砌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上设有纵向凹形通槽,在左右两侧面上一面为竖向凹形通槽,一面为与竖向凹形通槽相对应的竖向凸台,在上平面上设有盲孔和横向穿线缺口,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之间设有通孔。本技术在砌墙时,砌块上下联结处凹凸相互咬合,可防止地震时纵向错位,平面上的盲孔形成对铆形式,加强了抗横向位移的能力,横向穿线缺口和纵向凹形通槽可任意设置各种导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长方体1的上下两平面设计成纵向凹形通槽2,左平面设计成竖向凹形通槽7,右平面中部凸出与竖向凹形通槽相对应设计成竖向凸台3,上平面的中心线部位设有半圆形横向穿线缺口4,在上平面设置有4个盲孔6,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之间设有2个通道5。砌筑时,将砌块凹凸部分相互咬合,横向穿线缺口相对砌筑,形成圆孔。权利要求1.一种免圈梁芯柱建筑用抗震防裂纵横穿线砌块,其特征是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上设有纵向凹形通槽,在左右两侧面上一面为竖向凹形通槽,一面为与竖向凹形通槽相对应的竖向凸台,在上平面上设有盲孔和横向穿线缺口,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之间设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是长方体上下两平面之间的通孔为2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砌块,其特征是上平面上的横向穿线缺口为半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砌块,其特征是上平面上设置的盲孔为4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免圈梁芯柱建筑用抗震防裂纵横穿线砌块。主要特征是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上设有纵向凹形通槽,在左右两侧面上一面为竖向凹形通槽,一面为与竖向凹形通槽相对应的竖向凸台,在上平面上设有盲孔和横向穿线缺口,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之间设有通孔。本技术在砌墙时,砌块上下联结处凹凸相互咬合,可防止地震时纵向错位,平面上的盲孔形成对铆形式,加强了抗横向位移的能力,横向穿线缺口和纵向凹形通槽可任意设置各种导线。文档编号E04C1/39GK2393932SQ9923300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段志祥, 段志义 申请人:段志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圈梁芯柱建筑用抗震防裂纵横穿线砌块,其特征是: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上设有纵向凹形通槽,在左右两侧面上一面为竖向凹形通槽,一面为与竖向凹形通槽相对应的竖向凸台,在上平面上设有盲孔和横向穿线缺口,在长方体的上下两平面之间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志祥段志义
申请(专利权)人:段志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