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50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搭建菇棚、畦床建造、播种、搭建小拱棚、补充营养基质、菌丝管护、催菇、育菇和采收、及水稻种植和采收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大棚加小拱棚的设施化栽培有效避免羊肚菌生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出菇整齐,出菇率稳定,解决其产量低、周期长等诸多问题,通过与水稻连作解决连作障碍,为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羊肚菌(Morchellaconica)俗称羊雀菌、包谷菌、麻子菌、狼肚,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由于其菌盖是一个布满凹陷和棱脊的网状体,形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肉质脆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脂肪酸,其营养价值较高,是世界公认的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在我国古代常作为宫中的滋补贡品,现已成为宴席上的珍品,但是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非常困难。目前,也只有四川、云南等地有大田仿野生栽培成功的案例。仿野生栽培就是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将羊肚菌的种子播种在耕作过的土壤中,搭盖遮阳棚,经过4-6个月的自然生长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此方法虽能成功收获到子实体,但是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周期比较长:最短的时间要4个月开始采收,最长的达6个月之久;2、出菇难度大:羊肚菌菌丝体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容易失败,很难长出羊肚菌子实体,即使种出来,每年产量也极不稳定,严重制约了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和商业化生产;3、不能连作:羊肚菌每年需要换地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中国专利号CN107580970A公开了一种潮湿多雨地区羊肚菌商业化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搭建第一层遮阳棚、整地、播种和补充营养基质、菌丝培养、搭第二层U型小拱棚、原基和幼菇管理等步骤;本专利技术在长出菌丝后搭建小拱棚,保护幼菇免受风雨的侵害,但是维持了棚内温度,降低了原基分化时需要的变温刺激,从而延长了羊肚菌的出菇时间,降低出菇效率;其次,播种后即补充营养基质,过早的使土壤中营养丰盛,不利于菌丝生长。因此为了羊肚菌资源的持续利用,开发一种羊肚菌的大棚设施化栽培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利用大棚加小拱棚的设施化栽培有效避免羊肚菌生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出菇整齐,出菇率稳定,解决其产量低、周期长等诸多问题,通过与水稻连作解决连作障碍,为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搭建大棚,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每棚播撒生石灰50~70kg/亩,深耕20~40cm,作畦,畦宽100~150cm、畦长40m,畦间留排水沟;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土壤湿度50~70%时,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每棚菌种量为250~300kg;S4、搭建小拱棚:搭建圆弧状的小拱棚,并覆盖一层薄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S5、补充营养基质:每畦每隔1m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S6、菌丝管护: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S7、催菇: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地温达到8~12℃时,补充水分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形成幼小的菇蕾时,撤掉黑膜,直到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大棚具有保温性,覆盖透明薄膜后,随着白天光的透射,棚内温度升高,但因通风不好,往往造成棚内高温、高湿危害或造成病害发生的条件;且大棚内的温度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外界气温下降而下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越是低温期温差越大。通过增加遮阳网一定程度上能够挡光、降温,避免过高温度的出现,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加湿度,且外界低温时还有一定的保温增湿作用,但仍然不能避免高温时土壤温度过高,低温时土壤温度过低的情况,导致出现羊肚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最终致减产,严重的甚至会绝产的问题;因此单纯的大棚并不适合喜湿、喜低温的羊肚菌生长。本专利技术在大棚内设置小拱棚,小拱棚高度为50cm,为羊肚菌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不会干扰羊肚菌的正常生长;棚面覆盖黑膜,因其透光率低,辐射热透过少,所以能使被覆盖土壤的土温日变化幅度减小,起到高温缓冲温度上升,低温减缓温度下降的作用,极大的延长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时间,从而将土壤温度维持在适合羊肚菌生长的范围,避免了温度骤升骤降对菌丝和子实体的影响;其次,有利于保水保湿保肥,因土壤日温变化稳定,水分散失慢,土壤温度、湿度相对恒定,有机质处于正常循环状态中,有利于促进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再者,能进一步遮盖阳光,抵挡从遮阳网透过的阳光,经透过少量散射光,形成荫蔽环境,羊肚菌菌丝能够更好的生长发育,对子实体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产量。但双层棚的设置,不可避免会影响土壤和棚内空气的流通性和含氧量,因此,本专利技术选用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土壤克服这一问题,保证羊肚菌在土壤生长时的氧气供应。通过大棚和内设小拱棚的方式,一方面在秋季播种时节维持棚温,使其温度保持在20~28℃,有利于菌丝定植与生长;在冬季低温催菇时节保温,白d提高大棚内温度,夜晚减少热辐射,维持大棚内的温度,使土温变化平稳,将砂质土壤温度提高到5~8℃左右,另一方面将早晚温差提高并维持至10~15℃,增加了羊肚菌原基分化时需要的变温刺激中的昼夜温差刺激作用,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缩小出菇周期,出菇率高,出菇整齐,也有利于其养分的积累,形成的子实体个大饱满,品质高。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薄膜为黑地膜、银黑地膜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薄膜为黑地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畦上每隔一米用两根拱架弯成圆弧状,交叉搭成高度为50~60cm小拱棚,所述拱架选自竹条、硬塑料条或金属管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营养袋摆放时期为菌霜期或菌霜退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的营养袋的制作方法为: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30~50份、谷壳15~35份、小麦18~28份、生石灰0.5~1.5份、石膏0.5~1.5份、腐殖土5~15份,混合后调含水量为55%,拌匀后装入14*28cm的菌袋,扎口后灭菌,冷却后摆放备用。营养袋中添加腐殖土,腐殖土中腐殖质含量比较丰富,同时含有较多的氮和磷元素,既能够补充羊肚菌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促进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也能改善保水性。进一步的,所述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40份、谷壳25份、小麦23份、生石灰1份、石膏1份、腐殖土10份。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午关棚,傍晚开棚。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可通过排水沟内引水、雾化喷头喷水等方式补充水分。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水稻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合湖北地区当地9~11月的温度与湿度情况以及最低冬季日平均气温0℃附近,在羊肚菌菌丝生长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其生长规律的管理办法,并且通过设施大棚和小拱棚的投入,有效减少了环境变化对其生长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通过与水稻连作解决连作障碍,出菇率稳定,产量高,培养成本低,种植周期短,具有办法科学,栽培方式符合我省气候特点,可大面积推广等显著特点。2.通过大棚和内设小拱棚的方式,一方面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搭建大棚,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每棚播撒生石灰50~70kg/亩,深耕20~40cm,作畦,畦宽100~150cm、畦长40m,畦间留排水沟;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土壤湿度50~70%时,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每棚菌种量为250~300kg;S4、搭建小拱棚:搭建圆弧状的小拱棚,并覆盖一层薄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S5、补充营养基质:每畦每隔1m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S6、菌丝管护: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S7、催菇: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地温达到8~12℃时,补充水分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形成幼小的菇蕾时,撤掉黑膜,直到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搭建大棚,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每棚播撒生石灰50~70kg/亩,深耕20~40cm,作畦,畦宽100~150cm、畦长40m,畦间留排水沟;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土壤湿度50~70%时,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每棚菌种量为250~300kg;S4、搭建小拱棚:搭建圆弧状的小拱棚,并覆盖一层薄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S5、补充营养基质:每畦每隔1m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S6、菌丝管护: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S7、催菇: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地温达到8~12℃时,补充水分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形成幼小的菇蕾时,撤掉黑膜,直到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薄膜为黑地膜、银黑地膜中的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伟朱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曙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