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型滤光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4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收型滤光片,包括透光玻璃基板、第一粘附层、第一镀膜层、红外减反膜、入射透镜、第二粘附层、第二镀膜层、红外吸收层、成像层、光敏处理层、左侧壁、左侧折射层、右侧壁、右侧折射层、涂料层、防水层和纤维网层,所述透光玻璃基板上侧设置有第一粘附层,所述第一粘附层上侧设置有第一镀膜层,所述第一镀膜层上侧设置有红外减反膜,所述红外减反膜上侧设置有入射透镜,所述透光玻璃基板下侧设置有第二粘附层,所述右侧壁上设置有右侧折射层,所述入射透镜上设置有涂料层,所述涂料层下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下侧设置有纤维网层,该吸收型滤光片能有效吸收,在照相时,更好的进行色彩还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型滤光片
本技术涉及红外滤光片生产
,具体为一种吸收型滤光片。
技术介绍
现代数码照相产品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会因为红外光对色彩还原进行干扰,产生偏色,所以现代数码照相产品在生产的镜头中都会设置红外滤光片,但是现有的滤光片均为反射型滤光片,滤光效果不好,且影响透光,导致成像不清晰的情况发生,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型滤光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出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收型滤光片,包括透光玻璃基板、第一粘附层、第一镀膜层、红外减反膜、入射透镜、第二粘附层、第二镀膜层、红外吸收层、成像层、光敏处理层、左侧壁、左侧折射层、右侧壁、右侧折射层、涂料层、防水层和纤维网层,所述透光玻璃基板上侧设置有第一粘附层,所述第一粘附层上侧设置有第一镀膜层,所述第一镀膜层上侧设置有红外减反膜,所述红外减反膜上侧设置有入射透镜,所述透光玻璃基板下侧设置有第二粘附层,所述第二粘附层下侧设置有第二镀膜层,所述第二镀膜层下侧设置有红外吸收层,所述红外吸收层下侧设置有成像层,所述成像层下侧设置有光敏处理层,所述透光玻璃基板左侧设置有左侧壁,所述左侧壁上设置有左侧折射层,所述透光玻璃基板右侧设置有右侧壁,所述右侧壁上设置有右侧折射层,所述入射透镜上设置有涂料层,所述涂料层下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下侧设置有纤维网层。优选的,所述第一粘附层和第二粘附层均为氟化镁层,氟化镁层便于第一镀膜层和第二镀膜层与透光玻璃基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镀膜层和第二镀膜层均为二氧化硅层,第一镀膜层和第二镀膜层能对红外光进行初步过滤,同时保证了镜片的透光性。优选的,所述红外吸收层内设置有红外吸收色素,红外吸收层能对透过的光线进行二次处理,把红外光线吸收,这样就避免了成像层出现偏色的状况,保证了成像的质量。优选的,所述光敏处理层通过电路板与照相控制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左侧折射层通过粘结层与左侧壁连接,右侧折射层通过粘结层与右侧壁连接,左侧折射层和右侧折射层内均设置有漫射光粒,能够提高镜筒内的亮度,提高镜片的透光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吸收型滤光片设置有透光玻璃基板、左侧壁、左侧折射层、右侧壁和右侧折射层,能提高镜片的透光率,第一粘附层、第一镀膜层、红外减反膜、入射透镜、第二粘附层、第二镀膜层和红外吸收层的设置,能阻隔红外光线,避免成像出现偏色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入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光玻璃基板,2、第一粘附层,3、第一镀膜层,4、红外减反膜,5、入射透镜,6、第二粘附层,7、第二镀膜层,8、红外吸收层,9、成像层,10、光敏处理层,11、左侧壁,12、左侧折射层,13、右侧壁,14、右侧折射层,15、涂料层,16、防水层,17、纤维网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收型滤光片,包括透光玻璃基板1、第一粘附层2、第一镀膜层3、红外减反膜4、入射透镜5、第二粘附层6、第二镀膜层7、红外吸收层8、成像层9、光敏处理层10、左侧壁11、左侧折射层12、右侧壁13、右侧折射层14、涂料层15、防水层16和纤维网层17,透光玻璃基板1上侧设置有第一粘附层2,第一粘附层2上侧设置有第一镀膜层3,第一镀膜层3上侧设置有红外减反膜4,红外减反膜4上侧设置有入射透镜5,透光玻璃基板1下侧设置有第二粘附层6,第一粘附层2和第二粘附层6均为氟化镁层,氟化镁层便于第一镀膜层3和第二镀膜层7与透光玻璃基板1连接,第二粘附层6下侧设置有第二镀膜层7,第一镀膜层3和第二镀膜层7均为二氧化硅层,第一镀膜层3和第二镀膜层7能对红外光进行初步过滤,同时保证了镜片的透光性,第二镀膜层7下侧设置有红外吸收层8,红外吸收层8内设置有红外吸收色素,红外吸收层8能对透过的光线进行二次处理,把红外光线吸收,这样就避免了成像层9出现偏色的状况,保证了成像的质量,红外吸收层8下侧设置有成像层9,成像层9下侧设置有光敏处理层10,光敏处理层10通过电路板与照相控制装置连接,透光玻璃基板1左侧设置有左侧壁11,左侧壁11上设置有左侧折射层12,左侧折射层12通过粘结层与左侧壁11连接,右侧折射层14通过粘结层与右侧壁13连接,左侧折射层12和右侧折射层14内均设置有漫射光粒,能够提高镜筒内的亮度,提高镜片的透光率,透光玻璃基板1右侧设置有右侧壁13,右侧壁13上设置有右侧折射层14,入射透镜5上设置有涂料层15,涂料层15下侧设置有防水层16,防水层16下侧设置有纤维网层1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吸收型滤光片时,先对该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解,第一粘附层2和第二粘附层6均为氟化镁层,氟化镁层便于第一镀膜层3和第二镀膜层7与透光玻璃基板1连接,第二粘附层6下侧设置有第二镀膜层7,第一镀膜层3和第二镀膜层7均为二氧化硅层,第一镀膜层3和第二镀膜层7能对红外光进行初步过滤,同时保证了镜片的透光性,第二镀膜层7下侧设置有红外吸收层8,红外吸收层8内设置有红外吸收色素,红外吸收层8能对透过的光线进行二次处理,把红外光线吸收,这样就避免了成像层9出现偏色的状况,保证了成像的质量,红外吸收层8下侧设置有成像层9,成像层9下侧设置有光敏处理层10,光敏处理层10通过电路板与照相控制装置连接,透光玻璃基板1左侧设置有左侧壁11,左侧壁11上设置有左侧折射层12,左侧折射层12通过粘结层与左侧壁11连接,右侧折射层14通过粘结层与右侧壁13连接,左侧折射层12和右侧折射层14内均设置有漫射光粒,能够提高镜筒内的亮度,提高镜片的透光率。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型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玻璃基板(1)、第一粘附层(2)、第一镀膜层(3)、红外减反膜(4)、入射透镜(5)、第二粘附层(6)、第二镀膜层(7)、红外吸收层(8)、成像层(9)、光敏处理层(10)、左侧壁(11)、左侧折射层(12)、右侧壁(13)、右侧折射层(14)、涂料层(15)、防水层(16)和纤维网层(17),所述透光玻璃基板(1)上侧设置有第一粘附层(2),所述第一粘附层(2)上侧设置有第一镀膜层(3),所述第一镀膜层(3)上侧设置有红外减反膜(4),所述红外减反膜(4)上侧设置有入射透镜(5),所述透光玻璃基板(1)下侧设置有第二粘附层(6),所述第二粘附层(6)下侧设置有第二镀膜层(7),所述第二镀膜层(7)下侧设置有红外吸收层(8),所述红外吸收层(8)下侧设置有成像层(9),所述成像层(9)下侧设置有光敏处理层(10),所述透光玻璃基板(1)左侧设置有左侧壁(11),所述左侧壁(11)上设置有左侧折射层(12),所述透光玻璃基板(1)右侧设置有右侧壁(13),所述右侧壁(13)上设置有右侧折射层(14),所述入射透镜(5)上设置有涂料层(15),所述涂料层(15)下侧设置有防水层(16),所述防水层(16)下侧设置有纤维网层(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型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玻璃基板(1)、第一粘附层(2)、第一镀膜层(3)、红外减反膜(4)、入射透镜(5)、第二粘附层(6)、第二镀膜层(7)、红外吸收层(8)、成像层(9)、光敏处理层(10)、左侧壁(11)、左侧折射层(12)、右侧壁(13)、右侧折射层(14)、涂料层(15)、防水层(16)和纤维网层(17),所述透光玻璃基板(1)上侧设置有第一粘附层(2),所述第一粘附层(2)上侧设置有第一镀膜层(3),所述第一镀膜层(3)上侧设置有红外减反膜(4),所述红外减反膜(4)上侧设置有入射透镜(5),所述透光玻璃基板(1)下侧设置有第二粘附层(6),所述第二粘附层(6)下侧设置有第二镀膜层(7),所述第二镀膜层(7)下侧设置有红外吸收层(8),所述红外吸收层(8)下侧设置有成像层(9),所述成像层(9)下侧设置有光敏处理层(10),所述透光玻璃基板(1)左侧设置有左侧壁(11),所述左侧壁(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华盛光学仪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