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29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属于开关技术领域。隔离开关包括底座、第一绝缘支撑柱、第二绝缘支撑柱、闸刀和限位机构。第一绝缘支撑柱和第二绝缘支撑柱均固定于底座,第一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静触头,第二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二静触头。闸刀包括转动连接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转动连接,闸刀具有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当闸刀位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刀体相对第一静触头转动能够使第二刀体与第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以使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限位机构能够将闸刀保持在分闸位置。这种隔离开关可有效防止闸刀与第二静触头之间产生放电,提高了隔离开关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开关
本技术涉及开关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隔离开关一般都通过转动闸刀的方式实现分合闸动作。现有的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后,闸刀与隔离开关的静触头之间的距离不够大,闸刀与静触头之间容易产生放电,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以改善隔离开关分闸后闸刀与的静触头之间容易产生放电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底座;第一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静触头;第二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二静触头;闸刀,所述闸刀包括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所述第一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刀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刀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能够使所述闸刀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刀体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连接,当所述闸刀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体相对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二刀体与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分闸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刀体上的第一限位件和设于所述第二刀体上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圆弧槽、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均与所述第一圆弧槽连通,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从圆弧槽滑入第一条形槽或第二条形槽内;当闸刀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当闸刀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刀体相对第一刀体转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均沿所述第一圆弧槽的径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刀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刀体间设有第一弹性件;当所述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与第一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第一圆弧槽滑入第一条形槽内;当所述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与第二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第一圆弧槽划入第二条形槽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刀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闸刀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底座滑动能够使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闸刀位于分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阻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以将所述闸刀保持在分闸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限位件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圆弧槽和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时,所述限位件能够从所述第二圆弧槽滑入所述第三条形槽内;当所述闸刀位于分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三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与所述底座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底座移动,以使所述闸刀从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还包括第四条形槽,所述第四条形槽与所述第二圆弧槽连通,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从所述第二圆弧槽滑入所述第四条形槽;当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第四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弧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第一连杆转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条形槽和所述第四条形槽均沿所述第二圆弧槽的径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杆间设有第三弹性件;当所述第二限位件在第二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二圆弧槽与第三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从第二圆弧槽滑入第三条形槽内;当所述第二限位件在第二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二圆弧槽与第四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从第二圆弧槽划入第四条形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闸刀位于开闸位置后,即第二刀体与第二静触头的分离,通过限位机构可将闸刀保持在开闸位置,此时闸刀与第二静触头保持一定距离。由于闸刀为折叠结构,当闸刀位于开闸位置后,可使闸刀的第二刀体相对第一刀体转动,从而使闸刀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件的第一限位结构可将闸刀保持在折叠状态,闸刀折叠后增大了闸刀与第二静触头之间的距离,可有效防止闸刀与第二静触头之间产生放电,提高了隔离开关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闸刀处于开闸位置的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闸刀处于合闸位置的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闸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第二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隔离开关;10-底座;11-导向杆;20-第一绝缘支撑柱;21-第一静触头;30-第二绝缘支撑柱;31-第二静触头;40-闸刀;41-第一刀体;411-第一杆体;412-第一连接体;4121-第一容纳孔;4122-第一滑槽;42-第二刀体;421-第二杆体;422-第二连接体;423-第一限位槽;4231-第一圆弧槽;4232-第一条形槽;4233-第二条形槽;50-限位机构;51-滑块;52-第一连杆;521-第三杆体;522-第三连接体;5221-第二容纳孔;5222-第二滑槽;53-第二连杆;531-第四杆体;532-第四连接体;533-第二限位槽;5331-第二圆弧槽;5332-第三条形槽;5333-第四条形槽;60-第一限位件;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70-第一弹性件;80-第二限位件;81-第三连接部;82-第四连接部;90-第二弹性件;91-第三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静触头;第二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二静触头;闸刀,所述闸刀包括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所述第一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刀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刀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能够使所述闸刀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刀体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连接,当所述闸刀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体相对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二刀体与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分闸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静触头;第二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二静触头;闸刀,所述闸刀包括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所述第一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刀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刀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能够使所述闸刀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刀体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连接,当所述闸刀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体相对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二刀体与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分闸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刀体上的第一限位件和设于所述第二刀体上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圆弧槽、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均与所述第一圆弧槽连通,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从圆弧槽滑入第一条形槽或第二条形槽内;当闸刀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当闸刀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刀体相对第一刀体转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均沿所述第一圆弧槽的径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刀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刀体间设有第一弹性件;当所述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与第一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第一圆弧槽滑入第一条形槽内;当所述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与第二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第一圆弧槽划入第二条形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京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睿创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