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材料
,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高容量、小体积的发展要求越来越明显,因此,开发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迫在眉睫。在众多的候选材料中,硅材料因其较高的比容量4200mAh/g而备受关注。但是,纯硅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变化,而导致极片粉化、脱落,使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失去电接触(暨材料的“体积效应”),可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另一方面,硅自身是半导体材料,电导率很低,这些问题阻碍了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大规模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者已开发了多种技术手段对硅材料进行改性提高。目前改善Si材料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Si的纳米化、多孔化,Si表面包覆,以及掺杂改性和制备复合材料等。但是,将硅基负极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还存在实际比容量较低、循环性能不佳,存在“体积效应”以及首次放电效率低等问题。硅的纳米化被普遍认为能减少其体积效应的影响,另外,为硅的体积膨胀预留空间也被认为是解决体积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为类核壳结构,类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及包覆在内核外的壳层;内核包括70%‑95%的硅、4%‑20%的钛(Ti)和5%‑15%铌(Nb),硅为内核的内层,钛(Ti)和铌(Nb)元素分散在内层的表面;壳层由石墨烯及碳纳米管构成,与内核的质量比为11%‑42%,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其具有高循环稳定性、高容量的特点,能解决硅碳负极材料体积效应及首次放电效率低的瓶颈问题等优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为类核壳结构,类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及包覆在内核外的壳层;内核包括70%-95%的硅、4%-20%的钛(Ti)和5%-15%铌(Nb),硅为内核的内层,钛(Ti)和铌(Nb)元素分散在内层的表面;壳层由石墨烯及碳纳米管构成,与内核的质量比为11%-42%,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其具有高循环稳定性、高容量的特点,能解决硅碳负极材料体积效应及首次放电效率低的瓶颈问题等优点。2.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步骤一、收集金刚线切割下的废硅粉,将其置于惰性气氛下于800-1000℃高温保持6-8h,得到粉状或块状固体;步骤二、将所得产物置于球磨机中惰性气氛保护下球磨3-5h,采用磁铁或电磁铁将球磨产物中铁质物质去除;步骤三、将产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王丽,郝延蔚,赵辉,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