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475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河流数值模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包括(1)获取基础数据,(2)目标河段网格剖分,(3)横断面概化和(4)生成数字地形这四个步骤。该方法基于特征纵向控制线与较少实测横断面地形数据即可实现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可解决现有技术为了保证网格化插值结果真实合理,需要提供覆盖模拟区域且分布均匀的大量地形数据而造成构建河网模型成本高、周期长和难度大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河道数字地形的生成难度与河网模型的构建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流数值模拟
,涉及一种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河流数值模拟中,网格节点的地形值能否反映真实地形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很多水动力计算软件,例如Mike、SMS等,在河道数字地形插值中为保证网格化插值结果真实合理,均要求提供覆盖数模计算区域且分布均匀的大量地形数据。由于地形测量周期长,测量难度大,投入经费大,对于一般河道而言,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采用对整个河道布设均匀测点的方式来进行地形量测,通常测得的只是具有相当布设间距的横断面地形数据。如果仍完全依靠常规软件自带的插值功能来构建河网模型,其地形精度势必较低,难于精准反映实际河床的起伏变化,也就不能保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可信,因此有必要探寻一种基于实测横断面地形数据生成河道数字地形的可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为保证网格化插值结果真实合理,需要提供覆盖模拟区域且分布均匀的大量地形数据而造成构建河网模型成本高、周期长和难度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纵向控制线与较少实测横断面地形数据的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以有效降低河道数字地形的生成难度与河网模型的构建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步骤如下:(1)获取基础数据选定需要进行数字地形生成的无汊目标河段,获取目标河段的包括河道边界线在内的特征纵向控制线上若干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数据,将位于最左侧与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之间的纵向控制线记作中间特征纵向控制线;通过现场勘测获取目标河段的若干横断面的地形数据,横断面的地形数据包括横断面左、右端点,以及左、右端点之间的各测点的平面坐标数据和高程数据;将位于目标河段两端的横断面记作初始横断面和终止横断面;(2)目标河段网格剖分①计算初始横断面、终止横断面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交点的平面坐标,将初始横断面、终止横断面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交点分别记作初始交点和终止交点,将初始交点、终止交点以及介于初始交点与终止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有效部分,提取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控制点坐标,将位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控制点记作有效控制点,假设最左侧与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控制点个数分别为N左+1、N右+1,将最左侧、最右侧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的坐标分别记作(x左(i),y左(i)),i=1,2,3,…,N左+1,(x右(i),y右(i)),i=1,2,3,…,N右+1,i=1代表初始交点,计算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相对于最左侧初始交点的沿线累加距离L左(i)i=1,2,3,…,N左+1,以及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相对于最右侧初始交点的沿线累加距离L右(i)i=1,2,3,…,N右+1;②采用定数等分法或定距等分法对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进行沿线剖分生成剖分节点,具体如下:定数等分法:剖分份数取n左,则沿线剖分步长s左=L左(N左+1)/n左,剖分后将生成n左+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如下:依据沿线累加距离将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分为N左个累加距离区间[L左(1),L左(2)],[L左(2),L左(3)],…,[L左(N左),L左(N左+1)],然后以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初始交点为起点,沿着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取沿线步进距离j·s左,j依次取1,2,…n左-1,根据j·s左的值判断各沿线步进距离的终点落于哪一个累加距离区间中,当L左(k)≤j·s左≤L左(k+1)时,则沿线步进距离j·s左的终点落于累加距离区间[L左(k),L左(k+1)]中,k=1,2,3,…,N左,由式(Ⅰ)~(Ⅱ)计算出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剖分节点坐标(x左,节(j+1),y左,节(j+1)),并记最左侧初始交点与最左侧终止交点的平面坐标分别为(x左,初始交点,y左,初始交点)=(x左,节(1),y左,节(1)),(x左,终止交点,y左,终止交点)=(x左,节(n左+1),y左,节(n左+1));定距等分法:定距等分距离取L0,左,则沿线剖分步长s左=L0,左,剖分后生成的剖分节点个数与定距等分距离取值有关,当L左(N左+1)/L0,左的余数等于0时,相当于采用定数等分法进行剖分,剖分份数n左=L左(N左+1)/L0,左,剖分后将生成n左+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及剖分节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同定数等分法;当L左(N左+1)/L0,左的余数不等于0时,剖分份数n左=[L左(N左+1)/L0,左]+1,[L左(N左+1)/L0,左]表示取L左(N左+1)/L0,左的整数部分,剖分后将生成n左+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及剖分节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同定数等分法;③采用定数等分法或定距等分法对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进行沿线剖分生成剖分节点,由于是基于四边形网格对目标河段进行剖分,所以最右侧与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剖分份数应相等,即n右=n左,具体如下:定数等分法:剖分份数为n右,则沿线剖分步长s右=L右(N右+1)/n右,剖分后将生成n右+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如下:依据沿线累加距离将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分为N右个累加距离区间[L右(1),L右(2)],[L右(2),L右(3)],…,[L右(N右),L右(N右+1)],然后以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初始交点为起点,沿着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取沿线步进距离j·s右,j依次取1,2,…n右-1,根据j·s右的值判断各沿线步进距离的终点落于哪一个累加距离区间中,当L右(k)≤j·s右≤L右(k+1)时,则沿线步进距离j·s右的终点落于累加距离区间[L右(k),L右(k+1)]中,k=1,2,3,…,N右,由式(Ⅲ)~(Ⅳ)计算出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剖分节点坐标(x右,节(j+1),y右,节(j+1)),并记最右侧初始交点与最右侧终止交点的平面坐标分别为(x右,初始交点,y右,初始交点)=(x右,节(1),y右,节(1)),(x右,终止交点,y右,终止交点)=(x右,节(n右+1),y右,节(n右+1));定距等分法:为保证n右=n左,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定距等分距离L0,右应在区间[L右(N右+1)/n右,L右(N右+1)/(n右-1))内取值,沿线剖分步长s右=L0,右,剖分后将生成n右+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及剖分节点坐标的计算方法与步骤③中的定数等分法相同;④依次连接最左侧与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上对应的剖分节点,计算所连线段与各中间特征纵向控制线的交点的平面坐标,以实现对各中间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剖分,至此即完成对目标河段的四边形网格初步剖分;⑤对各纵向网格线之间的横向线段进行剖分以减小各纵向网格线之间的横向间距,具体方法是参照步骤②和③中的定数等分法对各纵向网格线之间的横向线段进行剖分,计算剖分后的节点坐标,然后纵向依次连接该步骤剖分生成的对应的剖分节点,即完成对目标河段四边形网格初步剖分结果的横向加密;(3)横断面概化计算各横断面与各纵网格线的交点的平面坐标,然后基于横断面上各测点的平面坐标数据和高程数据,采用距离加权法对各横断面与各纵向网格线的交点进行高程插值,实现横断面的地形概化;(4)生成数字地形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获取基础数据选定需要进行数字地形生成的无汊目标河段,获取目标河段的包括河道边界线在内的特征纵向控制线上若干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数据,将位于最左侧与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之间的纵向控制线记作中间特征纵向控制线;通过现场勘测获取目标河段的若干横断面的地形数据,横断面的地形数据包括横断面左、右端点,以及左、右端点之间的各测点的平面坐标数据和高程数据;将位于目标河段两端的横断面记作初始横断面和终止横断面;(2)目标河段网格剖分①计算初始横断面、终止横断面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交点的平面坐标,将初始横断面、终止横断面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交点分别记作初始交点和终止交点,将初始交点、终止交点以及介于初始交点与终止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有效部分,提取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控制点坐标,将位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控制点记作有效控制点,假设最左侧与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控制点个数分别为N左+1、N右+1,将最左侧、最右侧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的坐标分别记作(x左(i),y左(i)),i=1,2,3,…,N左+1,(x右(i),y右(i)),i=1,2,3,…,N右+1,i=1代表初始交点,计算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相对于最左侧初始交点的沿线累加距离L左(i)i=1,2,3,…,N左+1,以及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相对于最右侧初始交点的沿线累加距离L右(i)i=1,2,3,…,N右+1;②采用定数等分法或定距等分法对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进行沿线剖分生成剖分节点,具体如下:定数等分法:剖分份数取n左,则沿线剖分步长s左=L左(N左+1)/n左,剖分后将生成n左+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如下:依据沿线累加距离将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分为N左个累加距离区间[L左(1),L左(2)],[L左(2),L左(3)],…,[L左(N左),L左(N左+1)],然后以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初始交点为起点,沿着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取沿线步进距离j·s左,j依次取1,2,…n左‑1,根据j·s左的值判断各沿线步进距离的终点落于哪一个累加距离区间中,当L左(k)≤j·s左≤L左(k+1)时,则沿线步进距离j·s左的终点落于累加距离区间[L左(k),L左(k+1)]中,k=1,2,3,…,N左,由式(Ⅰ)~(Ⅱ)计算出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剖分节点坐标(x左,节(j+1),y左,节(j+1)),并记最左侧初始交点与最左侧终止交点的平面坐标分别为(x左,初始交点,y左,初始交点)=(x左,节(1),y左,节(1)),(x左,终止交点,y左,终止交点)=(x左,节(n左+1),y左,节(n左+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汊河道数字地形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获取基础数据选定需要进行数字地形生成的无汊目标河段,获取目标河段的包括河道边界线在内的特征纵向控制线上若干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数据,将位于最左侧与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之间的纵向控制线记作中间特征纵向控制线;通过现场勘测获取目标河段的若干横断面的地形数据,横断面的地形数据包括横断面左、右端点,以及左、右端点之间的各测点的平面坐标数据和高程数据;将位于目标河段两端的横断面记作初始横断面和终止横断面;(2)目标河段网格剖分①计算初始横断面、终止横断面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交点的平面坐标,将初始横断面、终止横断面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交点分别记作初始交点和终止交点,将初始交点、终止交点以及介于初始交点与终止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有效部分,提取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控制点坐标,将位于最左侧、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控制点记作有效控制点,假设最左侧与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控制点个数分别为N左+1、N右+1,将最左侧、最右侧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的坐标分别记作(x左(i),y左(i)),i=1,2,3,…,N左+1,(x右(i),y右(i)),i=1,2,3,…,N右+1,i=1代表初始交点,计算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相对于最左侧初始交点的沿线累加距离L左(i)i=1,2,3,…,N左+1,以及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各有效控制点相对于最右侧初始交点的沿线累加距离L右(i)i=1,2,3,…,N右+1;②采用定数等分法或定距等分法对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进行沿线剖分生成剖分节点,具体如下:定数等分法:剖分份数取n左,则沿线剖分步长s左=L左(N左+1)/n左,剖分后将生成n左+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如下:依据沿线累加距离将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分为N左个累加距离区间[L左(1),L左(2)],[L左(2),L左(3)],…,[L左(N左),L左(N左+1)],然后以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初始交点为起点,沿着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取沿线步进距离j·s左,j依次取1,2,…n左-1,根据j·s左的值判断各沿线步进距离的终点落于哪一个累加距离区间中,当L左(k)≤j·s左≤L左(k+1)时,则沿线步进距离j·s左的终点落于累加距离区间[L左(k),L左(k+1)]中,k=1,2,3,…,N左,由式(Ⅰ)~(Ⅱ)计算出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剖分节点坐标(x左,节(j+1),y左,节(j+1)),并记最左侧初始交点与最左侧终止交点的平面坐标分别为(x左,初始交点,y左,初始交点)=(x左,节(1),y左,节(1)),(x左,终止交点,y左,终止交点)=(x左,节(n左+1),y左,节(n左+1));定距等分法:定距等分距离取L0,左,则沿线剖分步长s左=L0,左,剖分后生成的剖分节点个数与定距等分距离取值有关,当L左(N左+1)/L0,左的余数等于0时,相当于采用定数等分法进行剖分,剖分份数n左=L左(N左+1)/L0,左,剖分后将生成n左+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及剖分节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同定数等分法;当L左(N左+1)/L0,左的余数不等于0时,剖分份数n左=[L左(N左+1)/L0,左]+1,[L左(N左+1)/L0,左]表示取L左(N左+1)/L0,左的整数部分,剖分后将生成n左+1个剖分节点,剖分过程及剖分节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同定数等分法;③采用定数等分法或定距等分法对最右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进行沿线剖分生成剖分节点,由于是基于四边形网格对目标河段进行剖分,所以最右侧与最左侧特征纵向控制线的有效部分的剖分份数应相等,即n右=n左,具体如下:定数等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云文杨克君刘欣刘兴年刘超郭志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