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67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品用钢丝,特别是铁路轨枕和工业民用建筑用钢丝,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中,有一种刻痕钢丝,由于在受单侧力时,力与力矢量不能消减,造成钢丝与混凝土之间松动,针对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刻有螺旋形扭转槽的钢丝该槽为半圆形,并有1-5条这样槽并行,其扭矩为钢丝公称直径的15至40倍。(*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品用钢丝,特别是铁路轨枕和工业民用建筑用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品用钢丝,根据国家标准GB5223-8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规定有光面钢丝和刻痕钢丝两种。其中刻痕钢丝是为增加混凝土与其内的钢丝的握裹力而设计的,但是其刻痕排列为直线形,受单侧力时,力与力的矢量不能消减,造成钢丝与混凝土之间松动,减少了钢丝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本技术为克服上述刻痕钢丝,握裹力差的缺点,设计一种在光面钢丝上刻有螺旋形扭转槽的钢丝。本技术设计的钢丝,主要特征是在光面钢丝表面上刻有螺旋形扭转槽,槽底为圆形,槽深h=0.20-0.45mm,槽宽b=0.5-1.8mm槽底半径R=0.45-0.90mm。在钢丝表面形成1-5条并行的扭转槽,其扭转槽的扭距为钢丝公称直径的3-40倍。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图 是钢丝结构图。其中S为螺距、h为槽深、b为槽宽、R为槽底半径。本技术设计的钢丝公称直径分为4.0、5.0、5.5、6.0、6.5、7.0、8.0八个档次,不同公称直径钢丝的直径允许偏差,以及在其上的扭转槽和螺距的尺寸如表1所示。同一公称直径的钢丝,当在其上有不同条扭转槽并行时,扭转槽和螺距的尺寸分别如表2-表8所示。制造钢丝用钢的化学成份应符合GB699-88《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的规定,其钢号由供方根据钢丝直径和力学性能确定。本技术采用高碳(80-85#)钢作钢丝原料。制造钢丝用的盘条应符合GB4354-84《优质碳素钢盘条》的规定。盘条经索氏体化处理后,再冷拉加工而成。经拉拔在钢丝表面形成1-5条并行的扭转槽,槽的扭向可以左(S)扭或右(Z)扭,经这种拉拔后的钢丝再经矫直及低温火处理。其产品以直径为1.5-1.8米的盘卷状态交货。成品钢丝的力学性能如表9所示。本技术设计的钢丝,其性能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GB5223-8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其最大的特点是提高了钢丝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品中。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其特征在于钢丝表面上刻有螺旋形扭转槽,槽深h=0.20-0.45mm,槽宽b=0.5-1.8mm,槽底半面R=0.45-0.90mm,钢丝表面形成1-5条并行的扭转槽;其螺距s是钢丝公称直径的3-40倍。2.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其特征在于钢丝的公称直径为4.0-8.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品用钢丝,特别是铁路轨枕和工业民用建筑用钢丝,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中,有一种刻痕钢丝,由于在受单侧力时,力与力矢量不能消减,造成钢丝与混凝土之间松动,针对此,本技术设计一种刻有螺旋形扭转槽的钢丝该槽为半圆形,并有1-5条这样槽并行,其扭矩为钢丝公称直径的15至40倍。文档编号E04C5/03GK2072112SQ9020925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于仁伟, 刘士奎, 马春生, 叶宏霞, 王培林, 周万昌 申请人:天津市预应力钢丝二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其特征在于钢丝表面上刻有螺旋形扭转槽,槽深h=0.20-0.45mm,槽宽b=0.5-1.8mm,槽底半面R=0.45-0.90mm,钢丝表面形成1-5条并行的扭转槽;其螺距s是钢丝公称直径的3-40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仁伟刘士奎叶宏霞王培林周万昌马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预应力钢丝二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